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新闻 桐城新闻 怀宁新闻 潜山新闻 太湖新闻 宿松新闻 望江新闻 岳西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安庆市 > 宿松新闻 > 正文

大山里的耀眼明珠——四吉村

来源:江淮时报 2011-12-27 10:23   https://www.yybnet.net/

位于宿松西北边际,与湖北蕲春接壤的四吉村,原是个地处偏僻、人均耕地面积不足4分的贫困村。几年来,该村党支部,以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为己任,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建设新农村,使该村逐步摘掉了贫困落后的帽子,步入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群众收入稳步快速增长,三个文明建设步伐日益加快,新农村建设面貌日新月异,各项社会事业蒸蒸日上,“,因此,近十几年来年年都受到了上级党组织的表彰,如2002年,被市文明委授予 “优秀安全文明村”;被市委组织部命名为“全市农民增收示范村”;2004年,又先后被命名为“全市民主法治示范村”和“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连续七年被省委组织部表彰的 “全省优秀党组织标兵支部”。全国基层组织妇联示范村,全省“村务公开、民主法治示范村”。

加强班子建设,提供致富保证

“羊肠小道绕山间,家家茅房几尺天,一年到头忙不停,又缺米来又缺钱”,这首在十几年前远近闻名的民谣,形象地反映了四吉村恶劣的生活状态。四吉村是全县贫困后进村之一,全村村民居住在平均海拔350米高的山区,在九十年代初,人均收入不到500元,村级集体经济几乎是空白,村民受穷,集体受苦,群众有怨言,干部灰心无人做。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但发展的关键在于队伍建设。为能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打造一支政治素质高、致富能力强的党员队伍。刚刚走马上任的洪应朝,肩负着乡党委政府的重托,肩负着四吉村人民群众的重任。他利用村支两委换届的时机,大胆吸收政治过硬,思想灵活,作风正派,责任心强,有致富本领的同志到村级班子中来,组成了一支团结向上,凝心聚力的新型领导班子。这为下一步为民办实事、全村谋发展、努力搞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发挥模范作用,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要使火车快,全靠车头带”,四吉村要摆脱贫困的桎梏,要摘掉贫穷落后的穷帽子,关键要看村支两委一班人的思想有多解放,如何带领大家共同致富。村支书洪应朝带领村支两委的同志苦苦思索寻找改变落后面貌的良策。经过大量的考察研究,认真分析村贫困现状和贫困原因,并且结合本村实际,村支两委在反复酝酿后最终确立了千方百计发展多种经营、矿山开采和种养殖业加工,带领全村群众走“靠山吃山”的发展道路,并制订了近期和远期的发展目标。

一开始当时群众思想保守,不相信靠山场能发家致富,有的人甚至说:“洪应朝是痴人做梦”。结果是看热闹的多,干实事的少。为广泛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打消村民种种顾虑。洪应朝跟两委班子带头示范,自己家庭新栽湖桑4亩,开辟茶园1.5亩,新栽板栗200多棵,林果多经园1亩多,当年即获得丰收。事实胜于雄辩,在他的影响下,全村群众纷纷迎头赶上,主动向世世代代荒废的山场要发展,要效益。全村很快新增杉木丰产片500亩,新栽板栗600亩,新辟和改造茶园500亩,发展湖桑1000亩,种植经果林果树5000多棵,全村6000多亩山场全部绿化。因茶叶、板栗、杉木等均属该村的传统种植,土地气候适宜,又加之全村广大干群心系山场,管理到位,全村的荒山普遍得到开发利用,仅几年的时间就焕发出勃勃生机,经济效益连年看涨,全村人均年增收500余元。据统计,全村仅蚕、茶两项,去年,户均增收就达2000到5000元。

