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记者走进寺前镇中河村,一股发展的热潮迎面扑来:长势喜人的油茶随风起舞,绿油油的瓜蒌晃悠着丰收的憧憬,核桃林里传出了爽朗的笑声,修复水毁公路的劳动号子一阵紧似一阵……这个夏天,中河村的人们忙碌着,快乐着,因为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让他们有了更大的盼头。
“阳光村务”洒阳光
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该村以“推进阳光村务工程,服务新农村建设”为载体,积极推行村级事务流程化管理,重点推广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做好“三资”清理工作,建立村级事务监督委员会,确保村级公共权力阳光规范运行。“‘三资\’清理好啊!让咱们对村里的家底都有一本明白账,清除了村干和老百姓的隔心墙,清除了新老村干的矛盾,清出了团结啊。”说起最近开展的“三资”清理活动,该村村干和群众都拍手叫好。
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是该村推进阳光村务工程的举措之一。为做好这项工作,该村及时召开了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清查小组和村级资产监督委员会,制定了“三资”清理工作实施方案。在清理过程中,采取“以账找物,以物见账”的原则,做到全面清理、逐项登记、公示公开、不重不漏,建立完整的档案。该村注意吸收更多的村民代表成立核实小组,做到每个村民小组都有代表参加,并邀请部分退休老村干参加核实,确保各项清理指标数额无误,产权明确,现状清楚。在核实、公示无异议的情况下,再委托镇农经站进行管理。
“原来一些公路、茶场、水库等村里的账面上都没有体现出价值,只知道是村里的,但具体情况不清楚。经过清理,村里的家底一清二楚,方便管理,对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起了很大作用。我们村干松了一口气。”该村总支书记梅义璋说。
特色产业致民富
8月19日中午,村民詹福寿还在自家的瓜蒌田里忙个不停,看着挂满了一田的个大圆溜的瓜蒌,老人脸上乐开了花。“我家的瓜蒌第一季就挂了这么多果,很快他们就会长成金娃娃,估计有近万元的收入,比种水稻收入要增加好几倍呢。再说,瓜苗、水泥柱等全是村里争取项目给的钱,成本自己掏不了多少,又是一笔收入。真的要感谢村里的干部!”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是该村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又一重要载体,更是对全体村民的郑重承诺。村两委抢抓政策机遇,因地制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引导村民大力发展茶叶、瓜蒌、油茶、核桃、特禽养殖等特色产业。并依托这些特色产业,积极引导种养大户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走“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道路,提高农业和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逐步形成“一村一品”的格局。目前,该村已发展茶叶800多亩、瓜蒌50多亩、油茶100多亩、核桃30亩,涉及农户540多户。
村民程友平和范章锋两年前还在湖州打工,2008年回乡搞山野鸡养殖,切切实实地过了一把老板瘾。用他们的话说,如果不是村里的大力扶持,为他们跑项目、跑销路、跑技术,协调与农户的关系,那么很难发展到现在的养殖规模。
“只有产业发展上去了,群众真正得到了实惠,才能真正体现创先争优的效果。”该村党总支第一书记、省农委下派干部吴旭本深有体会地说。
(见习记者 陈开明 本报记者 叶玲玲)
新闻推荐
为进一步推动县联社筹建农村商业银行进程,帮助指导太湖联社尽快落实中国银监会关于组建农村商业银行的新政策,9月2日,安庆市银监分局朱桂林副局长、省联社安庆办事处胡国斌主任一行对太湖联社...
太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太湖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