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新闻 桐城新闻 怀宁新闻 潜山新闻 太湖新闻 宿松新闻 望江新闻 岳西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安庆市 > 岳西新闻 > 正文

产业扶贫还待多点发力

来源:安徽日报 2014-07-14 21:47   https://www.yybnet.net/

增强“造血”功能,加快脱贫致富,是提高扶贫效果的有效途径——

■ 本报记者 夏海军

产业化扶贫实施多年以来,江淮各地如何推进,效果如何?近日,记者走访安徽省数个国家级扶贫县,发现产业扶贫已经结出硕果,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模式。

发展龙头企业贫困户背靠“大树”好脱贫

7月9日清晨,晨曦初露,洒落在大别山上。记者来到岳西县来榜镇的安徽名山公司,正好遇到个体老板杨振林。经过一番攀谈,记者惊讶地了解到眼前的杨老板在两年前还是一个贫困户。他说:“多亏龙头企业帮扶,我才能迅速脱贫,还买了房和车。 ”

走进名山公司的大院,记者看到两辆集装箱车正在装运黑猪肉。 “公司与合肥几家大型超市对接,这辆车是给超市送货的。 ”公司副总经理储诚才介绍,黑猪肉在合肥超市卖价是70-80元每斤,是普通猪肉价格的近10倍。 “我们采取的是公司+农户的养殖模式,公司提供猪苗、饲料、技术,农户领回猪苗养殖6个月后,再送到公司出售。 ”

杨振林正是这种模式的受益者。“我当时领回了2头黑猪仔,6个月后,我把养大的黑毛猪交给名山公司,得到了4000元工钱。 ”杨振林回忆称,尝到甜头的他随后又领养10余头猪,目前总共领养300多头猪。

据介绍,作为岳西县龙头企业,名山公司今年实现产值可望达到3.5亿元,吸纳当地农民就业1000人,户均增收2万元。

同处于大别山山区的安徽天鹅集团,也是吸纳众多贫困户就业的龙头企业。伴随着机器隆隆声,记者在公司生产车间看到,一排排女工正在紧张地忙碌着。女工刘萤平正给半成品的蚕丝被剪线头,她每个月有2000元的收入。除在工厂加工外,企业还带动一些农户按要求加工。

“利用本地蚕桑资源,开发丝织品、床上用品,不仅给企业带来利润,也为周边农户增添了收入。 ”天鹅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产业化扶贫政策的扶持下,公司已经从单一的纺织业企业发展成为多元化企业集团。 “公司总资金1.2亿元,带动1万多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

“我们坚持以产业扶贫为抓手,实现龙头企业带动农民致富,产业扶贫促进企业发展。 ”省政府副秘书长、扶贫办主任刘永春介绍,贫困地区的龙头企业以农产品精深加工和销售为主,吸纳了当地大量贫困户,带动贫困户增收,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扶贫带动作用。

为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安徽省在扶贫项目贷款贴息、科技扶贫项目以及其他项目资金安排上,优先安排龙头企业,促进企业做大做强,从而推动扶贫产业向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截至目前,全省扶贫龙头企业有79家,带动贫困户就业超过10万户。

筑牢特色基地保障贫困户有稳定收益

7月10日上午,记者来到金寨县梅山镇的贫困户樊兴荣家。 “这个月不错,光伏发的电卖了近200元。 ”樊女士介绍,家中因病致贫,自从扶贫办帮助她家安装了光伏发电站后,她看到了脱贫的希望。

金寨县多个乡镇海拔有600米,住户采光效果好。今年初,金寨县举全县之力,集中打造光伏扶贫的“绿色能源基地”。从今年3月份起,金寨县用3个月的时间,实现了全县1000个光伏电站全部并网发电,这意味着1000个贫困户都有了一个稳定的收益来源。未来,还会有更多贫困户享受到光伏扶贫的福利。

“政府为每个贫困户出资16000元,采取‘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办法,帮贫困户建立家庭分布式光伏发电厂。 ”金寨县扶贫办主任刘泽详介绍,电站寿命在20-25年,政府帮助日常维护,贫困户除了用电不花钱外,每年还可挣得光伏发电纯收入3000元左右。

