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购物平台售卖伪造印章,从中谋取暴利,6月12日,宿松县警方经历时一年的缜密侦查,将犯罪嫌疑人江某抓获。(《安庆晚报》6月18日)
对于制售假证章的行为,职能部门一直在严厉查处,假证章窝点被一锅端的新闻屡见不鲜,可为何职能部门的打击力度这么大,但假证章却始终难以绝迹呢?不法之徒制假不是为了自娱自乐,而是要从中牟利,交易的过程是个双向行为,有买就有卖。一些人或是为了图省事、走捷径,或是为了干些见不得光的事,把希望寄托在购买假证章上,想花小钱办“大”事,这样就给了假证章巨大的市场空间。虽说很多制假者受到了查处,可作为买家的购买、使用假证章者却未必都会受到惩处。这样的买卖可谓是“高回报低风险”、“得能偿失”,买家乐此不彼,制假者因为有利可图,自然会想方设法地“躲猫猫”,假证章也就屡禁不止了。
很多发达国家都给公民建立了细致入微的“诚信档案”,公民一旦出现学历造假、使用假证章之类的行为,被发现后就会被写进“诚信档案”。这样的污点会让当事者在日后生活中遇到诸多麻烦,付出更大的代价。
因此职能部门和相关单位应多管齐下,形成合力,让购买、使用假证章者同样付出沉重代价。这样,没有了市场,制假者无疑也会“断炊”,假证章也就彻底销声匿迹了。
新闻推荐
民警发微博找到失主
宿松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宿松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