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陈俊 记者 白萍)进入春季,天气渐暖。桐城市新渡镇老梅村一家生产无纺布鞋套的厂房里格外忙碌,5台生产机器轰隆隆地转着,工厂负责人章友梅也亲自上阵,和工人们一起搬货。“这是山东客商在网上订的货,答应人家今天就要发货,可不能耽误了。”章友梅微喘着气,没停下手里的活。
2006年,为了贴补家用,章友梅开始到村里生产鞋套的工厂上班,一个月挣不了多少钱。2013年,章友梅决定单干,利用自家房屋建了一个生产无纺布鞋套的小作坊,靠着亲戚朋友们介绍的订单,勉强维持着。“对于我们这些小个体户来说,生产这些产品都不是难事,难得就是找不到销路。”章友梅告诉记者。
直到2016年,看着村里其他工厂都做起了电商,章友梅也动了心,很快,章友梅的网店也开了起来,订单通过网络从全国各地汇集到这个小作坊,章友梅心里乐开了花。买机器,招工人,挣了钱的章友梅第一时间扩大规模生产。年销售额达七百万元,网络销售占到一半以上……从一个人守着的小作坊到有六十多个工人的生产企业,电商平台让章友梅的产品不愁卖了。
在该村另一家生产塑料制品的企业里,负责人程益民坐在办公室里悠闲地喝着春日新茶,盯着他面前的两台电脑,一台显示着厂房里的实时生产情况,一台则显示着网店的销售页面。“以前是走南闯北到处推销自己的产品,跑断了腿,一年产值也就几百万,自从我们前年上了网上店铺后,去年全年的销售额一下子达到了1700万元。”程益民告诉记者。
除了销售额的明显激增,程益民还告诉记者,“我们做生意的风险性也降到了最低,网上销售都是实时在线支付,不存在拖欠货款,这对于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今年,程益民还想再上几台新设备,争取将自家的产品卖到更多地方。
在桐城市新渡镇老梅村,和村民章友梅、程益民一样,通过电商平台打开销路,增加收入的共有68家企业,占到全村企业数的一半以上。其中,阿里巴巴店铺48家,淘宝店铺20家,年销售总额达到7200万元,为村内及周边村庄提供500余个就业岗位,解决了不少贫困人口就业问题,大大带动了区域内包装及快递物流企业的发展。
去年,阿里巴巴集团公布2017年“中国淘宝村”名单,安徽省有6村入围,老梅村名列其中,这也是安庆市首个“淘宝村”。所谓“淘宝村”,指的是活跃网店数达到当地家庭户的10%以上、电商年交易额达到1000万以上的村庄。目前,能称得上“淘宝村”的村子,全国有2100多家,而老梅村当之无愧。
“目前,我们村正在建设一个淘宝电商园,建成后将集物流配送、电商培训等功能于一体,引导更多企业加入电商平台,促进全村实体经济发展。”老梅村党总支书记高天贵表示。
新闻推荐
“一月思念如痴如醉,相爷带得佳音归,他才也高,貌也美,新点的状元他是谁……”3月28日,在宜秀区罗岭镇黄梅小学,校园广播里,悠扬的黄梅上课铃响起,六年级班主任兼语文老师金春林走进教室,开始为孩...
桐城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桐城,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