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因势利导地打造各类产业扶贫基地,已成为实现贫困户稳定增收的突破口。除金寨县的“绿色能源基地”外,安徽省不少贫困县正在打造富有当地特色的农业基地。

整齐划一的菜园,瓠子、四季豆等蔬菜挂满了藤蔓。在岳西县毛尖山乡板舍村,记者看到此番景象。“有专业的公司把这些蔬菜直销到杭州,由于签订销售协议,不愁没有买家。 ”已经脱贫的村民储著焰告诉记者,家里除了土地流转费外,加上他在蔬菜基地务工的收入,一年纯收入有4万元。 “在外打工,还不如在家门口务工舒服。 ”

“为了打造500亩的高山蔬菜基地,板舍村的耕地几乎全部流转了,去年产值700万元,人均收入达7000元,大部分村民都实现了脱贫。”村书记胡志东介绍,现在村里留守人员几乎都在蔬菜基地务工,村集体也能获得蔬菜销售的分红。

据了解,去年岳西县总投资4093.5万元,发展高山蔬菜基地2180亩、茶油基地2000亩,改造毛竹基地2520亩、低产茶园5640亩,做大做强一批涉农产业。

“安徽省众多贫困地区因地制宜,建立高山蔬菜、油茶、竹木、水产等各类特色产业生产基地600个。 ”刘永春介绍,通过这些基地带动贫困户发展生产,已经取得意想不到的扶贫效果。

壮大合作组织带领贫困户抱团脱贫

记者在走访安徽省部分贫困县时发现,新型农业经营组织不仅能激活农业活力,也成为撬动产业扶贫的助推器。一大批贫困户在各类专业合作社指导下,“抱团”实现了脱贫致富。

7月11日下午,记者驱车来到利辛县刘家集乡大管村时看到,不时有运输蔬菜的卡车从安徽双飞种植合作社的大棚边驶过,成群的工人正在大棚里采摘蔬菜。

“合作社流转了周边农户1000亩土地,带动80个村民入社,去年全社纯收入200万元。 ”双飞合作社社长江叶林介绍,这两年光道路、大棚等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接受近80万元的扶贫资金的资助。 “受惠于扶贫资金的资助,合作社也增强了帮助贫困户致富的能力。 ”

记者眼前的社长是位30岁上下的小伙子。作为一名曾经饱受贫穷煎熬的农村娃,正是在产业扶贫的政策支持下,成为致富能手,也成为带领周边贫困户脱贫的能人。

“近年来围绕本地实际,重点发展了粮食、蔬菜、养殖等类型的合作社,已经帮助近9万人实现了脱贫。 ”利辛县扶贫办主任陈华介绍,合作社能够帮助贫困户“抱团”博弈市场,抵抗不可预测的农业经营风险,比贫困户单打独斗的效果好。

为壮大新型农业经营组织,金寨县集中项目资金、技术人员等要素,围绕茶叶、板栗、猕猴桃、中药材等当地特色农业,单单在去年就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181户,一大批贫困户正因为合作社的发展而受益。

“省扶贫办一直鼓励农民自愿参加以农户经营为基础的规模经营,以培育当地特色产业或产品为纽带,以增加成员收入为目的,实现资金、技术、采购、加工、销售等互助合作形式。 ”刘永春称,各地在实施的过程中,通过典型示范的作用,强化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抓市场、抓开拓,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了一大批农户增收。

据介绍,为了适应产业扶贫的需要,安徽省已安排8000万元专项扶贫资金支持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000多个,涉及种植业、养殖业、水产业、林业、以及农产品加工业等各领域。岳西县板舍村村民在打包刚采摘的高山蔬菜。

本报记者 夏海军 摄

新闻推荐

[短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岳西县没有困守青山绿水而受穷,也没有简单地以生态换廉价的经济收益,而是转换发展思路,变生态优势为发展优势,做大生态产业,既保护了环境,又发展了经济,还让群众在科学发展中...

岳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岳西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岳西抢修塌方道路2014-07-25 21:41
图书馆晚间开放2014-07-19 21:44
猜你喜欢:
评论:(产业扶贫还待多点发力)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