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程茂枝 陈爱武
“我们镇自1995年以来,先后经历了七八次山洪袭击,每次街道都要被淹,居民和商户们颇有怨言。 ”日前,记者在东至县洋湖镇采访时,该镇镇长徐洪河无奈地说。而在金寨县吴家店镇,7月初的暴雨把刚修好不久的村组道路和自来水管道冲毁,基础设施“一夜回到十年前”。面对洪灾带来的巨大损失,基层干群痛定思痛,纷纷呼吁加大小流域综合治理力度,全盘规划山区的灾后重建工作。
连年受灾疲于应对
记者7月19日在洋湖镇街道看到,洪水在墙面上留下的水渍足有2米多高,一段200多米的街道路面被冲毁,位于集镇中心的洋湖大桥桥面和栏杆被冲走,现场满目疮痍。徐洪河说,7月3日左右,该镇遭遇大暴雨,降雨量达500多毫米,河水暴涨,山洪骤至,短时间内淹没了集镇和村庄,冲毁了道路和桥梁。
东至县泥溪镇元潘村总支书记王建康则告诉记者,该村有一个种植皇菊的农业企业,去年7月24日遭遇洪水袭击,一座桥梁受损,还没来得及重建,今年七月初再遭洪水冲击,彻底被冲垮。
流域性灾害危害大
遇暴雨就成灾,似乎已成一些山区挥之不去的梦魇。徐洪河分析,洋湖镇境内有三条河流交汇,来水面积达800平方公里,而集镇位于两条河流交汇处,上游的水库水面与街道的落差足有40米左右。除了地理原因以外,过去对山林的过度砍伐导致上游涵养水分能力低,暴雨一来便会冲刷山石杂木,对下游路面、桥梁冲击较大。此外,由于常年砂石淤积,该镇黄湓河等流域河床被抬高,洪水一来即漫堤。
对此,东至县花园乡乡长张剑萍也深有感触,该乡地广人稀,境内有5条河流,是东至县尧渡河的源头。这些年虽有一些治理建设,但整体上水利等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如果我们这里降大暴雨,水土保持不好的话,那么下游也会跟着遭殃。 ”
“一盘棋”治理效果好
元潘村是省级生态示范村,大部分山场都被确定为省级公益林,禁止砍伐。 “这两年洪灾,我们村遭受的损失较小,而隔壁村山林破坏严重的,损失就很大。 ”王建康说。同样因治理而免受重大损失的还有岳西县和平乡太平村,该村杨树中心村在穿村而过的河上建了8道拦水坝,今年对山洪起到很好拦阻作用,下游河道和农田基本平安。 “以前每次山洪都会冲刷河床,致河床中心下降,不利于行洪,特别是拐弯处河岸易被冲破。 ”村书记江晨海说。
对此,王建康建议,山区水患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过去林业、国土、水利等部门都各有项目,但是往往协调衔接不好,导致最后一公里出问题,花了钱,效果却不明显。 ”此外,近年来实施退耕还林,森林面积上升很快,但大多是成材快的针叶林,个别地方甚至是毁林再造林,导致阔叶林少,涵养能力差。张剑萍也建议,山区灾后重建,要加大对小流域的治理力度,统筹安排水利设施、水土保持、绿化硬化等进行“一盘棋”治理。
盼项目更多投入更大
江晨海说,目前小流域治理项目太少,几年轮不上一个,资金和建设比较分散,形成不了合力。对此,岳西县水保站杨三保深有同感,他介绍,该县近年来每年只有一到两个小流域治理项目,跟全县广袤的国土面积相比,只能是杯水车薪。 “小流域治理的效果立竿见影,今年洪水期间,凡是治理过的地方灾情普遍较小,所以群众都希望尽快实施类似的项目。 ”
杨三保介绍,该县过去小流域治理重点在山上,注重坡改梯。这两年实施“清洁小流域工程”,侧重山村的河道治理、土地整治、绿化硬化、清洁卫生等方面,改善流域生态环境,发挥综合效应。 “除了项目少以外,每个项目每平方公里的投资额度只有50万元,中央财政只给七成,地方配套跟不上,希望能够加大投入力度。 ”王建康也表示,目前公益林补贴每亩只有15元,群众积极性不高,坚持生态发展的压力很大。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 陈 玉 记者 黄永礼)“踏上烈士鲜血染红的土地,心灵受到了洗礼,更加坚定自己的信仰。”一位学员激动地说。日前,省委党校组织青干班学员来到革命老区岳西县开展实践教学,岳西县是省委党校...
岳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岳西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