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何小龙
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也是发展市场经济、法治经济的保障。当前,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当务之急是科学界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着力解决政府经济调节越位、市场监管缺位、社会管理错位、公共服务不到位等问题,从而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激发市场活动,让企业、市场拥有更广阔的自主发展空间。
“靠水”咋就不能好好“吃水”
省民革的一份调查报告这样写道:
六安市地表水资源总量为99.9亿立方米。境内有淠河、史河等7条主要河流。新中国建立后,先后建成了佛子岭等六大水库。以六大水库为依托兴建的淠史杭综合利用工程,是我国最大的人工灌区。灌区控制面积覆盖皖豫两省1.3万平方公里。淠河、史河、杭埠河水是省城及流域内居民主要生产生活用水。然而,兴修水利使六安市区内淹没了良田近20万亩,森林及经济林园60余万亩,大批村庄、道路被水覆盖……再因现行水政制度的制约,长期以来,六安人民不能从水资源中直接获得收益,使得农民收入、地方财政收益的快速增长均受到很大的制约。
问题出在哪里?
省民革负责同志说,关键还在于 “政”和“权”。 “目前,我国行政体系中基本实现了按照行政区划的区域人民政府行政制度,但水利行政仍然存在地方人民政府行政制度和水利委员会行政制度并存的现象。蓄水、护水、涵养水源、水生态安全等按行政区划归地方管辖,而管水、调水、用水则由专门委员会管理,造成了条条与块块的诸多矛盾,尤其表现为行政交叉、多头管理、利益分配不公等。 ”
如何还水于民、还水于林、还水于“境”? “必须深化现行水政制度的改革,简政放权。 ”
“不合时宜”怎么“大行其道”
省工商联在一份调查报告中这样说,管制思维惯性制约商会承接政府职能转移。 “省政府对规范和转移职能工作态度坚决,但一些部门仍持观望甚至抵制态度,究其根源,还是难以舍弃对行业资源进行垄断性分配的权力。 ”他们指出,“全能政府”模式已不合时宜,监管不力、市场无序等现象时有发生。如净水器的材质、水质、标识等分由质监、卫生、工商部门检测,多头执法,给不法厂商可乘之机等。然而,一些部门工作人员不去考虑能不能管好,而是考虑归不归我管,对行业自我管理既不放心又不放手。如某县食品流通协会采取“一票通”制度,会员售出商品票据均有编号,可凭票追溯责任,受到广泛好评,但该县市场监管部门随即也推出“票证通”服务,挤压了商会发展空间。
致公党安徽省委也认为,当前,安徽省的简政放权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审批事项仍然较多。目前,虽然多轮清理精简了不少行政审批事项,但省直各部门仍保留近300项,不少市也仍有100—200项。一些地方和部门在清理时,过多地强调自身管理的特殊性,该减的事项不愿意减,玩“数字游戏”,做表面文章,搞项目打捆,名减实不减。二是审批流程依然繁琐。三是重审批、轻监管的情况依然存在。一些部门习惯了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一讲加强管理,往往采用行政审批方式。四是相关法规制度的调整尚未到位。前一阶段安徽省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侧重点主要在事项的清理上,对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规范高效的运行机制、严密完善的监督机制的研究不够深入;对清理后涉及到的法律关系的变动还未及时调整,大部分地区、部门还未及时制定、清理、修改相关的法规制度。
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的同志说,省委省政府对简政放权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多次听取汇报,作出批示,明确要求把推行行政权力清单制度作为转变职能、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的突破口和抓手,列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任务。
“一简一放”求“正位”
台盟安徽总支在研究了如何激发市场和民营企业的活力问题后大声疾呼:简政放权。
他们说,在激发市场活力方面,一是要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推进政府向社会放权,更好发挥社会力量在管理社会事务中的作用。在资源配置方面,政府要最大限度地避免用行政手段配置各类资源。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和社会活力的加法,激发市场和社会主体的创造活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二是要严格依法行政。完善依法行政的制度,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确保法律、行政法规有效执行。
三是要健全监督机制。要健全监督机制,强化责任追究,从制度上保证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要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深化政务公开,创造条件让人民群众更好地监督政府,特别是要接受社会公众和新闻舆论的监督。
四是要健全政策支持体系。率先实施权力清单,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为突破口,全面提升政府服务水平,创造公平发展环境。
省编办也就推行权力清单,真正简政放权建议,拆捆解包,据实清理。对照法律法规和清理审核标准,对部门的所有权力事项进行逐条梳理认定,对打包事项实事求是地拆解分类,该保留的保留,该取消的取消。放管结合,依法确权。部门依据“红头文件”自行设定的权力事项一律取消,同时要依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防止简单“放权”了事。对法律法规明确、责任大、风险高的权力事项,要严格依据政府法定职责留住管好,防止借“简政放权”推责卸责。在全面清理、规范审批,坚持标准、归位权力的同时,探索建立与权力清单相匹配的“三位一体”的责任体系,做到有权必有责,权责匹配,失责受追究。本报记者 袁家权 摄
声音
深化改革的任务依然很重,在确定部门职能后,还需进一步理顺部门之间的细化职能,合理配置资源,以保证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从某种意义上讲,机构改革不是一味作“减法”,机构和人员越精简越好,而是要结合实际,有增有减,对于适应政府职能转变应该加强的部门,在资源配置上应予以倾斜。
——广德县政协
放权是前提,用权是关键。建议省里职能部门加强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乡镇业务人员工作能力的培训。同时作为改革试点的实施主体,试点乡镇也应该紧紧围绕“接住权、用好权”,既要在实践中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又要保证依法合规、有序推进,试点乡镇要不断优化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研究制定对应的权力运行和责任追究制度,从根本上理顺行政决策、行政执行和行政监督之间的关系,让下放的权限规范、高效运行。
——宿松县政协
我国行政改革的方向是构建服务型政府,而其中的重点就是转变政府职能,转变职能的重要方面就在于明确政府与社会的权界,将本属于社会管理职能的转移到社会组织。然而,职能转变的实现,需要发展成熟的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职能。
——省政协委员葛芦生
坚持简政放权,减少审批事项。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尊重首创的改革推进机制,进一步给市场主体“松绑”、为社会组织“腾位”。一是精简审批事项。取消和下放更多“含金量”高、对市场和社会影响大的审批事项,防止“放虚不放实、放小不放大、放责不放权”。对市场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社会组织能够自律管理、通过质量认证和事后监管等能够达到管理目标的事项,特别是便民服务领域的事项,则应该能放则放、能减则减。二是权力清单管理。坚持法治基本要求,推行各级政府及其部门权力清单和负面清单制度,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
——宣城市政协
新闻推荐
本报讯 为践行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推进机关文明创建工作,12月4日,县政协主席叶凤鸣率队赴趾凤乡龙溪村开展“扶贫帮困送温暖”活动,为10户贫困户送去棉被、食用油等物品,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
宿松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宿松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