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兴标 谌贻照
“2000亿元工业总产值的实现,既体现企业科学发展的谋略与胆识,又显示企业调整结构、敢于做优做强传统产业的风采。”柳州市委书记陈刚、市长郑俊康回望2009年全市工业经济发展之路时仍惊喜难抑。
柳州工业尽管门类齐全,但仍以传统产业为主,重化工业占全市工业的70%以上。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市场开拓,做精做细传统产业与产品,是应对金融危机的法宝。这已被柳州的实践所证明。
该市2000亿元的工业总产值,有80%左右是在存量的老企业、老产业调整出来的。
五菱桂花在调整中涅槃
柳州五菱集团旗下的南宁五菱桂花车辆有限公司生产的低速载货车,2008年出口2.4万多台。国际金融危机寒潮袭来之时,该产品出口受阻,损失上亿元。公司果断决定:停止低速载货车生产,重点发展适合东盟国家所需的自卸车、半挂车,并从工艺流程、技术设备、产品设计等关键环节,进行产品结构大调整、工艺大创新。仅半年时间,该公司销售车辆达530多台,70%以上出口越南、泰国、柬埔寨等东盟国家,实现产值7000多万元,盈利300多万元,现已形成批量生产。经理莫文慰为当时的果断调整感到欣慰。(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2009年,五菱集团亮出技术密集之剑,在为上汽五菱配套发动机份额由95%下降到82%的情形下,主动转产转型,先后生产出农村供不应求的插秧机、12座五菱微微城市小公交车、可进村入屯的小型消防车等产品,并为柳工配套驾驶室总成。其中城市小公交车已成为百色、梧州、柳州等城市的抢手货,为柳工配套的驾驶室总成年产可达3万台。2009年,继柳钢、上汽通用五菱、柳工集团后,五菱集团成为该市第4个工业产值超百亿元企业。
调整发展随处可见
在工业柳州采访,处处充满着喜悦与感动。在金融危机的严冬里,柳州企业调整结构、化危为机的故事随处可闻。
广西工业看柳州,柳州企业看柳钢。然而,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曾一度使柳钢惨不忍睹:2008年10月至2009年4月,是柳钢人阵痛难言的日子,原8000元/吨的冷扎钢板转眼无市,11座高炉停产6座,原材料大幅涨价,铁路、公路、水路运输全面受阻,2008年底留下的亏损就超过10亿元,为柳钢历史所罕见。
永不言败的柳钢人,立刻调整战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灵活优化产品结构。他们紧紧抓住国内建材市场特别是广东市场的旺销机遇,全力以赴生产高速线材、罗纹钢等品种,对冷轧板等市场滞销的高端产品则待机生产,集团上下形成了争时抢速、再次创业热潮,终于取得了钢和钢材产量齐超800万吨,铁、钢、材总产量超2400万吨,主营业务收入再次超过350亿元的佳绩;不仅填补了上年留下的10亿元亏损,净盈利还超过4亿元以上,且贷款回笼率达100%。2009年,在全国58家钢铁企业中,钢产量单厂生产名列第16位。
“金融危机不可怕,市场全都在脚下。”在2010年1月7日召开的职代会上,柳钢董事长、党委书记陈永南一语道出了企业灵活调结构、传统产业也能抱上“金娃娃”的真谛。
此外,上汽通用五菱、柳工、东风柳汽、柳州重汽运力等数以千计的企业,得益于国家扩大内需、家电下乡等利好政策,积极调整产品产业结构,扬市场旺销之手,“危”中求变、化“危”为“机”,做精做强传统产业。继2009年11月9日全市第100万台汽车下线后,12月18日上汽通用五菱当年生产汽车亦突破100万台。
调整结构扩了内需增了出口
调整产品、产业结构,应对金融危机,不但扩大了内需,还拓展了国际市场。
2009年10月6日至9日,中东国家伊朗首都——德黑兰。
当地数以千计的巨商、政要和巨富闻知中国柳州大型经贸团队远涉千山万水而来,都争相一睹柳州工业产品之风采。仅4天时间,柳州特、新、优工业品,就赢得了伊朗及周边国家的广泛赞誉,先后签订正式贸易合同、协议9项,签约金额达3.8688亿美元,签约金额超过上年全部中国参展商签约的总额。
到伊朗参展的31家柳州企业,占到赴伊朗参展的全部中国企业的30%强,参展面积占全部中国展区的40%以上。以柳工机械、东风柳汽、中国重汽柳州运力、柳钢、鱼峰水泥、两面针、欧维姆、金嗓子喉宝等企业为主打,其产品涉及机械、汽车及零部件、钢铁、化工、纺织和轻工等行业,基本囊括了该市工业各个门类,为国家争得了荣誉,树立了广西在世界市场的新形象,更增强了柳州乃至广西工业产品走向世界的自信。
中国驻伊朗经济参赞王立平称赞说,广西柳州在调整产品结构上下足了功夫,值得全国各市学习与推广。
“结构调活、产品调优,慢不起,等不得。”市委书记陈刚这一动员令,已成为全市企业战胜金融危机的强大动力。
调出了大批知名品牌
回眸2009年,柳州市2800多家工业企业,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精心指导,在结构调整、产品升级上又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其中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80家,总数突破900家;新增亿元企业24家,总数达180家;有4家企业成为百亿元企业,进入全国500强制造业企业行列,有9家企业进入全国大型工业企业行列。
回眸2009年,身处金融危机“寒流”中的柳州企业,不仅调优了产品、产业结构,更调活了市场,调出了大批知名品牌和企业。目前,该市已涌现出“五菱”汽车、“柳工”装载机、“两面针”牙膏、“金嗓子”喉片、“OVM”预应力锚具、“金海”锡锭、“网山”白糖等一批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和较高市场占有率的名牌产品。其中拥有4个中国名牌产品、4个国家免检产品、40个广西名优产品。
柳州汽车产销量位居全国城市第五,成为同时拥有国内三大汽车集团整车厂的城市;柳工轮式装载机产销名列前茅;欧维姆预应力锚具产品引领国内行业潮流;柳钢成为广西第一个销售收入突破350亿元的企业;两面针牙膏成为中国公众最喜爱的十大民族品牌之一;花红药业基本占据了国内妇科用药的主流市场。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韦继川本报通讯员覃延学2008年以来,桂西五县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经过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百色市广大干部和群众两年的真干实干苦干和奋力拼搏,至2009年12月31日,桂西五县大会战19类56...
百色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百色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