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县花亭湖北端五公里的佛图山上,曾有一座建于东晋大兴二年的佛图寺,此寺虽早已消失,但在历史上却久负盛名。
史载,东晋大兴初年,西域高僧佛图(又名天竺)来太湖县传教,并在该县寺前镇内的大尖山上兴建名刹,曰佛图寺,此山亦易名为佛图山。这是太湖县最早的佛教建筑,也是佛教开始传入该县的历史标志。明代万历年间(1573-1620),太湖县人、安徽督学副使马人龙游览佛图寺后,曾赋诗云:“群山高拱佛图孤,却望群山万佛图。白白水田低远树,苍苍秋色下平芜。石门不掩月来寺,竹叶有声泉到厨。仙路旧传出仙手,至今欹侧五云扶。”明万历元年(1573)秋,太湖知县王大谟在佛图山下小溪边的一块屏风石上题刻的《游佛图寺》五言诗一首,虽年代久远,大部分已脱落,但仍有少数字还可分辨。
佛图山上有不少奇特的景点,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飞来泉”、“天就门”和“天柱塔”。步入佛图山后,行不多远,“飞来泉”赫然在目,一道极细的泉水从数十米高的悬崖跌落,溅起无数水花,景色十分壮观。路中有两石对峙,上覆一巨石,恰似一门。门额有明末太湖知县李盛英题刻的“天就门”三字,字体苍劲有力。门内石壁上有江西人、明嘉靖年间太湖知县罗汝芳于嘉靖三十四年(1555)题刻的“闵狮界陈时范仰山林鹏肝近溪罗汝芳乙卯秋书在石纪游”24个行书大字,十分醒目。过“天就门”,便是佛图寺的遗址了。相传佛图寺香火最盛时房屋达一百多间,可惜在1958年被全部拆毁。
沿寺后小径而上,便是耸立于悬崖绝壁之上的“天柱塔”,该塔由五块略呈方形的溶岩叠成,下小上大,险绝天工,别具一格。摩崖石刻颇多,有明嘉靖太湖县令罗汝芳题刻的楷书“天柱塔”;清太湖教谕阮裕题刻的楷书“乾坤一柱”。塔底有洞,洞外有楷书“八正桥”和“披石云”六字,八正桥边有明代陈明范题联“锦石巧留天柱塔,青山应作状元峰。”
在佛图寺,还有许多美丽的传说,“姑砌山门嫂砌塔”就是其中之一。相传古代有姑嫂二仙到佛图寺游玩,见佛图寺一无山门,二无石塔,便商议建造山门和石塔。姑投机取巧,认为山门好造,就选择了造山门,嫂无法推却只好造塔,二人相约鸡鸣时完工,结果姑先把山门造好,故意装鸡叫。嫂以为天快亮了,只好将仅差塔顶没造好的石塔弃之而去,故今天的佛图寺石塔无顶。
千百年来,佛图寺吸引了无数游人,留下了大量石刻和诗篇。1981年,佛图寺摩崖石刻收录《中国名胜词典》。
新闻推荐
本报讯为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市委组织部抓好选派第一书记队伍建设,采取配强工作力量,实现贫困村第一书记全覆盖;加强日常管理,确保第一书记在岗在干;严格纪律监督,出台第一书记及相关单位问责办...
太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太湖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