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读者继续来电来信咨询、反映低保问题。一些地方 “人情保”、“关系保”问题突出。读者普遍认为,村里主要干部依然是低保审批环节中的最重要决定力量,加强对这一环节的监督制约非常必要。
7月28日,霍邱县龙潭镇一读者来电反映,全村35个低保户,大部分都是村干部的亲友或者 “有钱人”。该村低保评定程序严重不合规,从来没有经过民主评议,也没有进行过公示,低保名单都是村干部“内部掌握”。一些村干部的亲友,在街道上有门面房,家庭条件很好,却在享受低保。霍山县诸佛庵镇一读者举报,村低保户百分之八十都是“关系保”、“人情保”,低保成了村书记拉拢关系的工具。宿松县九姑乡一读者经过一年多的调查走访,发现有50多户居民的低保身份值得怀疑,并一一列举原因,长长的一串“人情保”名单令人吃惊……
虽然安徽省规定,城乡低保按照居民申请,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受理、审核,县(市、区)民政部门审批的程序实施。但群众普遍反映,村里主要负责人依然是低保申报能否成功的决定因素。个别村干部滥用职权,导致当地“关系保”、“人情保”泛滥。群众呼吁:应该切实将村干部手中的低保“推荐”权利收上来,真正由乡镇组织专门人员进行低保评议和审核,同时加大村民评议的比重,让大家口服心服。
与此同时,一些读者对如何申请低保仍有疑问。如和县乌江镇一位老人,本人是抗美援朝老战士,老伴76岁,已瘫痪两年多,三个儿子已经分户,多年不在一起共同生活。日前,老人到镇民政部门申请低保,虽然工作人员详细告知了办理条件,但老人仍认为镇里要求提供儿子的家庭收入证明一举是有意刁难。此外,一些读者告诉记者,在向村里干部提出申请低保要求时,往往会被一句“今年没有名额了”拒之门外。
截至记者发稿时止,已有灵璧、潜山、寿县、宿松、桐城、休宁、埇桥、霍山、霍邱等近30个县(市、区)的读者通过各种途径向本报反映当地低保问题。日前,本报经初步调查核实,已经通过专函,将第一批读者反映的相关问题转交有关县(市、区)主要负责人调查处理。本报将继续跟踪各地调查处理情况,第一时间向读者反馈处理结果。
本报记者 程茂枝 实习生 张阳
新闻推荐
安徽省新认定21个省级示范区本报讯 记者从省农委获悉,日前,安徽省审议认定肥西花岗等21个示范区为第三批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同时撤销五河沫河口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全省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总...
宿松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宿松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