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月初,在浙江义乌上大学的大二学生小倩在吃烧烤时因服务员加火使用酒精操作不慎,被瞬间引发的大火侵吞,导致全身80%烧伤。无独有偶,近日在贵州省,一位食客也因在家宴中添加液体酒精时发生意外导致6人不同程度烧伤。烧伤事故接二连三地发生也使烧伤成为了一个大众关注的热点话题,除了用火安全之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目光转移到烧烫伤的治疗之中。如果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烧烫伤,我们该怎么及时处理呢?民间流传的一些急救偏方究竟靠不靠谱,正确的做法都有哪些?为了解答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百色市人民医院烧伤整形肛肠小儿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王运成医生。
日常烧烫伤常见的三大处理误区
“烧烫伤后很多市民会采取一些民间流传的偏方,比如涂抹酱油和牙膏等,这些做法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而且这些偏方也不会像人们说的那样不留下任何疤痕。”王运成表示。此外,王运成还介绍了一些日常烧烫伤常见的处理误区。
误区一:使用酱油、牙膏等有色物质涂抹
在很多市民看来,日常烧烫伤后可以简单地用酱油、牙膏、醋等进行涂抹就可达到处理的目的,王运成表示,这其实是一个误区。“日常小面积浅度烧烫伤主要做好创面保护,均可自行愈合。是否留疤痕主要与烧烫伤深度有关,浅度烧烫伤一般不会留疤痕,深度烧烫伤用什么药都留疤痕。酱油、牙膏、醋等不仅没有治疗烧伤的作用,还会掩盖创面,影响医生对烧伤创面深度的判断。”王运成说。同时,市面上的酱油和牙膏等并没有经过严格的用药杀菌,反而容易使创面感染。酱油含盐量很高,随便使用酱油除了加剧疼痛外还会造成创面水分渗出,使伤情恶化。而对于涂牙膏,王运成提醒市民,市面上的牙膏部分为酸性,部分为碱性,有的牙膏甚至还含有刺激性成分,因此在烧烫伤后直接涂抹牙膏可能会侵蚀创面,增加损伤的程度。
误区二:猛力剥掉衣物
据王运成介绍,很多人在烧烫伤后首先想到的就是立即脱掉身上的衣物,这种想法是正确的,但要采用正确的做法。王运成解释,烧烫伤后需要马上采取的措施是“区域降温法”,
即烫伤后首先要用冷水冲洗冷却创面,如果衣服也被热液淋湿了不要等脱掉衣物再冷却,而是直接淋上冷水后再脱衣物,以免脱衣的过程中烫伤继续加深或扩大。这是因为,在烧烫伤时急忙脱掉衣服,虽然热源是消除了,但是热量还会继续深入,而凉水冲洗或浸泡则可以将皮肤的热量向外释放,减少热能向深层组织扩散,这样就可以将烧烫伤的危害降到最低点。冷水冲洗可以降低局部温度,防止损伤进一步加重,而且还能够明显缓解伤者疼痛、减少渗出和肿胀。冲洗10分钟至30分钟左右,直至停止冲洗时不感到疼痛为止。一般水温约20℃即可,忌用冰水,以免冻伤。脱衣动作要轻,切忌大力撕扯,更不要戳破皮肤。
误区三:清洗伤口将水泡挑破
王运成指出,有部分烧烫伤患者在清洗创面时会自行把水泡挑破,这是个很大的误区,因为这样可能会使破损的皮肤受到感染。烧烫伤创面水泡最好到医院就诊后由专科医师处理。在烧烫伤后,创面疼是因为皮肤表层损坏,神经末梢裸露在外。创面越疼,在某种程度上说明烧伤程度越轻,这证明患处的神经末梢没被损坏,还能传导痛觉,所以千万不要因疼痛剧烈而慌了手脚。
处理烧烫伤五字诀
在采访中,王运成介绍了日常烧烫伤的正确处理方法,可以用五字诀来将其概括,即:冲、脱、泡、盖、送。
冲:将烧烫伤的部位用清洁的流动冷水轻轻冲或浸泡10分钟至30分钟左右,以降低对深部组织的伤害;
脱:用冷水冷却小心除去衣物。千万不要强行剥去任何衣物,以免弄破水泡;
泡:对于疼痛明显部位可持续浸泡在冷水中,其主要作用是缓解疼痛;
盖:使用干净或无菌的纱布或棉质布类覆盖于伤口,并加以固定。对于面部烧伤者,宜采用坐姿或半卧位姿势,将清洁无菌的布在口、鼻、眼、耳等部位剪洞后盖在面部;
送:将烧烫伤患者转送到专业治疗烧烫伤的专科医院进行进一步正规治疗。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五字诀主要针对的是创面不大,程度相对较轻的伤者。
新闻推荐
半岛公园靠近百色市第一小学一带种植了不少鱼尾葵
虽至秋季,鹅城却依然绿意盎然。种植有不少观赏植...
百色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百色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