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香梅吴方魏春凤明余
“法以民为本,民以法为天”、“金贵银贵平安最贵,千好万好守法最好”、“法治宣传促乡风文明,管理民主建幸福家园”……在宿松县美好乡村建设点,法治文化墙上的标语主题突出、特色鲜明,村民们能近距离感受法治精神,接受法治文化熏陶。
这是宿松开展“六五”普法暨“法治宿松”创建的一个生动缩影。
宿松古称松兹,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中下游北岸,大别山南麓,是皖鄂赣三省八县结合部,总人口83万,国土面积2394平方公里,辖9镇13乡208个行政村(社区)以及1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1个省级工业园区,被誉为“安徽西南门户”、“皖江第一县”。如今,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松兹大地处处呈现热火朝天的生产与建设景象,古老而又年轻的宿松正演奏“大建设、大发展”的乐章。
法治铸就平安,平安离不开法治。与这魅力同在的更有一整套完善的法治运行机制与保障机制,特别是2011年“六五”普法以来,宿松紧扣“大建设、大发展”的主题,无论是在机关单位,还是中小学校;无论是田间地头,还是社区广场;无论是生产车间,还是建筑工地,到处都涌动着一股股普法学法、说法论法、依法办事、依法行政的热潮。
松兹大地,法治之花正在遍地开放……
加强领导完善机制
“法治宿松”创建保障有力
规划是纲,纲举目张。“五五”普法结束后,宿松县就着手谋划、酝酿部署“六五”普法工作,县委、县政府把“六五”普法暨“法治宿松”创建作为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基固本工作来抓,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担当,确保“五个到位”,全面夯实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基础。
组织领导到位。及时调整充实依法治县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担任第一组长,县委副书记、县长任组长,县委政法委书记任常务副组长,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相关领导任副组长,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和解决工作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先后7次听取普法工作汇报,5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全县各级各部门也成立了相应领导机构,切实加强对依法治县和“六五”普法工作的组织领导。
工作部署到位。“六五”普法工作伊始,宿松县先后召开县委常委会和党政联席会议,研究部署全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研究制定了《宿松县“十二五”期间依法治县纲要》,转发了《县委宣传部、县司法局关于在全县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明确了“六五”普法工作的目标、任务和要求。相继出台了领导干部、青少年等普法对象学法用法实施意见,“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等一系列文件制度。与此同时,全县各级各部门在县“六五”普法规划基础上,结合实际也分别制定了“六五”普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保证了“六五”普法工作全面有序推进。
责任落实到位。宿松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作为事关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改善民生的大事来抓,与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同规划、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做到普法工作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建设内容,纳入对各乡镇、县直各单位目标管理综合考核内容。明晰各级各部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职责,做到了普法工作有计划、有总结、有重点、有检查、有创新,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在加强检查督查的同时,更加注重检查督查结果的运用,将检查督查情况形成督查通报,表先进、促后进,并将检查督查结果作为各级各部门年度综治考核重要依据。
队伍建设到位。组建了普法讲师团,普法讲师团人员由行政执法、司法等部门人员和法律工作者组成,五年来,普法讲师团分赴各乡镇、机关、学校、企业开展法治宣讲1400余场次。发展普法志愿者队伍,截至目前,普法志愿者达640余人。不断壮大“法律明白人”队伍,五年来,共培养发展农村“法律明白人” 4137人。组建法律顾问队伍,全县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等聘请律师或法律工作者担任法律顾问203家,法律顾问为政府和顾问单位提出修改意见建议共163条,为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经费保障到位。宿松县把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经费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并足额拨付到位,县直各部门加大普法经费投入,为普法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经费保障。2011年以来,全县累计投入普法专项经费400余万元。
突出重点狠抓落实
“法治宿松”创建深入开展
“普法不是走过场,不认真学还真的不行。 ”王成(化名)是宿松县某局的一名副局长,谈起上一次参加的任前法律考试由衷的感慨道。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自觉维护。为了让更多人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在“六五”普法中,宿松县突出抓好领导干部、学生、农(居)民、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等五类重点人群学法普法工作。
