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安庆 今日桐城 今日怀宁 今日潜山 今日太湖 今日宿松 今日望江 今日岳西
地方网 > 安徽 > 安庆市 > 今日望江 > 正文

望江民营剧团“唱火”农村文化一片天

来源:安庆日报 2019-08-07 16:34   https://www.yybnet.net/

核心提示:

望江县高士镇位于美丽的武昌湖湿地,每当晚霞映照,乡村大舞台传出阵阵欢笑,房前屋后的屋场留下表演者的足迹;这里的村民有着与生俱来的戏曲灵感,老少皆欢,漫步乡间处处皆闻黄梅调;这里有12家民营黄梅戏剧团,占望江县23家民营剧团过半,每年演出2000余场。2018年高士镇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

扎根乡间 因戏绚烂

5月28日上午,暮春,望江县高士镇。记者来到漆岭村,在隐约的弦乐声中,听到黄梅戏《荞麦记》中的经典唱词:“老爹爹坐寒窑听儿禀告,小细保有言来奉禀年高……”只见两位中年妇女,一把胡琴,一个音箱,唱念做打,浑然一体。演奏间隙,记者上前询问,演唱者说:“我叫王海桃,俺俩都是资深戏迷。”

“在这里,不管男女老幼,都喜欢唱戏,无论唱功的优劣,张口就能唱两句。”高士镇文化站站长何应松说,漆岭村爱看戏,会唱戏,远近皆知,基本上是“锣鼓一响,脚板就痒”。

“盛视黄梅文化艺术实验剧院今天晚上又要来演出了。”消息一大早就在漆岭村传开了,王海桃放下碗筷,稍做收拾,直奔村头大舞台,抢占有利位置,等待精彩演出。

50多岁的王海桃,从小跟着家人听戏,一不留神从“粉丝”变成了“戏痴”。

在过去,王海桃跑遍十里八村去看戏。如今,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专业团队的表演。最让她开心的是,这些剧团不仅到村里唱戏,还教村民唱戏。

“民营剧团之所以活跃,关键是拥有一块文化底蕴深厚的乡村土壤,过去演几场就走了,群众‘不解渴’。如今剧团开展‘结对子、种文化’,在乡村打造一批不走的农民剧团。”盛视黄梅文化艺术实验剧院院长聂文说,只有这样,戏曲才能更好扎根乡村、留在乡土。

据了解,这些民营剧团大多定位于农村市场,演员多以“土家班”出身,因为爱好或接受过黄梅戏培训而走上演出之路。他们最初是农忙时种地,农闲时才三五个人凑到一起走乡入村演出;当农村市场被打开后,这些民营剧团的生意越来越红火,剧团数量也开始壮大,剧团演员也从以往三五个人,一担箱走南闯北,变成几十人带着舞台、服装、音响等演出的“半专业团体”。

王海桃不出村就能得到名师指点,得益于望江县实施的文化惠民工程。2018年,该县送戏进万村118场,送戏下乡50多场。除了政府出钱,群众看戏之外,每年还通过开展县、乡、村三级梯级培训,培训戏曲骨干,实现万家乐。同时,结合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培育戏曲志愿者队伍。

数据显示,望江县迄今已经举办基层戏曲培训班100多期次,培养戏曲骨干和爱好者200多人次,发展文化志愿者队伍500多人,组建民营剧团23家。

“让老师成为传播戏曲的使者,在校园埋下戏曲的种子。”何应松告诉记者,高士镇中小学校、幼儿园把学唱黄梅戏设置成音乐课必要内容,使学生学唱、会唱、唱响传统戏曲,如今,全镇黄梅戏学唱率超过80%。

唱响乡风文明和谐曲

这些民营剧团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农村的文化生活,促进了乡风文明。如今,听戏唱戏已经成为高士群众的主要文化生活,戏迷票友层出不穷,逢年过节、重要活动,村民们都会搭台唱戏。

现在农村在外打工的人很多,村民之间交往比以前减少了。经常搞些演出,大家一起看看戏聚一聚,可以让邻里关系更融洽,也让冷清的乡村有生机有活力。漆岭村党总支书记聂慧敏深有感触地说:“唱戏的锣鼓一敲往往比村里广播喊人来得都齐。村民们看戏拉家常,在说说笑笑中增进了感情,化解了一些矛盾。特别是一些传统戏中讲述的孝敬父母、邻里和睦等真善美的道理,让看戏的农民受到熏陶,对于农村民风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漫步漆岭村,记者感受最深的是“两多”“两少”:唱戏的多了,打牌的少了;文化设施多了,邻里纠纷少了。然而多年前,村里倒不是这样,问题不少,邻里不和睦,多年不来往。

谁也没想过,人称“黄梅戏窝”的漆岭村村民,现在唱上了瘾。漆岭村民营剧团也逐年增加,从最初1个发展到目前4个,每年村里村外演出近1000场.。

他们把演出的主阵地放在农村,把农民群众当成“上帝”,农民需求什么他们就演什么,不断研究农民喜好的剧目和形式,除了以黄梅戏传统古装剧为主外,还结合当前农村现实创新剧目,贴近群众,受到广泛欢迎。

“很多剧情积极向上,结合脱贫攻坚、扫黑除恶有很浓的乡土气息,演员们用娴熟的表演,把主人公真善美的故事精彩地呈现给观众。”聂慧敏说,让群众生活在传统文化的氛围中,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素质。

“两多”“两少”只是看得见的变化。“看不见的变化”是多年的戏曲下乡直接推动了村风民风的文明建设。

“戏台”搭到家门口,群众唱响和谐曲。如今,高士镇现有注册的民间剧团12家,仅漆岭村就有4家。每家剧团每年演出少则几十场,多则600余场,2018年全镇剧团演出收入达一千余万元。

“民营剧团之所以火爆,原因之一就是它填补了现在农村文化生活的空白,它生长在民间、活跃在民间、变革在民间。戏曲反映的是百姓生活,是百姓真情实感的表达,只有回归民间,回归群众,才能在乡村留得住、传得开、唱得响。”高士镇镇长刘正虎说。

本报记者 方文

新闻推荐

赛口镇民生工程惠民生

本报讯今年以来,望江县赛口镇结合实际,紧扣脱贫摘帽和高质量发展两大主题,围绕“一总八主”路径和“363”工作部署,精心组织,...

望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望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翠梨甜心入口爽2019-08-02 18:03
猜你喜欢:
评论:(望江民营剧团“唱火”农村文化一片天)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