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新闻 桐城新闻 怀宁新闻 潜山新闻 太湖新闻 宿松新闻 望江新闻 岳西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安庆市 > 太湖新闻 > 正文

在百花亭“遇见”朱湘

来源:安庆晚报 2016-10-15 00:00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刘 东 文/图

安徽大学外国语文学系主任朱湘朱湘及其夫人刘霓君 (右边穿军装者是刘霓君侄子)安徽大学第一院大门 (来源:1932年《安徽大学年刊》)朱湘写给朋友的书信,通信地址宝善庵39号 (来源:《青年界》1934年5卷2期)  

“百花亭”是个很好听的名字,全国叫“百花亭”的亭子应该有不少。关于这个名字,文献能查到的,最早有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百花亭》诗,后来元曲中也有叫《百花亭》的曲段。

安庆百花亭,位于老城东北角,安庆二中南门这一片。现在的锡麟街清代时就叫百花亭街,清末徐锡麟在这儿起义刺杀巡抚恩铭,而让百花亭的名字见于全国的各大报纸。民国时为纪念徐锡麟起义,将百花亭街更名为“锡麟街”。据说,亭子的具体位置在老卫校,如今这里建成了住宅小区,小区名字叫“百花亭佳苑”。看来“百花亭”这名字确实很好听,经得起现代文明的冲击,入得了开发商的法眼。与“百花亭佳苑”一街之隔的宝善庵,是有着近千年历史的小庵,旁边的小街就叫宝善庵街。80多年前,著名诗人朱湘曾在这里居住了三年。揭开历史的尘封,我们是否还能感受到当年的小城往事?

安庆太湖诗人朱湘

朱湘,字子沅,1904年出生于湖南省沅陵县,他的名和字都与出生地有关。不过,朱湘却是安庆太湖县人,他的父亲朱延熙咸丰二年(1852)出生于太湖县书香门第,光绪丙戌科(1886)进士,先后在陕西、湖北、湖南等地为官。

朱湘三岁丧母,他的童年是随父亲在湖南度过的。辛亥革命后,年过花甲的朱延熙无意继续为官,1913年前后带着不到十岁的朱湘回到太湖老家。没过两年朱延熙就去世了,朱湘被托付给在南京供职的大哥照顾。1919年,15岁的朱湘考入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是当时清华四位学生诗人之一,被称为“清华四子”。1927年,朱湘赴美留学,两年后回国。1929至1932年间执教于省立安徽大学,后因性格孤傲而离开安大,之后再也未能找到合适的工作,穷困潦倒,四处漂泊,终于1933年底在乘上海开往南京的轮船上投江自杀,年仅29岁。

朱湘无疑是民国时期著名诗人,代表作有诗集《夏天》《草莽集》《石门集》以及留美期间写给妻子信集成的书信集《海外寄霓君》。

百花亭安徽大学

1929年,朱湘从美国留学回国,本有机会到国立武汉大学任教,然而他最终还是选择了家乡的省立安徽大学。

当时安徽大学具体在安庆的什么位置呢?很多外地研究朱湘和安徽大学校史的学者不清楚,以为是在今天的安庆师范大学老校区,其实不对。1928年安徽大学初建校时,是租用美国圣公会圣保罗中学校舍办学的,1932年以后才陆续往城外的百子桥新校区搬迁。安大租用的圣保罗中学校舍就是今天安庆二中的西半校区(东半校区那时是安庆女中)。在朱湘的《一个省城》诗中也可证明:“通城的院子有一个树木多——那是教会的,大学租用着圣保罗的旧址。”百花亭这片的树木确实多,如今安庆二中里依旧是古木参天。1932年《安徽大学年刊》上刊印有一张“安徽大学第一院大门”照片,其实这个大门现在还保存着,就是今天安庆二中的南门,当年朱湘应该无数次穿过这扇大门,开始他一天的教学工作。