在机关。建立健全了领导干部、公务员学法用法、党政机关法制讲座、领导干部任前考法等制度。坚持县委中心组集体学法和县政府常务会议会前学法。学习内容注重“四个突出”,即突出宪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突出与县域发展战略相关法律法规,突出与创新社会治理方式相关法律法规,突出与保障和改善民生相关法律法规。把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带头学法纳入考核培训内容。为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行政执法人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县委组织部、县人社部门将法律法规列入领导干部年度述职、网上在线学习、后备干部和一般干部学习培训内容。县直工委把普法融入党建工作,3次举办机关党委(党组)书记专题法治培训班。县委党校将法律法规列入干部培训计划,先后举办《宪法》、《公务员法》、《行政许可法》等法制讲座和培训班10余期,接受培训干部达2000余人次。
在学校。一是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教育体系建设,突出重点环节,做到学校法治教育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四落实”。二是组织开展主题校园普法活动。进一步发挥法制副校长作用,5次开展“百名法制副校长到百所学校讲百堂法制课”活动。结合重要节日节点,开展“法官、检察官送法进校园”、青少年法治宣传月等活动,组织全县中小学生参加宪法知识大竞赛,组织各类校园安全普法活动60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25.2万余份。三是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在全县中小学推行河塌乡“学生带法回家”、破凉中心小学“课后学法两分钟”和趾凤乡初中“法治主题班会”做法。先后确立了程集中学、程岭中学、慧德高中、陈汉中心小学等8所学校为“法律进学校”示范创建学校,建成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7个。
在乡村。为延伸普法工作触角,2011年以来,在推广破凉“农民普法讲习所”做法的基础上,全县22乡镇创新普法宣传手段和形式,建立农村“普法讲习所”27个,培养“法律明白人”4000多人。广大“法律明白人”利用农闲时节,以户宅小院为场所,为基层党员群众上法治教育课3000场次。县文广新局“送法治电影进乡村”,组织文艺团体送戏下乡。县总工会为进城农民工牵头搭台,提高农民工学法用法意识和维权能力。县法院大力开展“巡回法庭进乡村”活动,将庭审现场“搬到”了村民屋场,不仅方便了案件当事人,增加了工作透明度,也使村民从中受到了生动的法治教育。
在社区。一是律师进社区。宿松县3家律师事务所20余名律师采取定期坐堂咨询和预约登门服务的方式,为广大居民提供最便捷的法律服务。二是以案释法。县法院、县检察院、县公安局、县住建局、县城管执法局等单位走进社区围绕社会治安、土地征迁、社会保障、市容市貌、禁毒宣传等方面的法律问题开展以案释法普法宣传。三是进社入户。县委宣传部牵头组织普法讲师团到全县各乡镇、县直各单位开展法治巡回讲座;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通过“上街”、“上门”把法律送到监管服务对象身边。据统计,五年来,全县各普法单位宣传各类法律法规30043件,举办各类法制讲座220余场次,发放普法资料23万份。
在企业。一是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完善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全县大中型企业聘请法律顾问135家,为企业依法经营、科学决策、防范风险保驾护航。二是加强企业经管人员、职工学法阵地建设,努力提高企业经管人员和职工法律素质和依法维权能力。三是积极开展新型农民经营主体、外来务工人员法律援助、法律咨询等法律服务。为确保农民工合法权益得到维护,及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民工工资保障的意见》,促进了全县劳动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丰富载体创新形式
“法治宿松”创建氛围浓厚
“六五”普法期间,宿松县在努力抓好“法律六进”等普法常规动作的基础上,还密切结合实际,大胆尝试,开拓创新,创造性地增加了一系列普法“自选动作”,成为别树一帜的普法新亮点,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和欢迎。
借助多种传媒普法。全县各地各部门利用现有的楼宇广告、电子显示屏,定期刊播法治案例、法治警句、法治格言、法治动漫。县级媒体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安庆日报·宿松周刊》开辟了专刊专栏,开展公益普法教育。县电视台播出《法治宿松》系列节目,着眼普法,以案说法,以案释法,提高了广大受众的法律意识。新建了宿松普法网,全县普法宣传阵地建设得到加强。各普法责任单位运用网页、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手机报等新兴传播手段普法,打造了县司法局法宣微博“每日一法”、县法院微博庭审直播、县公安局两微“安全宝典”案例实时发布等一系列有影响的普法微博微信品牌,提高了普法宣传覆盖面和渗透力。
结合重要活动普法。一是扎实开展“江淮普法行”活动。在加强媒体普法宣传的同时,在全县国道、省道、长江北岸沿线以及与邻省邻县接边接壤乡镇的显要地段,设立普法固定性标语213条。县四大班子领导带头走上街头进行普法宣传,五年来,全县先后开展了法律咨询进乡村社区、公民旁听庭审、法制讲座进机关企事业单位、法律知识培训进乡村、法制文艺进乡村社区、法治实践活动进学校等“六个一”活动。二是开展重要节日节点普法活动。开展国家宪法日和全国法制宣传日系列普法宣传活动,县人大牵头举办了电视宪法知识竞赛,组织了千名县直机关领导干部、政法干警和行政执法人员签名活动,发放《宪法》文本1200本。利用重要节日节点普法,县妇联与县司法局开展“3·8”妇女维权和法律援助;县农业委组织“3·15”涉农政策法规“食品安全江淮行”普法宣传活动;县科技局在“4·26”、“5·12”、“科技活动周”为群众普及防震减灾知识;县国土资源局以“4·22”、“6·25”为主题,通过“六个一”形式,即办好一组专栏、制作一套展板、悬挂一批横幅、发放一本读本、举办一期讲座、召开一次座谈会开展普法宣传;县残联与十多个部门开展“全国助残日”宣传服务,发放助残惠残、关爱孤独症儿童政策宣传单1.5万份;县经信委组织干部职工,到中小微企业和建筑工地宣传法律法规。
