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清泉自佛岭潺而下,至赵湾汇集成溪。这条溪流清澈澄明,一尘不染,在碧翠的香芹蒲叶间娟然如玉,跌宕生姿,故名芹溪。溪水除供村人饮用之外,还浸润着赵湾一方热土,灌溉着两岸百亩良田,乡人又谓之情溪,或曰勤溪。
芹溪之水从远古流来,这灵性的溪流传递着悠久的人文历史。早在商周时代,先民们便选中了这一块黄土地,用芹溪之水调和粘土,烧制各种陶器。天长日久,在溪畔塬上形成厚厚的文化堆积层。专业考古人士在这堆积层中发掘出各种鼎足、鬲足和大量陶片。文物管理部门将这堆积层命名为“黄泥古墩遗址”,1989年,岳西县人民政府立碑予以保护。
芹溪从青山古崖中渗出,透明的琼液催生着繁茂的自然植被。溪水的源头,是两眼清泉,它久旱不涸,久雨不溢。夏天泉水清凉入骨,冬天泉面热气蒸腾。溪之上段流经山谷,这里长满了常年翠绿的楮树和松杉;行人漫步其间,随处可见“黄雀枝头跃,碧溪翠处流”的景象。抬头是蓝天白云,低头是如茵绿草。浅山缓坡处处是经果林、桑园和茶园。家乡诗人来此采风时兴致盎然,信口朗吟:“芹溪九月果香稠,贵客佳宾争觅秋。日上栗林金灿灿,人忙田亩乐悠悠。靓林时共蓝图起,古韵欣随碧水流。巧手掀开新一页,牛郎织女俱吟讴。”
芹溪堆珠串玉,它絮语声声,诉说着几多沧桑故事。溪之下段因地势平坦,水流缓慢,溪边淤泥细沙中生长着石菖蒲、芹菜、苦菜、香蒿等草本植物,其中尤以芹菜为最多,乡人便将此溪约定俗成地称为寻菜沟。有客来时,主妇便下溪择一把鲜嫩芹芽,伴腌猪肉炒制一盘芹菜腊肉丝,端上桌面,腊香满屋。清朝乾隆年间,赵湾出了个远近闻名的塾师王维纶,他和弟子林杞材课余时在溪边漫步,王维纶口诵《诗经·采菽》:“觱沸槛泉,言采其芹。君子来朝,言观其旗。”林杞材接诵《诗经·泮水》:“思乐泮水,言采其芹,鲁侯戾止,言观其旗。”王维纶为弟子详细解释了“芹献”和“采芹”的含意及用典,阐明了山民向来客献芹的纯朴古风、士子采芹入泮的理想抱负。林杞材牢记“寻菜沟”老师的一席话,发愤读书,终于“采芹入泮”,官至内阁中书。为纪念这段佳话,赵湾读书人便倡导将寻菜沟更名为芹溪。
芹溪水流入新时代,伴着尧风舜雨,涌涨新潮。千林滴露,百卉含烟的良好生态,为芹溪提供了源头活水;商陶夏瓦,禅宗梵呗的历史积淀,为芹溪注入厚实的文化底蕴;纱浣清流,鱼翔浅底,为芹溪增添了无穷魅力;车驰溪岸,楼映清波,给芹溪赋予了时代靓妆。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卢向波)近来,一些不法分子盯上了散养的土狗,用弩发射“飞针”盗狗。3月18日,记者了解到,岳西县公安局于日前成功破获利用“毒狗针”犯罪案件11起,多名嫌疑人被抓。...
岳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岳西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