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新闻 桐城新闻 怀宁新闻 潜山新闻 太湖新闻 宿松新闻 望江新闻 岳西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安庆市 > 桐城新闻 > 正文

●华庆生桐城诗派的“立诚有物”

来源:安庆日报 2018-05-26 10:01   https://www.yybnet.net/

桐城派既是文派,也是诗派。“立诚有物”集中地反映了其诗论和文论主张。方东树在其《昭昧詹言》说,“诗文与行己,非有二事。诗以言志。如无志可言,强学他人说话,开口即脱节。此谓言之无物,不立诚”,“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最要是一诚,不诚无物。”方东树的《昭昧詹言》是桐城派诗论的代表,“立诚有物”被寄予了桐城诗派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追求。所谓“诚”,就是强调作者要真诚地传达出自己的情性、思想和意志。“凡诗、文、书、画以精神为主。精神者气之华也”。万物虽然源于天道之“诚”,但人道意义上“立诚”的实现,成为“诚人”,忠实地把握世态人情,必须借助于人内在道德的充盈,只有达致这种秉承天道的至善境地,才能与内蕴天道、天理的对象融为一体,这不仅体现在“修、齐、治、平”的社会实践中,也在诗文载道的心性活动和自得静观的审美观照中体现出来。

如果“诚”以表示其所求之道的话,那么“物”就是“见道”的文辞章法,所谓“诚身修辞”,如刘熙载所言,“文以炼神炼气为上半截事,以炼字炼句为下半截事”。蔡镇楚先生的《中国诗话史》说:“《昭昧詹言》……以桐城古文义法论诗,熔义理、考据、词章为炉,是桐城‘义法\’的产物。”方东树,字植之,桐城人。刘声木《桐城文学渊源考》称其“学问出于程、朱,欲因文见道,穷理尽性,于古今文法知之最深”。《昭昧詹言》除了强调作家学识襟抱外,还花了很大篇幅阐述修辞文法。“若又不解文法变化精神措注之妙,非不达意,即成语录腐谈。是谓言之无文、无序”。“词必己出”“欲成面目,全在字句音节”,“古人文法之妙一言以蔽之曰:语不接而意接。”“大约诗文以气脉为上”,用事用典“避熟”“换生”等等。

“诚身修辞非有二道”,实际上承继了儒家诗学立场,体现了“以文为诗”的主张。 虽说方东树也强调兴象画意,但并不是作为诗歌艺术的本质特征来说的。《昭昧詹言》在“中唐十八家”等处提到“比兴”,但如同他说到“叙述情景须得画意为最上乘”一样,把其和“文法高古浑迈处,词气抑扬顿挫处,转换用力处,精神非常处,清真动人处,运掉简省、笔力崭绝处,章法深妙、不可测识处”并列,最后才提到“又须赏其兴象逼真处”,仅视为服务服从于儒家诗教的“十八般武艺”之一,更勿用说以此构建其诗论框架。钱钟书说,“惜抱以后,桐城古文家能为诗者,莫不欲口喝西江。姚石甫、方植之、梅伯言、毛嶽生、以至近日之吴擎父、姚叔节皆然。且专法山谷之硬,不屑后山之幽。欲以古文义法,入之声律,实推广以文为诗风气。读《昭昧詹言》三録可知”。桐城诗派“以文为诗”受宋诗影响。严羽《沧浪诗话》“本朝人尚理而病於意兴。”按照桐城文法作诗,“天真兴致,则未可与道”,诗人惟愿读者不要滋生误解和歧义,而读者也不需要去主动创造什么新义,只要直达作者意图就好。言未穷而意已尽,难以调动读者想象力,创造能力。所以,以文为诗,诗便成为必然性、确定性的文本。诗的意义便被圈定在一个狭窄的‘死\’的范围。古人将此比作“饭不变米形”。

桐城诗学"立诚有物"和王士禛"神韵说"的不同,从一个侧面凸显了"立诚有物"的内涵。方东树论述中唐诸家风格特点时,也说到"兴象"。他说"若夫兴在象外,则虽比而亦兴。然则,兴最诗之要用也。文房诗多兴在象外,专以此求之,则成句皆有馀味不尽之妙矣。较宋人入议论,涉理趣,以文以语录为诗者,有灵蠢仙凡之别"。尽管某些地方方东树认同王士禛的观点,但他着眼点是"立诚"。觉得王士禛"心肤浅气骨实轻","了无真情胜概,所谓'使君肥如瓠而内实粗'者也"。王士禛追求"味外味""象外有象"的神韵说,要求意象能蕴含多层意味,即具有多功能指示意义,给读者一种含蓄蕴藉、悠长持久的韵味或美感。在艺术风格上,以清远冲淡为宗。王士禛极力反对诗中直接地议论说理。如说:"昔人论诗曰:不涉理路,不落言筌。'宋人惟程、邵、朱诸子为诗好说理。在诗家谓之旁门。"他认为语言一旦落于"理路"、筌",就破坏了诗歌形象的完整性。王士禛的"神韵说"依据兴象构筑起完整的诗论体系。钱钟书先生说,郑君朝宗谓余"渔洋提倡神韵,未可厚非。神韵乃诗中最高境界"。他也同意这个观点。王士禛的论诗主张"诗无达诂",和桐城诗派骨子里的"立诚有物",是"一"和"多"的不同,也是散文和诗的分野。伦理境界主于爱,艺术境界主于美。"立诚有物"在有效组织文物,表达思想方面确有其独到之处,但其推重文法,以文论诗,其影响就显有限不足。诚如郭绍虞先生所说,《昭昧危言》"其关键所在,即在本论文的见解以论诗而已。本论文的见解以论诗,故其所取者在文法方面"。《昭昧詹言》的校点者绍楹先生亦说,在这本论诗著作中方东树"是以'桐城文派'的眼光来评诗"。诗歌与散文本来就有相通的地方,故而方东树在《昭昧詹言》中论诗的时候,把文论向诗论转移,或者以论文的方式来论诗,甚至把诗和文混同,认为文和诗没什么不同,二者是一回事。这是和诗歌的本质属性相悖的。

“立诚有物”本质特点是“文以载道”。儒家诗学奠基于孔子,成熟于汉儒,首重文学的政教作用,所言“尽善尽美”、“兴观群怨”、“观风知政”都是把文学看作政治教化和提高道德修养的重要手段。宋代古文运动强调文与道的关系,“达道”方能“致用”。方东树的基本价值立场是正统的儒家价值观关注社会现实,讲究经世济民、卫道守教。诗教的伦理要求,“君子之辞,达其意而已,夫岂多骋旁枝为哉,故曰辞达而已矣”。

新闻推荐

司机开铲车逆向行驶发生事故

本报讯(姚笃留施亮卢向波)5月19日,胡某驾驶一辆铲车逆向行驶。桐城交警发现后,紧急示意其靠边停车,然而,胡某却无示交警指...

桐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桐城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华庆生桐城诗派的“立诚有物”)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