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上午十一点钟,大石乡棠林村广播站覆盖全村的四个喇叭就准时“开始广播啦”。这是安师院中文专业毕业的大学生村官吴英于去年到村工作后在深入学习沈浩精神中建起的全乡第一个广播站,坚持做到了“政策新闻天天播、农技知识周周播、好人好事随时播、紧急求助立即播”,特别是将当前正在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情况随时传播全村,形成了浓厚的舆论氛围,深受全村3000多名干群的好评。
目前,我县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重点突出“学沈浩、找差距、抓落实、争一流”的主题实践活动,涌现出了象吴英这样创新活动载体的大量典型,极大地推动了创先争优活动。
一是在大学生村官中开展“学习沈浩精神,扎根基层比奉献”活动,着力在能力提升、实践锻炼和创业发展上取得“三个突破”。我县采取“帮带+培训”、“实践+锻炼”等形式,举办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特色产业发展、农村实用技能和基层组织建设等各类专题培训,努力提供实践锻炼平台。晋熙镇芭蕉村大学生村官黄男平通过万村网页定期将村里主要农副产品信息在网上进行发布,建起了农产品销售“网络超市”。同时,积极考察市场,争取农业发展项目资金扶持,联合发展大户引进肉鸡养殖项目,建立了肉鸡规模养殖基地。目前,该村年出栏成鸡可达60万羽,村民富了,小黄也尝到了初次创业带来的快乐。西南政法大学毕业的大学生村官王凤荣主动担任了江塘乡大唐村法律知识宣传员,设立了村法律咨询服务中心,每月开设法制讲堂,组织村民学法守法。她到村工作近一年来,已组织开展法制宣传培训6次,接受法律咨询服务116人次,帮助村里调解民事矛盾7起,被群众称为“村民自己的小律师”。
二是在机关党员干部中开展“学习沈浩精神,转变作风比效能”活动,着力在学习方法、服务理念和机关作风上实现“三个转变”。我县从今年6月份开始,深入开展以争创“办事效率最高、发展成本最低、干部队伍最廉、经济环境最优”为主要内容的机关效能建设“百日行动”和城乡结对、服务基层活动。全县132个机关党支部与177个村(居)党组织“结对共建”, 2997名党员干部与6035户农户“牵手帮扶”。县委在县行政服务中心设立了效能办,抽调人员集中办公,接受群众举报和来信来访。并选派了26名机关干部到基层一线服务新农村建设和企业发展。
三是在农村基层党员干部中开展“学习沈浩精神,务实创新比发展”活动,着力在乡镇干部发展能力、村级干部议事能力和农村党员致富能力上务求“三个提升”。目前,全县选调了243名村干参加“村大工程”学习,全面完成了全县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电视上网”工程212个站点建设,依托县劳动、农委等部门广泛开展农村党员“双技”培训活动,已举办各类培训班235期,培训15758人次。(本报记者刘辉通讯员 潘茂仁)
新闻推荐
太湖县投资6000多万元修建的长河Ⅱ桥,经过一年的施工,大桥在主汛期来临前,完成了桥墩建设,目前,大桥已进入桥面铺设阶段。(本报记者李传林摄)...
太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太湖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