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小刘颖安静地坐在小板凳上,很难得
吴夹弄有多少年历史,很少有市民知道,在很多合肥人眼中,吴夹弄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城中村,密集的两层小楼、瓦房和临时搭建的“隔夜楼”,还有四通八达窄窄的巷道,以及蜘蛛网一般的电线。现实中的吴夹弄的确是一个普通的城中村,如果说有什么特殊之处,那就是紧邻省立儿童医院。也正是这个原因,吴夹弄逐渐成为一些白血病患儿的聚集地。
从桐城南路,攀上台阶,穿过窄长的巷道,转过几个弯,便来到一栋两层小楼前。尽管已经是早晨8:30,但住在二楼的张晓琴才起床,这么晚不仅仅是孩子今天不用去医院,还因为昨夜在孩子熟睡了之后,她独自一人借着微弱的台灯,加工“钻石画”,一直到凌晨1点才睡。她希望这样可以多加工一些钻石画,多卖点钱,可以减轻一些家庭负担。尽管这样,通常两天甚至三天才能加工一幅钻石画,能不能卖出去,也是一个未知数。
今年35岁的张晓琴来自安庆望江县,已经是三个孩子的母亲。去年年底最小的孩子诊断出白血病,从最初的化疗到后来进医疗舱骨髓移植,张晓琴一直陪在一旁,一年多时间,化疗、移植和生活费,费用不断攀升,现在已经花去60多万,尽管已经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以及大病救助,但很多药物都不在报销之列,自己承担费用依然有30多万。而家庭全部经济来源是依靠丈夫外出打工,负债累累的张晓琴曾经一度想放弃治疗,但每次看着孩子,又不忍舍弃。
张晓琴坚持了下来。不过,病并未就此结束,在结束移植的这一年,危险随时都会发生,于是张晓琴选择在医院边的吴夹弄租房,一旦有危险,随时可以去医院。租住的房屋条件很差,但张晓琴已经顾忌不了这么多,目前的经济状况,她只能带孩子选择城中村。“一个月房租280元,这还算便宜的,市中心的省立医院边一个月都有一两千。”
张晓琴起床时,住在隔壁的陈琼春大姐已经将菜买回来,准备给孩子们做早餐。此时同为邻居的苗玉芳也起床了。
陈琼春来自六安舒城县,儿子患白血病也已经完成了骨髓移植手术,在这里租房观察,以防万一。最早儿子发病时,陈琼春全家带着孩子前来省立儿童医院治疗,因为住在医院费用太高,后来索性在医院背后的吴夹弄租了房子,但是几个疗程下来,儿子病情并未好转,甚至需要骨髓移植,于是将孩子转到距离吴夹弄更远的省立医院进行骨髓移植手术,手术下来,加上前面的化疗,已经花费了50多万,尽管报销了一部分,但本来家庭经济状况不好的陈琼春一家还是负债十几万。为了省钱,在移植手术结束后,陈琼春带着儿子再次回到房租便宜的吴夹弄,和张晓琴成了邻居。(下转5版)
本报首席摄影记者 吴芳 摄影报道
望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望江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