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新闻 桐城新闻 怀宁新闻 潜山新闻 太湖新闻 宿松新闻 望江新闻 岳西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安庆市 > 太湖新闻 > 正文

民生工程惠万民

来源:太湖周刊 2010-11-12 18:53   https://www.yybnet.net/

老城蕉瓜园廉租住房小区。 【编者按】最近,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明确提出:“继续坚持把改善和保障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从2007年以来,太湖县把实施民生工程始终作为“一把手”工程紧抓不放,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先后实施了38项民生工程,累计投入资金12.64亿元,其中县级配套资金超过1.3亿元,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城乡广大群众“生产难、生活难、就业难、行路难、饮水难、看病难”等长期受困的实际问题,使百姓真正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较好地推动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全县人民更多地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丰硕成果,享受到了公共财政的温暖阳光。仅2010年,全县一共实施了包括省级30项、市级6项在内的36项五大类即生活保障类、教育培训类、医疗卫生类、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类、农村文化建设类等民生工程,投入资金4亿多元,其中,县级财政配套达4781万元,把国家惠农政策实实在在地落实到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上来。 

具体来说,做到了“五个结合”即:把政府投入和社会资金结合起来,初步形成了稳定多元的民生工程筹资机制;把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结合起来,探索创新了民生工程项目持久发挥效益的管护机制;把民生工程与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社会事业以及新农村建设等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全面推行了工程类项目法人责任、责任追究、招标投标、合同管理、工程监理、资金报账、竣工验收等“七制”管理机制;把强化责任与协调推进结合起来,建立健全了快捷高效、便民利民的民生工程推进工作机制;把督查考核和群众评价结合起来,不断完善了严格透明的激励约束机制,确保将民生工程建设成为民心工程、放心工程和德政工程。

【A:饮水】“十一五期间,全县建成212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16.8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时间:10月25日

地点:江塘乡大塘村  新仓镇黄岭村

人物:汪玉平  汪石和  宋森华  王海平

“一杯水清澈见底,无异味;一杯水呈现淡黄色,喝起来自有一种苦腥味。”在江塘乡大塘村村部,总支书记汪玉平端着两杯水,边尝边对记者说。“其中,一杯是今年4月份接进村里的自来水,一杯是从原来水井里提来的井水。” 

“自去年投资40多万元实施安全饮水工程以来,从乡里自来水厂沿村已铺设了8公里饮水管道,涉及14个村民小组237户1048人直接受益,超过了原定的868人。” 

地处丘陵区的江塘乡,属典型的平水地区,浅层地表水少,老百姓吃水用水主要一靠“靠天吃饭”的山塘水、二靠各家各户自挖的小井水。但每遇天气干旱或枯水季节,山塘不易保水,井水容易干涸,况且山塘水大多遭遇污染严重、水质较差,水色变黄,氨氮含量超标,长期饮用极为影响老百姓的身心健康。 

四年前,该乡投资180多万元,将原来日供水6吨的自来水厂扩建成日均供水300-500吨的规模,充分依托现有水厂,延伸主体管网40多公里,解决了乡政府集镇居民以及周边大塘、小宫、龙寨、毕岭、江塘、何墩、东升等7个村的群众饮水困惑。而五星、龙山、白云、五一等其余四个村也通过自建或共建饮水工程的方式,使广大老百姓喝上了安全卫生洁净的自来水。 

正如南塘组村民汪石和开心地说:“自从5月份接上了干净的自来水,就不用愁着一家人的饮水和洗衣洗菜用水啦,喝起来很放心了。过去,挑水、打井,一来水不好喝,二来水不不够用,连最基本的生存条件都受影响。” 

同样,饮水受到长期严重影响的还有与之相隔20多公里之外的新仓镇黄岭村广大村民,也有着与之相同的感受。 

该村中湾组村民宋森华无奈地说:“20多年前,我天天要到一里路外的山塘挑水吃,而且是三个屋场几百人共吃一口山塘水,水质特差,喝起来有咸味,就连用最好的茶叶泡出来的茶也不好喝。后来,打出的井水同样如此,还容易造成得结石、肝炎的人较多。甚至三年前还发现过新仓初中100多名学生由于饮水问题造成的集体中毒事件。” 

“新仓地区普遍存在煤层带,水中含有的硫、锰、铁等矿物质较多,超标较大,不宜饮用。”县水利局副局长王海平告诉记者: 

