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宿松石》
《宿松石》是现代翻译家、古文家林纾(字琴南,1852—1924)的一篇小品,介绍他的一位学生的父亲、喜爱玉石的宿松知县孙仰峰的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说:当孙知县从宿松卸任时,“归装别无长物”,相当清廉;但有“小石数十而已”,可见嗜玉石成癖。其中有块置之案头的玉石,侧其形“则一卧猫也,状态弥肖”,是他的最爱。有位登门的客人不把自己当外人,伸手索要,孙知县落落大方地“竟与之”,颇具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气度。
第二个故事的含意更深。说的是宿松有对弟兄为争一块玉石,到县衙打官司。断案的孙知县把这块玉石拿过来一看,果然稀罕异常、价值不菲,只见“石中有人纱帽笼袖,仰面看云,隐隐须眉皆见”,怪不得两弟兄均“言宁亡产,必得此石”。高明的孙知县巧断此案,将这块奇石售予一位大款,得“数百金,分授兄弟”,兄弟俩只得“怏怏罢讼而去”。对于这块奇珍瑰宝,孙知县心里其实是很纠结的,坦承“物议可畏,不然虽典裘货马,亦当购之也。”查《辞海》,物议:众人的非议。于谦《入京》诗云:“手帕蘑菇及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孙知县畏物议如虎,清官之流亚也,更值得点赞。
写到这里,想来点“穿越”,让已被判刑的敝省原副省长倪发科,降贵纡尊地去宿松当回知县如何?他交代说:对于玉石,我从一点不懂,到似懂非懂,直到痴迷、玩物丧志;所接受的玉石贿赂,价值高达一千二百万元,占受贿总额百分之八十。假设倪发科“穿越”当了宿松县令,我敢打包票,那块案头奇石,还有那块兄弟争执不下的奇石,早就成为他的囊中之物了。至于“物议”,值多少钱一斤?他是不屑一顾的。
眼看“浮想”快要“联翩”,就此打住。
二、读反腐檄文《饮酒歌》
胡耀邦同志1988年写了这首《饮酒歌》:“酒价年年涨,酒瘾月月添。量小非君子,醉昏才算仙。滚他妈的蛋,为政在清廉。”尽管时间过去了20多年,这首诗仍然亟具补察时政、针砭时弊的效果,非常新鲜给力、震撼人心。
或许有人会说:诗的立意虽好,但以骂入诗,不免俗气。是有点俗。不过,这决非庸俗、低俗、媚俗,而是态度鲜明、快人快语的通俗。写诗不拘绳墨,或在形式技巧上尚有欠缺,我以为较之一味追求所谓的含蓄美、朦胧美,弄得以辞害意、晦涩空泛为好。我每读此诗,常会想起《新唐书·魏征传》里唐太宗李世民的这句话:“人言魏征举动疏慢,我但见其妩媚耳!”是的,《饮酒歌》字里行间,怦怦跳动着诗作者爱党心切的炽烈丹心,汩汩流淌着诗作者恨铁不成钢的满腔热血,有着非常强烈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读后令人无法不为之惊心动容。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今年2月份的消息:在查处违反中央8项规定的9类问题中,8类问题均呈下降趋势,唯独公款吃喝不降反升。进入3月份后,此类问题仍旧是“按下葫芦冒起瓢”,彼伏此起,禁而难绝,这真令人痛心疾首而且匪夷所思。全党上下,铆足了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整顿作风建设,难道这些沉溺于公款吃喝者,果真比石还硬、比铁还强?放在这个背景之下,那么,耀邦同志的这首《饮酒歌》,无异是篇讨伐腐败、尤其是鞭挞公款吃喝的檄文。相信那些慷公家之慨,山吃海喝得醺醺然、昏昏然的彼辈,只要党性尚未完全泯灭,读罢这首态度鲜明、义正词严,且又鞭辟入里、犀利有力的诗篇,多少会起到激荡心灵、幡然悔悟,从而力避最终触犯党纪国法红线的疗效吧?
“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白居易说得真好。今日此时,我们确实期盼更多类似耀邦同志《饮酒歌》这样的好诗!
新闻推荐
本报讯(孙春旺
高振兴
卢向波)7月13日起,宿松县公安局将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为期5个月的集中打击赌博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以“零容忍”态度,依法严惩各类赌博违法犯罪,净化社...
宿松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宿松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