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韦继川 本报通讯员 阮利民
刚刚过去的2013年,百色市右江区贫困人口由原来的6.2万多人下降到4.5万多人,有1.6万多人贫困人口摘下“贫困帽子”。据介绍,2013年这个区31个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941.8元,比2012年的4005元增加了936.8元,增幅23.39%,增长率高于全区水平。
去年以来,该区围绕龙头企业建设产业化基地,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方式,把周边的农户,特别是贫困农户组织起来,发展效益农业。在31个重点村不仅带动农户近千户,户均增收1200余元,还初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支柱产业。同时,在龙头企业与贫困农户的对接上下功夫,积极引导龙头企业把产业化基地当作“第一原料生产车间”,协调龙头企业与贫困户逐步建立起利益联结机制,确保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发改、水利、林业、交通、农业等部门向重点村捆绑投入项目资金2亿多元,2012年10月-2013年4月整合资金最多的村达717万元,最少的村也在50万元以上,平均每村达到100万元以上,有力地提高了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的质量。
新闻推荐
便民利民 情满旅途 ——我区各大客运站多项措施提升春运服务水平侧记
本报记者吴丽萍本报通讯员符元基秦伟“在出行人数超过30人的地方,在协商好发车时间和地点后,客运站将直接安排车辆提供‘春运门对门\’服务。”1月20日,记者跟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组织的新闻采访团到...
百色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百色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