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上午,一缕久违的阳光洒向被洪涝侵袭的广袤田园。徐桥镇农技员叶德明来到桥东村上屋组种棉大户刘小宝家的受灾棉花田边,现场指导他采取抢排水、早松土、重施肥、迟打顶、强整枝等补救措施,减少灾害损失。连日来,我县已先后组织2000多名农林牧科技人员和地质、建筑专家奔赴一线进村入户,服务指导农户开展灾后生产自救,重建家园,打响了灾后恢复重建攻坚战。
因受强降雨影响,我县倒、损房屋2500余间,农作物受灾面积达24万余亩,绝收6万余亩,农业直接经济损失达9758.37万元。在灾后重建中,我县坚持“三结合”,努力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结合新农村建设,我县成立了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加强受损农田、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的修复治理,建立县乡村和部门联动机制,实行县、乡镇、村和项目实施单位四级负责制;科学制定灾后恢复重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规划,农委、建设、水利、国土等部门结合倒房户特别是地质灾害点上的群众安置,调整新农村建设规划,引导他们向中心村迁建。同时,引导农民建设农村沼气池,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改善农村人居和灾区农业发展环境,增强灾区农业发展后劲。
结合现代农业发展,我县将各类项目、资金,有重点、有选择地向灾区农业灾后恢复倾斜,加大对优势产业和基础设施扶持力度,确保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资金不错位、不缺位。同时把发展油茶、肉鸡、生猪等六大农业特色产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重振灾区农村经济的有力突破口,提出灾后产业振兴计划,对损毁严重的农田和基础设施,进行重点整治后,通过土地租赁、集约经营,重点建设蔬菜、茶叶、蚕桑、肉鸡、棉花等9个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推动现代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而促进灾区农村经济的全面振兴。
结合国家农技体制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我县紧急下拨专项资金100多万元,支持农业部门实施“1+10”科技示范工程,发挥100个农技指导员服务1000户农业科技示范户作用,建立灾后农技推广服务“快速通道”。县农业部门建立了县级专家联系种养大户、乡镇农技人员包村联户服务机制。目前,农技专家已联系种养大户67户,服务面积12760亩;供销系统220个农资连锁店和专业合作社已紧急调运4000吨化肥、2000吨农药,全力支援灾区恢复生产。
(本报记者 陈振伟)
新闻推荐
为确保黄砂开采活动合法有序,确保堤防、桥梁等重要防洪和基础设施安全,确保社会稳定和生产安全,确保政府收益应收尽收,弥陀镇根据县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采取强手段、硬措施整治黄砂开采。 ...
太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太湖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