今日安庆 今日桐城 今日怀宁 今日潜山 今日太湖 今日宿松 今日望江 今日岳西
地方网 > 安徽 > 安庆市 > 今日潜山 > 正文

地域文化兴乡村

来源:安庆日报 2019-07-16 09:46   https://www.yybnet.net/

约6000年历史的痘姆古陶,在保护与传承中推陈出新,带火乡村旅游;2000多年历史潜山舒席,搭上电商扶贫快车,沉睡资源变成振兴乡村的新产业;千年老街、百年古村落,在“活态”保护中焕发新机,为乡村添活力……近年来,潜山市以“文化旅游”为首位产业,坚持“保护”与“开发”并举,深入挖掘地方传统文化特色资源,为乡村振兴提供新动能。2018年,潜山旅游接待106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06亿元,实现了“千万游客、百亿收入”。

文创产业提升乡村知名度

7月3日,记者来到潜山市痘姆乡的痘姆古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工人们正在忙着往百米龙窑里搬陶坯,数名学生正在研究拍摄制陶的方案,处处皆是忙碌的景象。室外,采用传统手工技艺生产的传统陶器缸、坛、盆、钵等堆积如山;室内,通过技术革新研发出的精致茶具、花器、纪念品等工艺陶器,让人目不暇接。

“我们这儿可不仅是传习基地,还是多所大学的产学研合作基地、实习基地,以及研学游、亲子游、体验游等的热门‘打卡地’。”痘姆古陶传承人、天柱陶瓷公司总经理程柏全颇为自豪地告诉记者,在多年的努力下,痘姆古陶不仅原汁原味地传承了老祖宗流传几千年的制陶手艺,还很好地“活在了当下”,古陶已成为潜山市的文化名片,并带动了周边乡村的旅游观光、种植业等多项产业的发展。

据考证,痘姆制陶技艺与薛家岗遗址出土陶器同根同源、一脉相承,距今约有6000年历史。在程柏全的记忆中,幼时,方圆几十里,家家户户必备陶器,男女老少制陶者更是多不胜数。但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工业制陶的普及以及众多替代品的出现,手工制陶市场一落千丈,沉睡数年。2013年,获悉“痘姆陶器手工制作技艺”濒危,程柏全与朋友一起接手了效益每况愈下的天柱陶瓷有限公司,他改变经营理念,不把古陶当产品来打造,而是当文化来传承、推广。

程柏全开始潜心记录古陶文图影像资料、建非遗网站,并免费开放展示馆,通过产文结合、文旅融合方式常态化开展书画、摄影、陶艺、高校社会实践等产、学、研、游服务。同时,通过痘姆古陶文化旅游节、龙窑点火仪式、痘姆古陶国际文化交流活动等一系列有特点、有看点、有亮点活动的开展,以及餐具、茶具、陶艺小品等痘姆古陶旅游商品的快速开发,痘姆古陶的“磁场”越来越强劲。“天天有游客,周周有活动,年年有节庆,每年都有数万游客前来参观、体验。”程柏全说,经过6年的“呐喊”铺垫,痘姆古陶已走进了大众视野,并有了“国际范儿”,吸引了诸多外国艺术家慕名而来。

痘姆乡也得益于此,荣获“安徽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此外,痘姆乡通过实施文化生机工程、村景通达工程、色彩农林工程,精心串并美丽乡村、人文基地、特色农林,初步形成了春赏油菜花海、夏品甜美葡萄、秋游银杏枫林、冬购乡土年糕、四季古陶科考乡村游的全域全景全产业的融合发展模式。

沉睡舒席成为乡村大产业

与痘姆古陶一样,在传承中焕发新生的,还有王河舒席,但它不是以带动旅游兴乡村,而是通过搭上电商快车,成为了振兴乡村的大产业。

潜山市文化馆馆长芮刘斌告诉记者,在潜山市的王河、油坝一带盛产水竹,有着2000多年的编制竹席历史。舒席因潜山历史上称为舒州为得名。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舒席在王河、油坝一带出现了“家家兴竹园、户户编舒席”的繁荣盛景。后来,随着空调的普及,竹席的需求量受限,加之舒席制作工序多,技术要求高,经济效益低,篾工巧匠几乎歇业。2008年,舒席工艺被列入省级非遗项目。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保生活的追求,冷落了二十多年的舒席市场开始回暖。2003年,从小以编制舒席为生的唐满结回到家乡,牵头组建了欣兴鑫舒席专业合作社,并与当地网店合作,搭建网上销售平台。通过“公司+电商+农户”的发展模式,唐满结将舒席产品推销至全国各地,推进了舒席传统工艺的传承和产业振兴,使这一沉睡中的非遗资源成为活资产,救活了濒临失传的手工业,让更多的农民找到了脱贫门路,带动了村民脱贫致富。

