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觉得做企业应该大踏步往前走,然而在事业的低谷期,以退为进也是上策。”2月22日,在岳西县菖蒲镇,安徽省岳西撞钟化肥有限公司董事长汪训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油漆工出身的汪训火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 23岁的时候,他就出通过竞聘上任当时的岳西农工商公司总经理。但对他来说,自己创业才是人生奋斗的目标。
1985年,汪训火偶然从一份报纸上看到合肥工业大学转让一种化肥技术的公告。这让他从此与化肥结缘。他辗转找到合肥,以不到5000元的价格买下了这项技术,随即辞职,在菖蒲镇老家找了处厂房,开始化肥生产。
“当时没经验,试生产出的化肥成本比售价还要高。 ”汪训火回忆说。失败并没有让汪训火气馁。随后的一年多时间,他订阅了180多份化肥技术相关报刊杂志,且多次外出学习,开始自己研究“微量元素化肥”,逐步成为这方面的专家,且多次在权威杂志发表相关论文。
1986年,在技术逐步成熟后,汪训火成立撞钟化肥公司,正式生产“微肥”,并迅速获得市场的认可,业务逐步做大。几年后,这个靠5000元起家的企业产值迅速攀升至3000万元,曾一度位列安庆市10强、全省50强企业。
这期间,汪训火个人也获得了多项荣誉,29岁获得高级工程师职称,接连获得“全国农村青年创业星火带头人”、安徽省“优秀青年乡镇企业厂长 (经理)”、“安徽省优秀民营企业家”等荣誉。
在一个个荣耀的光环下,汪训火开始有些懈怠。和很多技术型的企业家一样,对技术的过分专注让他放松了对企业的管理。2003年,对汪训火来说是个艰难的年份。这一年,和他一起创业的年轻人都步入了中年,热情减退,各种矛盾终于集中爆发。
“很多我一手带起来的员工,开始自立门户,利用公司的技术和销售网络,抢分市场份额。另外,一些老员工挪用大量企业资金,财务问题暴露,公司的资金链基本断裂。 ”汪训火说。
一些员工辞职后,自己建立了化肥生产厂,市场上同类型的“微肥”越来越多,最高峰时仅岳西县内就出现20多家化肥厂。化肥质量参差不齐,价格有高有低,市场一片混乱。按照汪训火的说法,“很多客户都是原来那些员工来维持的,他们相对熟悉,也宁愿选择价格便宜的产品,对公司业务冲击非常大。 ”
此时,一直支持撞钟公司的一家国有商业银行也中断了双方的合作关系,公司陷入困境,汪训火也跌入了人生最低谷。痛定思痛后,汪训火开始着手整顿,在内部管理上,他逐步清除“毒瘤”,健全财务管理,紧紧握住资金控制权;在销售上,他决定“战略撤退”,确立了以不断创新和提升质量的策略,“抓大放小”,放弃周边的小市场,放眼全国,稳固大客户、大市场。
关键时刻,岳西农合行(原岳西县联社)及时伸出了援手,200万的贷款解了汪训火燃眉之急。在汪训火的努力下,撞钟公司发展了新疆兵团和黑龙江等地的多个大客户,牢牢稳固了优质客户销售市场。目前仅在新疆一地,该公司一年的化肥销售量就达1万吨,利润达800万左右。
销售逐步稳定,企业也获得了重生,这次大起大落让汪训火有了更平和的心态。目前,在岳西农合行450万贷款的支持下,50多岁的汪训火在站稳微肥市场的同时,又开辟了另一个战场。他利用岳西良好的生态资源,投产建立了一个保健茶食品的分支项目。
王飞达 朱学岳本报记者 曹荣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近日,岳西县田头乡村民望着被暴雨冲断而至今无人修复的道路长吁短叹(如图)。今年7月12日,岳西县遭遇特大暴雨袭击,该县田头乡东山河公路被雨水冲断。然而,时至今日已过去两个月,这条断头路仍...
岳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岳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