“可现在好啦,去年国家投资47万多元建成了黄岭水厂,有13个组1100多人直接受益。今年,又进一步实施饮水工程,延伸管网4000多米,新增800余人受益,老百姓会逐步摆脱长期困扰在心头的饮水不安全的最大隐患。全县共有16.8万人能够喝上安全、卫生的自来水。” 

【相关链接】“十一五”期间,太湖县累计投资8600多万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12处,涉及全县15个乡镇163个行政村、居委会的16.8万人直接受益,其中实行单村集中供水达80434人、利用管网延伸供水达87566人。今年,涉及47个村2万人的饮水工程已基本完成。

【B:就医】“在最大程度上让老百姓有地方看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时间:10月26日上午

地点:寺前镇马龙村 

人物:金吕昌汪崇斌  李传义  李盛华 

从花亭湖码头乘坐快艇出发,拂着和煦的湖风,二十分钟后,记者就来到了座落于湖畔的寺前镇马龙村卫生室。背靠巍巍大山,面对泱泱大湖,十几公里的寺马水泥公路从门前蜿蜒而过,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将新建占地700多平米的卫生室掩映在翠绿之中。 

走进卫生室,只见身穿白大褂、颈挂听筒器的村医汪从斌一个人忙得不亦乐乎。一会给坐在注射室的两位村民吊水,一会给前来看病的村民就诊,一会给上门购药的群众取药…… 

这时,记者正巧碰上了从5华里之外前来陪伴老太辛福荣打点滴的马龙村77岁老农金吕昌,他顺着记者的话题说开了:“自从新建了这个崭新的卫生室以后,老百姓看病的条件就大为改善了。医生的服务态度也非常好,随叫随到,细心周到。特别是从9月1日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后,药费减少了好多,老百姓很满意。” 

正说着,已经从医20余年的村医汪仁海接到一位就诊电话,说是严重感冒,需要及时出诊。于是,他背起医药箱,骑着摩托车,一路飞驰而去,前往十里之外的桃花村岭上组给73岁的老人汪桃荣上门看病。 

“由于她家住在山头地区,骑车后还要步行四五里。一般来说,我们出诊7公里外,就要收取5元出诊费。鉴于汪老家是低保对象,家里还有残疾人,家庭生活很困难。象这样的特困对象,我们就会免收出诊费。而且,需要每天上门就诊,直到病好为止。现在,每天出诊,习以为常了,甚至半夜接到群众的急诊电话也半点不会耽搁。” 

已经从医35年的村医汪从斌坦诚地边说边给记者算了一笔帐:“他的老伴感冒就诊三天来,花去费用100多块钱。如果按之前的药品原价,需要150余元,现在至少节省了50多元。同时,两位老人还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缴纳新农合基金30元,这次在结帐时还可按照实行新农合门诊统筹的相关规定人均一年可以报销门诊费用36元,两人共计72元。这样算来,他确实得到了看得见的实惠,只需花费近30元。”

这时,正在吊水的义安村老人汪玉叶也插话说:“的确,现在吊一瓶水确实要比以前便宜一些。这两天,我吊了两瓶水,只要20多块钱,省了十几块。”她边说边从口袋里拿出了一张“门诊统筹卡”。 

“从2008年12月份起,马龙村卫生室就作为寺前镇7个先行实施一体化村卫生室之一成为新农合门诊统筹定点医疗机构,使山区广大群众看病能够就近进行门诊报销,彻底解决了过去还要到离村11公里之外的寺前镇中心卫生院报销门诊费用的愁苦。”在此次实行医改通过竞聘上岗后的该镇中心卫生院院长李传义告诉记者: “特别是从9月1日正式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以来,镇内马龙村卫生室、罗溪卫生院、佛图卫生院和镇中心卫生院已累计给当地老百姓让利就达15万余元。” 

“不仅如此,这两个月,前来村卫生室就诊的人次明显有所增加,日均看病、购药达20多人,同时门诊的次均费用下降了50%左右。”村医汪崇斌接着说。 

“从面上的角度来看,全县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两个月来共让利于民242万多元,药品价格下降了34%。9月1日实行医改后,门诊增加8788人次,比8月份上升了33.7%,次均药品费用减少了15.75万元,下降了36.5%。”随行的县卫生局医政股黄股长这样诠释着。 

“到今年年底,全县将会建成174个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使广大的老百姓能够有地方看病;通过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和新农合门诊统筹,确保老百姓看得起病;由此进一步改善乡村医疗机构服务环境,提高乡村卫生医疗服务的水平,规范诊疗管理的程序,确保老百姓看得好病。”县卫生局副局长李盛华如是说。 

