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新巡查卫生区
陆桂芬在清扫巷道
干净整洁的街道是每个居住在城区市民的愿望。走在干净、清洁的街道,让人心情舒畅。为了让街道保持长久的清洁,环卫部门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和努力。在这些尝试中,右江区城区道路环卫作业市场化,无疑是一个成功的探索和实践。
镜头一:
对上班族来说,每天早上出门都会走过一条条整洁的街道,也经常在街道上看到身着工作服的清洁工忙碌的身影。陆桂芬是右江区城乡环境卫生管理站的一名清洁工人,每天早上7点钟她都准时出现在自己所负责的卫生区,从百色起义革命烈士纪念碑脚下到后龙山巷的街道。每天来到自己负责的卫生区,陆桂芬先是从后龙山巷往下清扫路上的垃圾和落叶。“清扫一趟大约1个小时,若是遇到刮风下雨刚扫完的路面又要重新打扫。” 陆桂芬介绍,清扫一遍后,将垃圾搬运到刚刚出发的后龙山巷垃圾堆放点才算完成。在陆桂芬负责的卫生区,每天这样的巡回清扫保洁要重复3次,多的时候甚至4次。
负责前龙巷和后龙巷的韦阿姨,也同样重复着陆桂芬一样的工作。每天早上7点钟准时出现在自己所负责的卫生区,清扫垃圾、搬运垃圾,巡回保洁……每天要重复清扫3~4次。
“上班时间我们都时刻坚守岗位,因为公司领导和卫生监督员随时都会过来检查。”
市民:街道比以前干净多了
家住右江区后龙山巷的韦女士是一家商店的店主,由于自己的商店就在路边,不远处就是一个小的垃圾站,几年来对这一条街道的清洁工作,她是最熟悉不过了。从起初的偶尔有人清扫,到现在每天都有人清扫,再到一天清扫好几次,如今让她印象最深刻的是每天该片区不但有人专门清扫几遍,还有卫生监督员来巡查几回。
“街道比以前干净多了”她说。这是右江区实施环卫作业市场化试点工作以来市民的真实感受。环卫作业市场化又是怎样一种方式呢?
镜头二:
早上7点,广西百色市川万清洁服务公司经理陈云新骑着自己的摩托车,戴着工作证,开始了忙碌的一天。作为该公司的业务经理兼卫生监督员,陈云新的工作就是“走街”,每天都要对该公司所承包的32条巷道进行清洁卫生常规巡查。西起建华路,东到后龙山巷,陈经理放慢车速,边走边观察,道路、两旁的绿化带、垃圾桶等都成为他的目标,每到一处发现有垃圾或者还存在卫生死角,他就停下车对该片区的清洁工指出存在的问题,有时干脆自己下车亲自动手清除垃圾。从西往东,然后又从东往西,每天这样不定时的巡视从早上7点持续到下午5点,中午只有1个小时的午饭时间,每天巷道至少出现他的身影2次,遇到特殊情况则会多达4次。
管理部门:环卫作业市场化省心、省力、省钱
“实施环卫作业市场化运营最直接的好处就是省心、省力、省钱,以小投入换来高效益。”谈起环卫作业市场化,右江区市政管理局副局长黄宁认为最直接的变化就是,将32条巷道承包后不用再派更多的人员进行清扫保洁,不用直接管理到个人,只需派环卫质检人员对承包的巷道进行巡视和评分,然后直接与承包企业进行沟通,不但提高了环卫作业的质量,节省了人力、财力,还减轻环卫站的工作负担。在这种模式下,管理和监督部门只需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检查实行月考核,并实行评分制。按照规定,承包期内,月平均考核达90分(含90分)以上可以续签该路段道路清扫保洁承包合同一年,月平均考核低于80分(含80分),取消该路段承包人资格。右江区市政和环卫部门根据当月考核情况按月支付承包费用,并选派出环卫质检人员对承包的巷道进行巡视和管理,由之前管理个人变为管理企业,在支付相应的费用后由承包企业按照相关要求组织人员实施清扫保洁,并发放相关福利待遇。“这算是一种比较成功的环卫作业模式”。
企业:市场化运营是城市环卫作业发展的趋势
在费用不变的情况下,要实现管理灵活,效率提高,员工福利待遇提高,还要接受环卫质检人员常态化的巡检……广西百色市川万清洁服务公司董事长黄恒昌告诉记者,管理部门常态化巡检的压力正是其公司的动力。他说,在深圳、上海、北京等大城市,早已实行了全部巷道的环卫作业市场化,他本人也是从深圳考察学习后,认清了这个模式的先进性和可行性,回到自己的家乡百色后,他就开始进行推广尝试。“右江区的环卫作业市场化试点成功给了我很大的信心” 黄恒昌认为市场化运营将是以后城市环卫作业发展的一种趋势,他将坚持做好这项工作。
相关链接:
记者从右江区市政管理局获悉,环卫作业市场化是今年4月1日正式启动的一项环卫作业试点工作,是以《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中国城乡环境卫生体系建设》等有关政策规定为依据的一项工作,通过实行公开承包,引入竞争机制,择优选取作风优良、责任心强、技术过硬、有实际经验的工作人员承包,逐步建立低成本、高质量的运作机制,达到提升环境卫生管理水平的目的的一种新模式。目前已经在右江区的32条街道进行试点。在这种模式下,管理部门和承包公司签订承包合同,对承包范围、经费标准、内容标准承包要求等进行明确。以现有的环卫管辖范围分街巷承包,按市场化运作方式承担道路清扫保洁任务,变“以费养人”为“以费养事”, 按照道路管理等级标准,结合实际发生的费用核定各片区基本承包经费,有序推进环卫清扫保洁市场化。
镜头三:
早上7点,右江区城乡环境卫生管理站站长凌振淞也开始了一天的巡视工作,对右江区分包外还剩下的180条巷道进行卫生巡检,下午3点又开始安排站里的清洁工到各个点进行垃圾的清运工作,这样的忙碌直到下午6点才结束。在凌振淞的印象里,以前尚未走完212条巷道的一半,忙碌的一天就过去了,余下的巷道难免存在卫生死角,为了提高效率,不得不增加巡检的卫生监督员。如今,将32条巷道的环卫作业外包后,环卫站的巡检人员少了,凌振淞的工作量也较之以往少了,但效率却提高了,212条巷道的卫生死角少了,街道比以前更加清洁了。
新闻推荐
市民在选购合浦月饼。 究竟哪一种月饼较受欢迎?市民说法不一。记者街头调查得知,大部分市民选择买本...
百色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百色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