合作社现有梅城、油坝、王河三大厂区,年产舒席3万余张,年产值2000余万元,带动了700余名席农在家门口就业。

7月3日,记者走进该合作社位于油坝乡油坝村的就业扶贫车间,6名妇女正蹲坐在地上编席子。今年64岁的鲁根花,10岁开始编席子,上世纪九十年代后,舒席卖不动了,她只得背着竹篾去浙江为人上门编席子,一跑就是二十多年。老来回到家乡,看到家门口就有舒席厂,她又重操旧业贴补家用,“厂里按件计工资,我有时间就来,一个月能挣两千多元呢。”

“我们大部分工人都是领了竹篾在家做。”唐满结说,在王河、油坝一带,40岁以上的人,个个都会编舒席,当年繁盛时期,舒席从业人员有近10万人。这些年,唐满结一直在致力于做大做响舒席品牌,并与时俱进研发了诸多舒席的新产品,如汽车坐垫、鞋垫、桌垫等,让舒席走入大众视野;潜山市为了弘扬非遗文化,提升舒席知名度,今年4月底还在油坝乡举办了舒席编织大赛。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舒席已发展成年产值达5000多万元的富民产业。

传统村落展现乡村新魅力

在潜山市的绿水青山中,散落有289处传统村落。如何让传统村落在保护中得到利用,并以此推动乡村振兴,潜山市进行了积极探索。

走进龙潭乡万涧村,有工人正在对老屋开展修缮工作。万涧村位于天柱山后山,境内至今仍保留有400多年历史的杨家老屋、杨家祠堂、杨家花屋等古建筑。

“我们的建筑设计师特意把屋顶往外挑出去,让游客们对老房子原有的建筑形态产生联想。”万涧村传统村落保护试点项目驻村工作人员刘琳介绍,按照规划,原本损毁严重的杨家花屋将会被改造成青年旅社;杨家祠堂整体保存良好,维持现状;杨家老屋历史文化价值高,建成民俗博物馆,并对倒塌建筑进行修复。

2017年,省住建厅把潜山列为传统村落保护试点县,并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开展保护发展示范工作,万涧村因古村落保存较为完整而被选为示范点。刘琳正是中规院派驻万涧村的工作人员。

“万涧离天柱山较近,我们做这里的古村落保护项目,就是想将游客引流到古村落来。”刘琳说,整个过程要让原住民参与其中,最终要让村民受益,从而激发他们保护古村落的内生动力。因此,万涧村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将规划范围内的老屋、土地流转到合作社进行整体运营,房屋、土地租金可以入股,参与合作社收益分红。如今合作社已有81户村民以现金入股、41户村民以房屋入股,并流转了土地30余亩。

要实现古村落可持续发展,不仅要“输血”,更要会“造血”。刘琳介绍,合作社还将与生态农业结合起来,通过从天柱山引流,发展旅游休闲产业,以产业培育反哺古建保护维修、反哺传统村落生存,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保障。

在潜山市最南端的黄泥港老街,古民居虽日渐式微,但“螺丝旋”与“三街六巷”形成的“九龙戏珠”布局依稀可辨。

黄泥古街有上中下三街六巷,拱抱古镇,古街周边形成体量庞大的传统民居建筑群。街巷相互通联,曲折迂回,弯环衔接,纵横交错,至今完好保留着唐宋时期市镇格。

去年,黄泥老街入选了“中国传统村落”名录。黄泥镇启动了老街综合整治,严控古城保护区内城建行为,杜绝破坏性发展现象,最大限度保存历史建筑。在维持老街现状的基础上,做好规划编制工作,为后期寻求财政支持和民营资本打好基础。目前,黄泥老街已纳入潜山市全域旅游总体规划。

为了一揽子解决规划、资金、维修问题,潜山市住建部门去年7月成立了古皖传统村落建筑发展有限公司,主要负责传统村落和传统建筑的规划设计、建设、维修维护、装饰装修、房屋租赁等方面业务。在保护中得到利用的古村落,将会为乡村振兴提供新动能。本报记者 查灿华 本报通讯员 汪中高

潜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潜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地域文化兴乡村)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