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掉馅饼,往往就暗藏骗局。这不,宿松县汇口镇三私营企业主因吃了馅饼,致使600多万元棉花款无法讨要。
近日,凌恒山向记者讲述了被骗经过。
凌恒山告诉记者,他经营一棉花加工厂。 2010年,他向当地棉农赊购了大量棉花,准备加工后出售。没想到,当年国际、国内市场行情不好,棉花价格突降,由原来的每吨2800元一下子降到2200元。他正在为此事发愁时,他们镇一熟人介绍了一家收购棉花的企业——无锡市俊鹏纺织有限公司。这家公司向他们高价收购棉花,每吨价格比市场价高出3000元,他们一听到这个好消息,非常兴奋,主动把棉花运送到这家公司。
凌恒山说,当时这家公司说没有现金,承诺一两个月内兑现。虽然他们不熟悉这家公司,但介绍人他们是认识的,因此,当时一点也不怀疑对方。像他家一样,另外两家企业也销售了不少棉花,他们三家共计销售的棉花价值600多万元。
“棉花卖个好价钱,我们都很高兴,可是后来要钱,却发现了问题。”凌恒山一肚子怨气说,他们无数次上门讨要,没用。去年,他们再次登门,这家公司被逼急了,给他们开了三张共计100多万元的假支票,当时他们不知是假,回家到银行支取,才知是假的,他们被骗,非常气愤,可又没有办法。现在,他们虽有这家公司出具的欠条,但是欠条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张白纸。他们找中间人,中间人也没办法。
凌恒山继续说,最近,他们再次到这家公司讨账,可是人去楼空。
对此,有关人士认为,该公司涉嫌诈骗,凌恒山等三人可向当地公安部门报案,要求警方立案调查。
凌恒山等私营企业主被骗,这同他们过于相信这家不良公司有很大关系。试想,如果凌恒山等人在销售前,多长个心眼,打听一下这家公司的诚信度、实力大小等,可能就不会轻易相信对方了。因此,本报记者提醒读者,在销售农产品时,不要被对方抛出的高价迷失了自己,不熟悉对方最好不要赊账,最好是 “一手交货,一手交钱”。
本报记者 王明存
新闻推荐
“现在农村地区出现了一些投机分子,低价收购旧版人民币,我们这有一些老人上了当,请你们关注一下。 ”近日,农金周刊读者交流QQ群(群号为237055593)一位网友表示,由于旧版人民币收藏价值攀升,一些投机分子...
宿松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宿松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