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高城
8月6日,晴热高温。下午两点,记者跟随省农科院水产研究所养殖研究室主任丁凤琴一起,来到距离六安市金寨县白塔畈镇约20分钟车程的早冲村。
“丁老师,您这一来我就放心了,早就想请您来现场看看了。”一下车,早早等在村口的陈阳术就迎了上来。陈阳术是早冲村的龙虾养殖户,从2011年开始养殖龙虾,今年初加入金寨县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眼看到了“捕大留小”收获龙虾的时候,他家养殖的15亩龙虾产量却不如预期。
“昨天和合作社社长通电话的时候就听说了,虽然从白塔畈镇到这里的路不太好走,但我还是得来一趟。”丁凤琴告诉记者,龙虾养殖是门“技术活”,一旦哪个环节出现问题,肯定会影响产量,减产了收入就减少,养殖户心里肯定着急。
“还没长大就红壳,你看,有些都长成了‘铁壳虾\’。”来到养殖田边,陈阳术收起一笼龙虾询问起“病根”。
“应该是养料不够才脱不了壳,建议你喂一些动物性饲料,比如小鱼、猪肺啊。 ”在田埂上,丁凤琴一边翻看着龙虾一边开起了 “药方”,“现在提倡的稻虾共育、稻虾连作模式,就是在水稻田里开沟养龙虾,相互调节养分,绿色环保。这一块你改成池塘,没有水稻遮荫,水草又长不住,不容易长大;整个稻田没做栅栏防护,龙虾容易逃跑……”
20多分钟的勘察、讲解后,陈阳术紧锁的眉头逐渐舒展开来,他说:“幸亏有技术专家来给我们指导,要不然问题出在哪都不知道。 ”
“对养殖户来说,最盼望的就是增产增收。 ”金寨县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社长汪雷告诉记者,他们更盼望有更多的农业专家到基层,把先进的科研成果带到生产一线,“农业生产有了正确的技术指导,可以让农民少走很多弯路。 ”
“我们搞农业科技的,只有用技术帮农民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科研成果才有价值。 ”采访中,丁凤琴的这句话道出了很多农业专家的心声。记者从省农科院了解到,仅7月份以来,该院14个专业研究所已组织专家40多人次,走进了20多个县乡和基地,为农民开展技术服务。从牛角大圩水果示范基地到岳西县毛尖山乡高山蔬菜基地,从葡萄近成熟期田间管理及销售情况到四季豆、瓠子、茄子、辣椒、茭白的生产情况,农业专家走到田间地头,帮助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受到农民朋友的广泛欢迎。
新闻推荐
▲ 近日,工人奋战在岳西县盛世天源国际养生园高空建设工地上。该项目是省“861”重点项目,列省旅指委确定的十大重点项目之首。国庆长假期间,建设者们放弃休假,坚守在建设现场。 储青 摄...
岳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岳西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