【相关链接】从2008年以来,太湖县坚持立足“人员准入、业务管理、财务管理、药械管理、制度建设”的“五统一”和“财务独立核算、责任独立承担”的“两独立”原则,以逐年建设25个、 25个、124个一体化管理的村级卫生室

任务稳步推进,总投资达900多万元。截止10月底,已建成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和新农合门诊统筹定点医疗机构达59个,并从9月份起陆续实行了药品“零差率”销售。余下的115个村卫生室在2011年底前全部完成标准化建设任务后逐步实行一体化管理。

【C:供养】“感谢政府的关心,让孤寡老人住在一起,相互珍爱,互相体贴,安享晚年”

时间:10月28日上午11:00

地点:城西乡敬老院 

人物:李西平  李桂云  朱金兰 

金秋,一轮暖阳柔柔地洒在占地2000多平米的城西乡敬老院,40多位院民悠闲地坐在院里晒着太阳,有的在看看报纸,有的在聊天谈心,有的闭目养神,有的拄着拐棍,一切都显得十分的安宁、祥和。 

已有92岁高龄的树林村宋屋组李桂云老奶奶满头白发,身体特别康健,说话声音宏亮,一眼就能看出她乐观开朗,精神不错。 

“她是1992年建立敬老院时就入住的时间最长的五保老人,平时几乎不生病,身体很硬朗,也乐于同院民互相交流。”已在敬老院工作28年之久的副院长周宜品告诉记者。 

“在院里住了几十年,生活早已习惯了。院里干部对我们老人照顾得很好,每月发给每个院民10块钱的生活零用钱,伙食上一个月加餐四五次。”李桂云笑着说。 

话音未落,今年5月份入院的方洲村汤沟组91岁老太朱金兰忙着插话说:“在政府的关心下,我们这些老人都享福哦。以前,一个老人在家要烧火弄饭吃,不安全,三病两痛时无人问津,整天寂寞。可现在好啦,与老人们住在一起,热热闹闹,互相有个照应。有人生病时,院里领导及时发现,就叫医生上门来看,用不着老人们担心。” 

“特别是有人大病时,院里就把病人及时送到乡卫生院或县医院治疗,所有费用都是院里付。为了老人们的身心健康,院里买了电视机、有娱乐活动室、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有时,院长王建强还亲自帮助一些残疾人洗澡、穿衣服。”一年前入院的树林村路榜组67岁老人李西平头头是道地说个不停: 

“既然院里安排我当生产组长、值班组长,我就要负起这个责任。平时,我带头种菜、打扫卫生,在院民之间问问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事情,重点看护好一些残疾人。闲着的时候,我就给院民们讲讲从电视里了解的一些社会信息、国家政策以及笑话,逗大伙乐一乐。” 

站在一旁的周副院长说:“李老念了三年书,能识字,喜欢说书传神讲笑话。14岁就成了孤儿,后来逐渐练就了一副能说会道的本领。自从他入院后,院里轻松的气氛就浓厚得多,平日里的笑声也添了许多。” 

“既然我们这些孤寡老人住在一起来了就是个缘分,要互相珍爱、相互体贴,要好好珍惜政府给我们老年人创造的这个衣食住行都不用犯愁的好环境,愉快地安享晚年。”李西平一个劲地唠叨着。 

据周副院长介绍:连续两年来,政府把敬老院建设都作为民生工程紧抓不放。去年,拆除了1992年所见的20间砖瓦房,新建了一幢院民楼,院民由原来的6人就增加到现在的42人,其中还有10多位聋、哑、瞎、瘸等残疾老人,为此,县残联还在这里设立了一个残疾人托养中心。眼下,又正在新建的一幢综合楼即将完工,能够新增床位20多张,集中供养的条件可望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相关链接】去今两年,太湖县把大力推进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工程来抓,切实整合资源,充分利用原来撤区并乡、撤小村并大村和中小学校教育布局调整等闲置的政府办公旧址、村部旧址和学校旧址,灵活采取原址改建、扩建或选址新建等多种办法,着力加大政府投入资金的保障力度,积极争取省市慈善协会资金援助和社会资助,已累计投入建设资金2600多万元,全面建设乡镇敬老院15个,新增集中供养床位2100张。全县农村五保对象7318人,已发放全年五保补助资金793万多元。

