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里的米饭要吃干净,不要浪费食物。”每一个中国的孩子,从小就在饭桌前接受父辈的教诲。简短的话语,既反映出一个家庭最朴素的价值观,也是一个家庭优良家风的具体体现。
所谓“家风”,是一个家庭生活传承中长期形成和积淀起来的日常生活方式、文明风范、传统习惯和道德风貌。“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好家风培育出一个小家的优秀“品质”,也让社会这个大家“风清气正”、健康发展。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传承好家风,是一个家庭幸福和谐的基础,也是一个国家不断奋进、发展的精神源泉。
家规家训,是传承良好家风的重要载体。合肥人包拯留下“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的家训,让包氏后裔世代永记、福泽后世;桐城人张英“让他三尺又何妨”的气度,孕育出谦让有礼的“六尺巷”精神,让后代敬仰。如今,虽然家庭结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字字如金的家训依然闪烁着祖辈智慧的光芒,无论对个人修养、对家庭建设皆有裨益。
言传身教、身体力行,是传承良好家风的重要途径。“勤俭节约,反对浪费”“做事规矩,绝不偷工减料”“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这些质朴的语言绝非空洞的说教,而是让后代铭记于心的行为规范。好家风需要文字“立规矩”,更需要家庭中每一个成员用良好的品德和行为做支撑。有人说,言传身教像是一条条“无字家训”,对个人教养、对好家风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平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通过一言一行,让后代子孙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无形中让好家风滋润到每个家人的心田。
好家风需要一代又一代去传承,更需要与时俱进拓展丰富其内涵,使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培育社会文明新风尚。
新闻推荐
疲劳驾驶撞坏路边护栏逃逸 无奈轮胎爆胎起火 货车驾驶员只好报警自投罗网
本报消息记者任祥斌通讯员姚笃留章钱根报道1月27日5时48分,在桐城市西环线彩虹桥段,一辆大货车撞坏护栏后迅速逃逸,途经二水...
桐城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桐城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