找准致富路子,真干快干苦干

面对成绩,村支两委并不满足,村党支部一班人经过多方走访,反复研究讨论,决定围绕山场和资源大做文章,他们抓住国家退耕还林的机遇,广泛宣传,深入发动。现在,。过去的荒山、荒坡如今变成了绿色银行。为切实增加村民收入,为村民提供优质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近年来村成立了吉祥生态农林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和蚕桑茶叶经济开发协会、蚕桑茶叶专业合作社等组织,先后开发湖桑和茶叶两个基地,投资32万元办起了年产30吨的蚕茧烘干厂,联户经营办起了6个茶叶加工厂,并组成茶叶、蚕茧等农副产品专业营销队伍将产品推销到安庆、合肥、南京、上海等地,充分发挥优势农副产品带动作用。为做强村级集体经济,解决无钱办事的问题,该村还充分利用矿产资源丰富的优势组织开采了磷矿、铁矿、石英矿和大理石等,精心经营村集体林场和300亩茶园。同时他们又把目光投向了本村地下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水力资源,积极争取招商引资,引进浙江客商,并请来专家现场指导,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投资700多万元办起了铁砂厂,合理开采了铁矿、大理石矿,还投资59万元新建了一座125千瓦的水力发电站。据统计,村集体年纯收入已经达到20余万元,为全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村党支部还通过农民联户等方式办起了竹木器加工厂、免烧砖厂、养鸡,养猪场等;2009年引进一个大老板,投资3500万元新开发了一块5000亩红豆杉科技示范基地,并且互相合作准备精心培育成生态旅游的精品园。 2011年引进宿松县鸿途林业发展有限公司承包山场建立了1500亩毛竹、泡桐基地。全村的山场、矿产、水力三大资源在村支两委和全体党员干部群众的苦心经营下变成了真正的摇钱树。

发展社会事业,谋求全面进步

村两委班子深知,要使四吉村的经济有强足的发展后劲,就必须着力改善发展环境,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为此,从2005年开始,村支两委一班人以服务“三农”为出发点,狠抓民心工程,在他的努力争取下,得到了省、市、县各级领导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四吉村的村民年年都开展“一事一议”活动,发动全村村民积极投工投劳。村八间三层的小学教学大楼拔地而起,先进的教育教学环境和标准的教育教学设备添置齐全,使贫困山区的孩子也有了宽敞明亮的教室和标准的体育运动场。九间三层的村级活动场所办公大楼面貌焕然一新,各种配套设施设备齐全,党员活动室,村民代表活动室,党员电教室,工会办公室,农民书屋,而且还建起了各种信息网站和四吉先锋网站,已被县委组织部命名为全县村级干部培训基地。计生服务室,农民培训学校、民兵活动之家及党务、村务公开栏,样样都达到标准化,规范化。八间三层的村级敬老院,规范化的五保老人之家,标准间的住宿条件,全村26个五保老人全部带上大红花,幸福地入院安家了。真正做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同时还办起了留守老人之家和留守儿童之家,使全村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安心在外打工,全村所有的老人都有自己的老年人活动中心,全村20个村民小组15个村民组通了水泥路,五个村民组修通了砂石路,率先在全乡实现了亮化工程,全村6.8公里公路共安装太阳能路灯125盏,完成了公路绿化工程,建设了法律知识长廊,完成了村级低压电网改造,完成了全村家家户户通程控电话、通有线电视和自来水户户通工程。全村40%的农户新建了沼气池,60%农户建起了卫生厕所,农民住宅楼房化逐步普及,室内装潢档次不断提升。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该村群众打开水龙头就能喝着清洁卫生的自来水,通过电话就能不出屋推销着山区特产……四吉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党员干部群众的精神面貌也随之焕然一新。一首新的民谣又流传在乡邻的口中:水泥公路绕山间,家家新屋赛宫殿;致富全靠带头人,农民生活谱新篇。

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四吉村村党支部一班人,紧抓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不放松。四吉村村民幸福洋溢的面,拔地而起的村办公楼,崭新、气派的村小教学楼,四吉山庄……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驶入发展快车道的四吉村,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一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快,越来越好,真正的成为大山中一颗耀眼的明珠。 (江福欣)

四吉村党支部书记 洪应朝

新闻推荐

省辖市政协秘书长暨办公室研究室主任座谈会召开

本报讯4月28日至29日,省辖市政协秘书长暨办公室研究室主任座谈会在铜陵召开。省政协副主席王秀芳到会并讲话。秘书长王启敏主持座谈会并作总结讲话。会议主题是研究如何适应政协协商民主新形...

宿松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宿松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把脉县级医改2013-08-06 09:32
评论:(大山里的耀眼明珠——四吉村)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