朱湘初来安徽大学时,虽是学校初建时期,但教师的工资待遇却很好,教授能拿260-340圆,比很多名牌大学还高,因此吸引来一大批知名学者前来任教,朱湘就是其中之一,他当时能拿300圆。与朱湘同时任教于安大的苏雪林,曾在《我所见于诗人朱湘者》一文中回忆说:“记得民国十九年(1930)我到安徽大学教书,开始认识这位《草莽集》的作者。一个常常穿着西服、颀长清瘦、神情傲慢、见人不大招呼的人。那时安大教授多知名之士,旧派有桐城泰斗姚永朴;新派有何鲁、陆侃如、冯沅君、饶孟侃,但似乎谁也没有诗人(指朱湘)架子大。”朱湘架子大是有理由的,他那时当任外国语文学系主任,又是才华横溢的知名诗人、留美的“海归”,学校自然委以重任。

然而,性格孤傲的朱湘,还是没能在这里待长久。1932年春天开始,安徽大学出现了经济危机,学校开始拖欠老师薪水,而过分自尊、自傲、拙于世故的朱湘“屡因细故与校方冲突”。为了缓解经济危机,学校进行大裁员,这年夏天朱湘没能得到下一学年的聘书。1932年8月中旬,朱湘愤懑而无奈地离开安徽大学,离开安庆,同时也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家住宝善庵39号

朱湘刚来安徽大学时,给他的好友赵景深写过一封信说:“旭初兄,我算是在安大住下来了,至于要住多久,我可不敢讲,或者半年,或者三个月……弟湘,十月廿四日,来信请寄安庆宝善庵卅九号。”(信纸是“安徽省立大学”信笺)从这封信可知,朱湘来安大后,住在宝善庵39号。

朱湘当时是带着夫人刘霓君和一双儿女住在宝善庵39号的,他的儿子朱小沅在回忆录《诗人朱湘之死》中有这样的记述:“这是一幢租赁的两层楼房,房间很多,我们只使用不到一半……父亲有一间专用的书房,靠墙立有一大排书架,排满了书。他从来对读书和写作这两件事的态度是极严肃的,要求绝对安静。在他工作时,小孩是不准进书房去的,母亲自己也不去打扰,总是哄我们到外面玩。但每当书房里传出留声机的声音或唱英文歌时,我们才敢进去,爬上他的双膝,又唱又闹,而父亲含着微笑抚摸我们,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父亲是系主任,月薪三百多元,但从来早餐照例是稀饭、虾子腐乳,间或也吃豆浆、油条,或大饼,面条。”

在安庆百花亭的三年,应该是朱湘一生中最安逸、最幸福的时光,因为在安大的工作体面,收入高,妻子美丽,儿女双全,是同事们羡慕的对象。苏雪林就曾回忆说:“他住在教会旧培媛女校里,有一个美丽的太太作伴,架上书籍很多……斗大的安庆城只有百花亭圣公会有点西洋风味,绿阴一派,猩红万点,衬托出一座座白石玲珑的洋楼。诗人住在这样理想的读书与写作的环境中间,身边还有添香的红袖(指年轻貌美的太太),清才秾福,兼而有之,这生活我觉得很值得人羡慕。”

听父亲说过,以前百花亭这片有很多两层的小洋楼,我的一位在安庆报社工作的六爹爹,1960-70年代就曾在这里的小洋楼住过。1980-90年代拆了不少,现在还保留下来几幢,基督教堂北边有两幢,海军116医院内也有一、两幢。这些小洋楼都是圣公会当年的建筑,苏雪林文中所说的培媛女中也是圣公会办的,就在今安庆二中围墙南边、锡麟街西这一片。朱湘当年应该就是租住这样一座二层洋楼,真不亚于现在的小别墅。

那时的宝善庵街应该比现在窄而长,从东往西穿过锡麟街,宝善庵39号或许在锡麟街的西边。总之,朱湘的住处离安大非常近,笔者前几天回安庆时,特意到这里走了一趟,从宝善庵走到安庆二中南门,仅需一两分钟时间。而漫步在这高低起伏的路面上,走过历史建筑、古树、短垣时,历史文化名城的遗韵扑面而来。   

新闻推荐

深入实施“六大战略”努力实现“三个太湖”——访太湖县委副书记、县长朱小兵

通过“讲看齐、见行动”学习讨论,教育党员干部增强看齐的思想自觉和政治自觉,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把全面从严治党决策部署变为实际行动,为太湖县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加快...

太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太湖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在百花亭“遇见”朱湘)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