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国华 郑宏斌 文/图
冬日,阳光和煦。望江县长岭镇赵家岭,一栋3层崭新的民房前,55岁的赵院才正和几个老艺人一起,迎着暖融融的阳光,忙忙碌碌地给绑扎好的龙灯架糊纸。一盏精美的龙灯呼之欲出,仿佛等着一路腾跃,大放光明,扮靓大江南北的红火新春。
竹木架子的龙头龙尾、扎龙的竹篾子、各式的散灯……赵家屋内屋外,处处“龙形灯影”。赵院才22岁跟着同村的赵从云师傅学扎龙灯,至今已有30多个年头。“80年代出的第一届灯,改革开放刚开始,龙灯火得了不得。 ”赵院才笑着回忆。
赵院才打开话匣子,扎龙灯很讲究。 “以前先得烧香,摆香案请师傅,不能动大荤……现在移风易俗,都不兴了”。他扎的这个灯,叫四龙五兽灯,散火的兽灯,包括麒麟、独角兽、犀牛、海马,还有三眼火焰兽……
“今年接了两班龙灯制作任务,腊月二十前交货,时间紧,经常干到下半夜。 ”老赵说,扎龙灯几十道工序,全得手工完成,用料、做工都考究,龙头、散火灯上还要绘上一些蝙蝠、祥云和“寿”字等图案,才能将喜庆吉祥氛围烘托得更足些。
说着,才上幼儿园的小孙子蹦蹦跳跳回家来,拿起糊浆糊的笔,有模有样地帮爷爷往灯架上涂浆糊,赵院才一边乐呵呵地指点小孙子,一边说,年轻人对扎龙灯不大感兴趣,但过节需要,群众喜欢,“中国味”十足,这门民俗手艺,得想法往下传呐。
“十八届三中全会开了,又会出许多兴农富农的好政策,农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我要把龙灯扎得更威武精神,闹一个国泰民安、盛世和谐太平年……”赵院才说到这,开心地笑了起来。
制作现场。
龙灯制作有传人。
巨龙终于完工啦。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冯珉本报见习记者 何珂马年新年伊始,微信“抢红包”游戏走红使许多人自发成为移动支付用户。而春节前夕,不少企业却用成捆现金作为分红奖金。现实生活中,您喜欢用现金付账还是非现...
望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望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