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新闻 桐城新闻 怀宁新闻 潜山新闻 太湖新闻 宿松新闻 望江新闻 岳西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安庆市 > 桐城新闻 > 正文

古人的“共享”智慧

来源:淮河晨刊 2019-03-01 07:38   https://www.yybnet.net/

□李育蒙

坐落于安徽桐城的六尺巷,源于清朝康熙年间的一则睦邻故事。据记载,清朝康熙年间有个大学士名叫张英,收到家里来信称,家人与邻居因争三尺宽的宅基地发生纠纷,请他帮忙疏通关系。张英阅信后提诗一首:“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家人接信后,豁然开朗退让了三尺,邻居见状,也退让了三尺,这就形成了一个六尺宽的巷子,可供两家共享共用。有国家领导人到访六尺巷后曾题词称:“桐城六尺巷,和谐名城扬”。可见古人智慧,退让共享和谐,催生出今天值得纪念的“六尺巷”。

古人的智慧告诉我们,共享对于和谐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共享”也作为年度热词,越来越深入人心,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古人传递的一种“共享”理念,作为社会文明的一种“理念”,也应该传递给更多的人。

不可否认,有时候我们会觉得这个社会有些“戾气”,有些很难理解的道德滑坡现象,对于一些错误的示范和导向我们虽在努力预防,但仍感觉他们在“无孔不入”。其实,从古人身上,我们能吸取到今天社会所缺的某些东西,哪怕只是一种理念,只要是对当今社会有用的,仍是值得推荐的。

比如说,公交车上让座、马路口停车让行、暴雨中递上一把伞……这些城市的微小镜头总能感动我们很久。例如每次经过小区学校的门口,总能看到有孩子在帮着环卫工大叔捡垃圾,或许孩子们不知道,对于环卫工而言,那是工作。但是只要有老师和家长这样做过,孩子们就会跟着学,这其实就是一种传递。

有次下夜班路过儿童医院,看见一对看病的父子在给井盖维修工人打灯,突然也觉得无比的感动,那位父亲给孩子的榜样,其实也是一种传递。生活中总是有些微不足道的事,需要我们伸出援手,释放善意。

而将这种善意的理念传承,不就是在将文明传承吗?

一直在想,在“共享”理念日益深入流行的今天,作为匹配时代的精神文明,为什么不植入“共享”理念,让文明成为社会“共享”。

张英大学士的故事多年前就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上学过,那个时候就有印象,那句“让他三尺又何妨”不仅让出了“六尺巷”,更是让出了一段“释放善意”的佳话。而多年的家庭教育也告诉我,只要是对他人有益的,都是值得去尝试和努力的。

于是我开始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传递和弘扬那些身边的“文明”行为,去把文明的理念传递给更多的人。在公交车站有位老爷爷对我说,看到我就知道公交车要来了,自那以后我几乎同一时间到公交站;在地铁口的长椅上,我看见几位阿姨嗑着瓜子聊着天,瓜子壳一地,我找来了旁边店里的扫把扫在了一起,阿姨不好意思的用纸包好扔到了垃圾桶里;在早高峰拥挤的地铁上,我用身体挤出一条“路”,只为身后低血糖晕倒的女孩能及时下车补充食物;公共交通上让座、搀扶老人……这些在不同城市的我,都在想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去传递一种文明共享的理念。

到现在我也学会了用一些微镜头去记录和分享一些感人和文明的瞬间,效果也往往比较好,这些仁爱举动,都很小,但却蕴藏着巨大的正能量,通过弘扬这些小小的善举,去传递文明的理念,去感染每个个体的行为,让更多人能共享和维护这种理念,积小善为大。当“文明”能共享之时,那些不文明的现象或许也就慢慢消散了,到那时,社会会充满善意,会更加和谐。

新闻推荐

离别的车轮

■胡秀春(三台)元宵节。桐城淹没在热闹非凡的节日气氛里。大街小巷,时常有酒意正浓、勾肩搭背的人们在肆无忌惮地谑笑和喧闹...

桐城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桐城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古人的“共享”智慧)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