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工不兴,无工不强。2017年,桐城市加速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全市经济实现了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当年1-11月,该市实现财政收入24.7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666.5亿元,战新产业产值134.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10.1亿元,主要经济指标总量位居安庆第一,增幅均为两位数,再次入选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
突出改革创新推动思想解放
该市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营造比学赶超、改革创新的氛围,推进创新创业。
去年初,该市上下围绕桐城“怎么了、怎么样、怎么干”,深入开展“深入学合肥、奋力进十强”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主动向先进发达地区看齐,全市上下比学赶超、改革创新的热情高涨、发展氛围日益浓厚。
该市推动改革落地见效,全面实施8个领域的107项改革,强化部门责任,建立进度台账,实行销号管理,并确定了城管执法体制改革、法律援助便民利民行动等“十大改革举措”,打造改革品牌。目前,该市重点领域的改革工作全面铺开;规范存量债务置换、电子商务进农村、“六尺巷调解工作法”等改革创新措施和经验得到全面推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部门共享信息更新名录库被确定为全国试点。
该市大力推进创新创业。强化产学研合作,与中国科技大学等5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开展长期稳定合作,打造科技创新平台;投入研发经费2.8亿元,实施高新型、创新型企业培育行动,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5家,新建院士(博士后)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5家,总数已达20家;加快双创产业园、青桐众创空间、农民工创业园等平台建设,电子商务青年创业园入选“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基地)”,国家高分子材料质检中心跻身全国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海峡科技和淘博网络已获批省级孵化器和众创空间。
推进转型发展加快产业升级
该市把推进央企合作作为重要抓手,通过政策扶持,重点强化招商引资、企业上市、项目强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新产业崛起。
强力招大引强。该市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全面动员,全员发动,全市共组建了7个市直招商团、5个驻外招商组,探索实行招商保证金制度;立足智能制造、节能环保两大首位度产业,开展建链、补链、延链、强链招商。目前,投资10亿元的晨兴智能机器人一期项目正式投产,投资20亿元的沃特玛新能源电池和移动补电车项目正在建设,投资10.2亿元的华威智能家居项目已开工。2017年,该市实际到位市外资金约75亿元,新签约亿元以上招商项目33个、10亿元以上项目2个、战新产业项目12个。
该市强推央企合作,抢抓央企混改机遇,加速推进本土企业与央企、知名企业开展合作,借梯登高,加快传统产业转型。该市每年拿出数千万元,用于设备补贴、人才补助及企业奖励等,促进传统产业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利用原有厂房发展新兴产业,全市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中建材500MW高效电池及高效双玻组件、光息谷、养和碳13同位素等一批科技型项目纷纷上马。截至目前,桐城已与17家央企签约合作项目19个,总投资达189亿元,已到资32亿元,央企合作经验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肯定。
该市强攻企业上市,坚持“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动”,深掘上市资源,强化政策保障,开辟绿色通道,力推企业上市挂牌。当年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3家,目前该市上市挂牌企业达22家,其中主板1家、新三板8家,总数居全省县级前列,上市企业共完成直接融资13.1亿元。
该市强抓项目建设,实施“百亿企业培育”、“中小企业成长”等工程,每季度举办一次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当年集中开工项目43个、总投资达93.2亿元。截止目前,该市累计完成工业投资193.2亿元,其中完成技改投资154.1亿元,占79.8%。鑫美芝液晶显示屏模组、东勤电子、卓良新材料等项目建成投产,美祥动车组空气弹簧系统、汇通汽车底盘悬架系统等一批亿元以上项目正扎实推进;扎实开展暖企行动,增强企业发展信心,盛运环保、盛运重工续新上项目,获“全省制造百强”称号;汇通、微威胶件、金科印务等企业通过增加投入、新上项目,自我改造提升。
强化要素保障,优化服务环境
该市成立工作专班,由市级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建立健全“一对一调度、全天候服务、零障碍推进”工作机制,强化要素保障,进一步优化服务和发展环境。
该市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3+2”清单管理运行机制,市政府权力由3198项精简到1912项;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模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督管理;“五证合一”“多证合一”正式实施。对重点工程、重大招商项目实行全程代理、绿色通道、跟踪服务,实现项目建设审批“一刻不耽误”。
该市强化财政金融扶持,建立“1+3+8”系列扶持政策,每年安排2.5亿元专项资金,通过产业基金、“借转补”等方式支持产业转型升级;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每季度举办1次银企对接会,当年共签约项目290个,贷款金额36.16亿元,提供过桥贷款483笔27.7亿元,发放“银政担”“税融通”109笔4.9亿元,惠及企业91家;创新金融合作模式,成立总额10亿元的蓝海创盈私募股权基金,激活民间资本。目前,该市各类产业引导基金、股权投资基金总额达65亿元,有效解决了企业融资难、周转难。
该市细化为企服务,结合“四送一服”双千工程,深入实施“暖企行动”,市级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制定专项政策,逐企逐项对接,建立信息沟通机制、跟踪督查机制,推行“AB工作日志”和“微信及时晒”制度,重点督办再谈项目抓签约、签约项目抓落地、在建项目抓进度;选派139名机关干部进驻126家企业,开展常态化驻企服务;对全市规上企业按照增产、稳产、减产、停产、破产5种类型,分类施策,精准服务。彭旵生
新闻推荐
近日,太平街道为控制民用燃煤污染,建设绿色宜居新太平,召开清洁煤推广使用专题会议。人大代表积极建言献策,提出:一要多形式做好宣传推广,利用村广播、宣传标语、发放书信等形式让村民了解清洁煤的好处...
桐城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桐城,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