法治文化助力普法。一是开展法治文化活动。出台了全县《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因地制宜开展了法治文化“四入行动”和“法治文化提升年活动”。在白崖寨、小孤山、石莲洞等风景区建有法治宣传栏,达到景区融入法治元素的效果。二是打造法治文化品牌。发挥宿松黄梅戏、文南词戏曲之乡的优势,组织职能部门、县级媒体、文化团体、文艺爱好者等参与法治文化建设活动,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创作法治作品、传播法治文化,打造了县普法主题晚会、下仓镇“12·4”法治文化汇演、许岭镇春节灯会、北浴乡山区早晚广场舞、洲头乡“送法进农民乐园”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法治元素突出的法治文化品牌。三是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宿松县将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与美好乡村建设相结合,与文明创建活动相结合,大力推进法治文化示范点建设,形成了一批有特色、高品味的“一地一品”法治文化示范点。全县22个乡镇法治文化广场(长廊)、县城法治文化广场都能做到定期更新内容,其中五里乡黎冲村法治文化墙、破凉镇雪镇村法治文化长廊等颇具特色,受到群众的好评。
依法行政齐抓共管
“法治宿松”创建方兴未艾
2013年9月的一天,宿松县破凉镇新耕村村民张宏伟(化名)的妻子在下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张宏伟及其亲属没有采取“大闹大赔,小闹小赔,不闹不赔”传统的错误做法,而是先让逝者入土为安后,再通过法律途径有序开展交通事故索赔与工伤索赔……
这不是杜撰的故事,这是真实的案列。
宿松县依法治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县司法局局长张大兴一言中的:还法于民,得到的必然是全民懂法、守法、用法。
其实,从普法中获益的不仅仅是个人,还有企业。
安庆市红爱服饰有限公司创建于2000年9月,是一家集设计、研发、生产、外贸出口、品牌加工等为一体的现代化大型服装生产企业。资料显示,“六五”普法以来,偌大的公司内部凡是经济往来都是按法办事,依法管理、依法经营在这里已成制度。由于依法治企,该公司已从当年年产值2000万元发展到现在年产值2.8亿元。
安徽美代食品有限公司在学习《产品质量法》、《食品安全法》中结合食品企业实际,走产、学、研之路,目前已拥有进出口自主权。同时,“美代”系列外包装设计获多项国家专利,“美代食品”注册商标获安徽省名牌,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并出口到东南亚和中亚地区。
…………
可以说,如今经过“六五”普法的洗礼,宿松的广大干部群众对于法律权威的维护和信任与日俱增,政府部门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渐成风气。
依法执政不断加强。一是健全决策程序。普遍建立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健全完善政府重大事项决策法律咨询机制,各级政府、县直部门、规模企业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各级政府全面落实重大决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必经程序,确保了决策的科学性和合法性。二是推进简政放权。进一步改革审批制度,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建立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切实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三是规范行政执法。组织开展执法人员集中培训,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不断提高;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执法专项检查、相对集中执法权等工作,推进综合执法,切实解决了权责交叉、多头执法、多层执法和不执法、乱执法等问题。四是推进政务公开。加强各级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建设,建立完善了各类办事公开制度,编制了办事公开目录,对群众普遍关注的政府采购、项目招投标、政府补贴资金等信息全面进行公开。
公正司法有序推进。县法院通过加强审判流程、裁判文书、执行信息“三公开”,开展深化司法公开“双千三百”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旁听庭审,开展庭审网络直播,举办开放日活动等举措推进司法公开,以公开促公正,以公开树公信。县检察机关加强法律监督,积极推进检务公开。县公安部门大力推进侦查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严格依法履行刑事司法职能,深入推进“阳光警务”。县司法行政机关进一步延伸服务链条,在乡镇、村(居)设立了司法行政服务站和司法行政工作室,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通过审务公开、检务公开、警务公开等一系列活动,进一步提高了政法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司法水平,确保了全县司法活动公正、阳光、高效运行,群众满意度也大幅提升。
基层法治不断深化。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础在基层,工作重点在基层。宿松县坚持在培育“法治细胞”上下功夫,以创建活动为平台,支持和保障村民自治组织依法行使职权,推进乡规民约、民风民俗、村民理事会等形式普法,教育农民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表达利益诉求,形成遵守法律、依法办事的良好社会风尚。通过不断创新基层群众自治,深化法治示范创建,依法治县的基层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目前,全县共有75个村(社区)达到县级民主法治示范村标准,6个村(社区)被命名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1个村被命名为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
扬帆拼搏华光灿,别有天地春风来。在法治的引领和保障下,一个平安、和谐、稳定、发展的宿松,正阔步向前迈进……
图①:人大代表集体学法。图②:司法为民演讲比赛。图③:组织公民旁听庭审。图④:法治文艺汇演。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先森带队在宿松县督查“六五”普法开展情况。▲县委书记王华在主持县委中心组集体学法。▲县长王赵春在听取全县普法工作汇报。
新闻推荐
宿松讯 宿松县下仓镇三面环湖,毗邻九成监狱管理分局,是宿松县国土面积最大、水域面积最广、滩涂面积最多的乡镇。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惠农政策的加强,农业资源的价值不断显现,下仓镇在土地...
宿松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宿松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