【D:住房】“住房得到了彻底稳定,再也不用寄人篱下,生活安心,过得舒心。”

时间:10月28日下午4:00

地点:老城蕉瓜园廉租住房小区

人物:吕雪琴张在安 

“二十多年来,我先后搬家十几次,简直烦到了极点。现在住进这样亮敞的房子里,心情特别舒畅,从今以后再也不用东奔西跑临时租房住了。”10月28日,搬进老城蕉瓜园廉租住房小区一期工程不久的盲眼吕雪琴大嫂非常动情地对记者说。 

“如果不是政府的关心照顾,哪里还谈今天能够住得上楼房呢。特别是家里配有厨房、卫生间,对于我这样一个视力不好、行走不便的人来说,更加重要。再也不用象以前那样时刻担心害怕跌倒的危险了。” 

据随行的县房管局廉租住房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过去,为了照顾女儿上学,吕雪琴分别在小学、朴初中学、太湖中学附近租房,母女俩在拮据清平的生活中相依为命、相互照应。三年前,女儿考取了南京师范大学。一时间,“贫女背着盲母上大学”的新闻迅速传遍全国,传为佳话,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心资助,缓解了吕雪琴家庭极度困难的窘况。近年来,吕雪琴正好赶上了国家出台建设廉租住房政策的利好契机,经过她所在长河居委会的积极推荐和个人申请,如愿以偿地通过核准、抽签,配租到了一套50平米的住房。 

“自从搬到蕉瓜园来住,我就十分安心,远在南京念书的儿女也十分放心。平时,小区的左邻右舍对我也很关照,生活很融洽。”吕雪琴心情愉悦地说。 

“除了政府安排的住房外,我母女俩五年来还一直享受着生活低保,今年提到了补助最高的A类低保对象,一年能够领取5000多元的低保金,生活还算过得去。” 

不仅如此,住在与之相邻的52岁张在安更是激动不已。八年前,原在县五交化公司上班的张在安由于企业改制下岗失业,一无工作二无住房,父子俩一直寄居在他的姐姐家。为了谋求生存,他先后开过服装店、出门打过工、帮人干过活,寄人篱下,不是滋味。去年,儿子发扬父亲的爱国传统应征入伍,曾于1979年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张在安也在县保安公司找到了一份工作,当上了县医院的一名保安员。尤其令他感到格外高兴的是几个月前配租到了一套50平米的住房。 

“现在,住房得到了彻底稳定,生活条件算是得到了极大改善,每天下班后,我真正回到了自己温暖的家,身心得到了自由。平日,一个人住下来,房子足够用。从前两年起,我还领到了每月50元的廉租住房补贴,又纳入了城镇居民低保对象,工作上也能有个稳定的收入。” 

一生爱好书法、剪纸的张在安边说边拿出了他搬进新居后一叠大红的剪纸《喜悦》、《新房》等得意之作。随后,他又兴致勃勃地书写了一副对联:“人民享福事之如意,健康临门家之顺心”,由衷地表达了他和广大廉租住房居民的一腔感激之情和美好心愿。 

【相关链接】2008-2009年,全县共申报廉租住房建设项目五个,建筑面积达2.72万平米,建设两室一厅或一室一厅、配套厨卫的户均50平米单元住房544套。截止目前,选在老城蕉瓜园一期与二期廉租住房、北正街棚户区改造配建廉租住房以及新城晋湖山庄、人民东路廉租住房五个项目点全部开工,已经竣工和封顶442套,在建102套,已累计完成投资2195万元。去年底,已配租入住24户,近日又配租到户96套。今年1-9月份,已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家庭665户、补贴资金96万元,预计全年发放原有和新增租赁补贴家庭700余户、补贴资金140万元。在实施过程中,该县严格按照县政府出台的《廉租住房实物配租实施方案》,严把准入程序关,认真落实项目法人、招标投标、合同管理、工程监理、资金报帐、竣工验收等“六项制度”,严格实行规划立项、勘查设计、招标监理、资金管理、验收决算审计等“五个统一”,配套建好小区基础设施,道路、排水等工程全部纳入县城市政工程项目。

新闻推荐

我县召开五千年商业广场设计方案评审会

11月4日,五千年商业广场设计方案评审会在县住建局会议室召开,会议初步通过了五千年商业广场概念性设计方案。县领导程志翔、李琳、戴龙友、戴佳明出席会议,市规划局和市设计院的专家,县住建局、...

太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太湖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民生工程惠万民)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