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逸群通讯员徐进群
王雪清楚地记得,一年多前她从岳西县人大刚到村里时的情形:在主簿镇主簿村,村民对她常常挂在嘴边的扶贫工作不为所动。 “18个村民组的大部分人觉得扶贫等于过节慰问。”不仅村民不配合,村干部也不理解,“他们说扶贫就是修修路、带点项目。”最初一段时间,这个年轻的选派干部觉得工作太难开展了,“没有政策引导就只能做些修修补补的活。 ”
去年底,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1月27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明确,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要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此后不久,《安徽省委省政府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出台,提出实行“三年集中攻坚、两年巩固提升”的目标,以大别山区和皖北地区为主战场,大力实施脱贫攻坚十大工程。
“扶贫背包”架心桥
“作为大别山区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县,我们也迅速出台了配套实施政策。”岳西县扶贫办主任杨效东介绍,为让政策落地,他们不仅对县直部门负责人、驻村工作队长和镇村干部进行了十多次分级培训,还专门制作了装有扶贫政策、帮扶手册、收入记录等内容的扶贫背包,免费发放给全县1781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
“现在上面的政策我都享受啦!”6月8日,在主簿村狮畈组,村民朱宝峰向记者展示了扶贫背包。背包内的材料不仅把具体扶贫措施介绍得一清二楚,还标注了帮扶人姓名及联系方式,甚至连每一次帮扶内容都有详细记录:“指导茭白种植技术3亩”、“危房改造资金10000元”、“发放价值200元肥料”……
在王雪看来,让贫困户及时知晓政策和帮扶措施,不仅改变了他们对扶贫“一问三不知”的现状,更有利于开展工作。她举例说,之前易地搬迁扶贫政策刚出台时,村里谣言四起,她每天都要接几十个村民的问询电话。背包发下来后,政策实施对象、操作内容、补贴办法一目了然,“再也没人胡乱猜测了。 ”
为加强与扶贫对象的联系,主簿镇还给镇干部和驻村扶贫干部,配备了装有帮扶工作日志、政策问答、脱贫攻坚台账等资料的专用背包。 “有记不清的政策可以随时翻阅,而对于驻村扶贫干部来说,掌握帮扶户的动态情况,也是提高基层工作能力和经验的好方法。”她觉得,背包作为一种载体,已经成为基层干群之间的“纽带”。
“指挥部”忙跑腿
“老百姓知道政策了,就看我们怎么把它落实好。 ”6月8日下午,在温泉镇扶贫攻坚指挥部会议室内,镇党委副书记、指挥部常务副组长刘焰进向记者讲述成立指挥部的初衷,“脱贫攻坚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仅靠几个人、几个部门推进是不现实的。 ”
“今年初,我们按照县级指挥部的架构,结合实际情况设立了镇总指挥部,并租用场地统一办公。 ”刘焰进说,他们根据扶贫类别进行分工,成立了包括光伏扶贫、就业扶贫、小额信贷、基础设施建设、移民搬迁、智力脱贫、兜底脱贫和督察组共8个工作组。
工作组的人员全部从乡镇和各单位抽调:如刘焰进负责的光伏扶贫工作组,组员王萍是镇财政分局局长,负责项目自筹资金的收集;农商行温泉支行行长聂进则负责贫困户小额信贷发放;供电所所长胡义贵负责最后的安装和维护。
多部门集中办公后,扶贫工作效率显著提高。莲花村第一书记童星宇举例说,光伏扶贫贫困户申请小额贷款,以前需要村干部带着材料到四个部门签四次字,全部办结最少要两三天时间,“现在只要提供一份材料,在指挥部光伏组一次签字就能搞定。 ”
此外,该镇还将辖区内12个村分成61个网格:每个网格由一名镇干、一名村干和4至5名网格员组成,负责对接网格内贫困户,进行信息收集、政策宣传和技术指导等工作。
“我自己搞不好的,都让他们帮着跑。”在去年刚建好的新房里,莲花村向阳组村民刘和林对网格化扶贫带来的便利赞不绝口。为了脱贫,他四处借钱办了石材加工厂,却在用电安装时“卡了壳”。 “不知道工业用电该联系哪个部门,也不知道怎么装。”负责该组的网格员胡事泰得知后,主动帮忙联系村镇,只用半个月时间就帮他接好了电线。 “建立衔接紧密的三级专职组织架构,能更快更精准地实施帮扶。 ”杨效东表示。
产业帮扶拔“穷根”
主簿村扶贫工作开展得红红火火,远在50多公里外的来榜镇枫树村,当地145户贫困户也在各级政府帮扶下,努力拔掉“穷根”。记者赶到该村时,已近中午时分,百合村民组贫困户王为旺正忙着招呼帮忙干活的村民去家里吃饭。对这个花甲之龄的老人来说,村里免费赠送的3亩多四季豆种子和2头黑毛猪,让他看到了脱贫希望,“以后的日子肯定会好起来! ”
去年底,枫树村开始推行种植以四季豆、养殖以黑毛猪为主的产业扶贫思路。村第一书记汪云峰告诉记者,四季豆不仅容易种植而且高产,“一斤种子能收1500斤豆子,平均市场价1.7元/斤,高山地区甚至能卖到3元/斤。 ”最终,去年该村发放的200斤种子成功种出300多亩四季豆,总收入达40多万元。
“养殖产业选择黑毛猪是因为镇上有一家有机黑猪生产销售公司,他们能提供仔猪并签订包销协议。 ”根据去年的市场行情,汪云峰测算后发现,400元一头的仔猪成熟后能卖到2000至3000元,“去年发放的30头仔猪最少带来了48000元的收益。 ”
“脱贫攻坚如果没有产业支撑,就好比空中楼阁,随时都有崩塌风险。”杨效东介绍,该县现已确定了重点抓“茶叶”、“高山蔬菜”、“桑蚕和养殖”等10类具有地方特色产业的发展思路,还颁布了《岳西县产业发展到户资金奖补办法》,明确提出实施产业扶贫的贫困户,最高能获得不超过2000元的奖补资金。
如今,通过积极宣传、组织帮扶和产业开发等手段,该县的扶贫工作已经从过去的“大水漫灌”转变成“精准滴灌”。“我们正尝试通过各种方式让贫困户对扶贫工作产生信心。 ”杨效东表示,在现有基础上,他们将因户施策、制定精准帮扶手段,帮助贫困户发展可持续产业,并在贫困原因消除和农产品销售上狠下功夫,“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难度最大,我们既然把贫困户扶上了马,就必须再送一程。 ”
新闻推荐
本报讯7月5日,岳西县决定授予王先海、储松应两同志“抗洪英雄”称号。7月1日晚,该县五河镇茅山村村委会主任王先海转移群众时,连车带人翻进30多米深的山谷中。后被村民从泥沙中刨出,简单地处理外...
岳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岳西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