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岳西县近2400平方公里的山山水水间,保存着家族宗祠六十余座。这些祠堂,大多建于明清两代,是研究那个时代古建筑艺术、宗法文化、艺术、教育、民俗、方志乃至迁徙、兴衰等诸多社会历史现象的实体标本。更为难得的是,由于特殊的历史和地理机缘,这些本质上象征着封建宗法势力的古建筑,在革命战争时期,许多成为革命者活动聚会之所,成为红色革命遗址。
岳西县城北3公里处,有一座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汪氏宗祠。祠前有参天古柳,绿荫蔽日;祠左有小桥流水,茂林修竹。
该祠建于上世纪初叶,是岳西众多宗祠中比较年轻的一座,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大小厅房五十二间,砖木结构,正门凹进一米余,门两侧竖两面石鼓,上方有“汪氏宗祠”四大字,正门左侧墙上有一牌,上刻“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军中央独立二师司令部旧址”。从正门进,依次有三个大厅。前厅两层,上为戏楼;中厅为议事大厅,亦是看戏之所;后厅为神堂,为供奉灵位和祭祀之用。两侧是大小不等的厢房,三厅两厢之间,有两方天井。所有房屋均为柱梁结构,特别是中间议事大厅,十二根巨柱驮梁,设计精巧,气势恢宏。墙基、廊檐及天井,铺设着巨大的石条、石板,凿工精细,平整如切。柱基为雕凿精美的石鼓。
祠内的飞檐、翘角、回栏、廊柱、架梁、屏风、匾额都彩雕着各种图案。内容有双龙戏日、双凤朝阳、八仙过海、五女拜寿、桃园结义、空城计等等。雕工精美绝伦,色泽历久弥鲜,尺方之间,故事情节曲折起伏,远山近水,疏密有致,万马千军,虚实相生;人物形象简练传神,嬉笑怒骂,栩栩如生,针须垂发,纤毫毕现。这些木雕的内容,主要表现儒家的忠孝节义、纲理伦常,也有佛家的因果轮回,道家的天人合一。
祠内有大小楹联8副,均雕在柱子上。如戏楼的台柱上有2联:
演一部忠孝图后人作鉴
唱几曲清平调先祖是听
弦歌宜谱壮猷章
鼓舞如传正学事
聚会议事用的中厅前柱上刻一联:
胜地得双峰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万道灵光归俎豆
壮猷开万叶子又生孙孙又生子一堂和气集冠裳
供奉灵位、祭祀祖先用的神堂柱上有一联:
德义外无修为苟性天未经砥砺琢磨焉能算读书种子
伦常中有事业惟心地悉是光明磊落始可称吾族完人
神堂内又一联:
矩镬仰先型步亦步趋亦趋进退周旋不失方家举止
伦常期后嗣亲其亲长起长孝弟仁让勿忘圣谕叮咛
这些对仗工整、书艺隽永、镂刻精细的对联,更是渗透着儒家文化和宗法思想,教化功能十分明显。
二
据悉,此脉汪氏,乃明朝大儒方孝孺之后。方孝孺,明建文帝朱允炆老师。靖难之役后,燕王朱棣登位,即明成祖。方孝孺以死保节,被朱棣诛杀。为收方孝孺为己用,朱棣曾威胁方孝孺:“独不畏九族乎?”方孝孺道:“便十族奈我何?”最终朱棣诛方孝孺九族后,又将他的朋友、门生并为一族,皆杀于市。仅此一狱,被杀者873人。幸存方氏族人,惧株连,改姓汪,后大多复姓方。唯其中一脉,为避祸辗转迁徙,落居深山,一直沿用汪姓。修此祠历时六寒暑,至宣统三年建成。从碑记上可以看出,耗白银5000两,工役难以计数。楹联中,“正学”乃方孝孺别号,“读书种子”这个典故,正出自方孝孺的故事。又如“方家举止”暗含家族姓氏。
上个世纪30年代,岳西天堂地区发生了一场著名的农民革命——请水寨暴动。暴动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潜山革命军,后相继更名为潜山工农革命军、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四师、红军中央独立二师。这座宗祠,由于地处要塞,保存完好,成了这支革命军队的司令部。在大别山深处,这样一座本质上代表着封建宗法意志,象征着封建统治秩序的建筑物,却被封建制度的叛逆者们作为革命的摇篮,他们在这里运筹帷幄,厉兵秣马,将革命的矛头直指不平等的旧秩序。据《红色岳西》记载:当时天堂地区为潜山后北乡,这里农民倍受地主剥削、压迫,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佃农终岁手胼足胝,昼夜勤劳所获,每年仅得十分之二,最多亦不过十分之三”。 1929年,该地区蝗、旱灾严重,地主豪绅们趁机哄抬米价,巧取豪夺,一时饿殍遍地,民不聊生。1930年2月,该地区爆发了著名的请水寨暴动,建立的潜山革命委员会,是大别山南北涌现出的17个最早的红色政权之一;开辟的革命根据地,是鄂豫皖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
我曾多次探访汪氏宗祠,企图寻找一些当年独立二师留下的屐痕。但当时的革命者已经风尘远去,能见证的那一代人也已寥寥,幸存者中有一李姓红军的妹妹,曾随其兄到过司令部。但已年逾古稀,神志不清。问及再三,只能捕捉一丁点落满时光灰尘的记忆碎片。
因为曾是革命圣地,使得汪氏宗祠能躲过“扫四旧”、“文化大革命”的浩劫。如今,这里已经成为安徽著名的红色景点,全国各地许多人来此纪念缅怀。走进大门,雕梁画栋入眼而来,百年华祠,流光溢彩;两侧厢房,改建成展室,陈列着红军独立二师的文物和文献资料。碧血丹心映华祠,这座百年宗祠,将吸引更多的游人前来参观瞻仰。
像天堂汪氏宗祠一样,由宗祠而成为革命遗址的,在岳西还有好多处。
岳西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天乡青天村境内的汪氏宗祠,建于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至今保存较完好。此祠是鄂豫皖边区国共和谈旧址。 1937年,遵照中共中央指示,坚持鄂豫皖边区游击战争的高敬亭率领红二十八军,与国民党鄂豫皖“剿共”指挥部进行和谈,7月22日至27日,双方代表在祠堂内经过艰难的谈判,达成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协议。这次谈判,继西安事变后,首开国共地方合作之先河,史称“岳西谈判”。
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图镇凉亭坳的汪胡氏宗祠,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八军重建会议旧址。 1935年,重建红二十八军会议在此召开。 1985年,为纪念红二十八军重建50周年,在祠后建纪念亭一座,亭内竖纪念碑一块,碑正面,徐向前题:“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八军重建纪念碑。”
△位于安庆岳西县城的汪氏祠堂,也是红军中央独立二师司令部旧址
新闻推荐
本报讯(马军乔剑)6月10日下午2点44分左右,在岳西县头陀镇发生一起恶性凶杀案。该镇梓树村新开组村民王业东杀死3名同村村民,砍伤1名2岁幼儿后跳崖身亡。截止到目前,该起命案共造成4人死亡,1人重伤。...
岳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岳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