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回家!回家!
改革开放以来,带着淘金梦外出的农民工回家过年催生了一浪又一浪的春运高潮。如今,火车的名字从最初的“绿皮车”变成了“务工专列”。
这组1994年-2014年农民外出务工“回家路”上的六大变迁,折射出20年来的深刻变化。
行头
扁担
1994年1月,几个农民工来到广西柳州火车站放下行李准备买票。对他们来说,扁担和编织袋是最实用的外出行头,暗灰的夹克和蓬乱的头发透露出生活的艰辛。
箱包
2014年年初五,几个农民工在贵州兴义火车站拿着刚买的火车票准备乘车。他们的行头已经从扁担、编织袋变成了拉杆箱包。黑色休闲西装、“洗吹剪”发型、红色箱包让这些年轻的农民工既时尚又自信。
买票
熬夜
1994年,在广西柳州火车站售票厅外,许多农民工把行李放在地上当凳子坐,他们已经做好了熬夜买票的准备。
即取
2014年春节年初五,一位去杭州务工的代大姐在兴义站自助取票机上取到3张火车票,她说从网购票到取票一共只花了10分钟。
候车
地板
1994年12月,在广西柳州火车站候车厅外,由于候车场地有限,许多农民工干脆席地而坐,靠着行李打盹。
沙发
2014年1月,几个农民工舒服地坐在桂林火车站候车室的皮沙发上。他们身后的动车宣传画提示了广西动车时代已经来临。
车厢
绿皮车
2011年2月12日重庆-湛江旅客列车上,几个农民工在没有空调、车厢为绿底色的“绿皮车”上好奇地向外张望。
红皮车
2014年1月30日,湛江-重庆列车即将发车,一个小男孩和父母正在向站台上的亲友挥手告别。2013年7月13日南宁铁路局最后一趟长途“绿皮车”退出历史舞台。
上车
爬车
1994年1月,广西都安站南下的民工潮。由于人多车少,拥挤的人们只好用“推臀爬窗”的方式挤上车。
列队
2014年2月6日,百色至广州务工专列旅客进站。一名手举10号车厢牌的铁路工作人员正把旅客带上车厢。
旅途
车厢拥挤
2011年2月12日大年初十,重庆-湛江旅客列车上,受“逢双出门”择日观念影响的人们集中乘车返工,拥挤的旅客占据了车厢的每一个角落。
手机上网
2014年2月4日大年初五,农民工陶林顺正在兴义至广州西的务工专列上用手机上网。今年春运,南宁铁路局在每一趟开行的空调务工专列上都设置了充电插座。
李 芹/文 陈孚平 杨羡树 林祥云 罗 彬 宋安居/图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苏超光本报通讯员梁家炬吴炳科文/图编者按:桂台经济发展程度和发展条件的差异,使两地的农业形成了互补优势,具备了良性互动的条件。广西农业与台湾的差距在哪里?要向台湾借鉴什么?如何付诸实...
百色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百色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