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董文锋 文/图
阅读提示
秀美的亚热带风光,独特的喀斯特地貌,迷人的民族乡村风俗……这些不仅是百色的名片,也是壮乡的特色。
但是,秀美的背后也暗藏着隐忧。
由于百色地处大石山区,地下水位较浅,极易受污染,而且储水十分困难。虽然地表河流年平均径流量达到172.4亿立方米,但不少农民尤其是山区农民,仍长期遭遇饮水难、饮水不安全的问题。
5月28日—30日,记者跟随“广西环保世纪行”第一分团,走访了平果县、田东县、右江区的一些村镇,就百色市开展农村饮水工程的状况进行调查了解。
1 还农民一汪干净泉水
布三顶泉位于平果县果化镇,距平果县城约1500米,紧靠南北高速公路。果化初中、果化镇约6000多人均把该泉水作为生活饮用水源。
5月28日,记者来到布三顶泉旁,只见碧绿的泉水翻涌着喷薄而出,流入新建的水泥蓄水池内,然后通过一条外流出口进入相邻的外水池。平果县环保局局长李光勇告诉记者,修建水池可以有效防止灌溉水沟的泄漏和农田化肥农药水冲入而污染泉水,又可供群众正常洗衣、洗菜、洗澡、牲畜饮水等使用。
“现在泉水保护得很好,但以前可不是这样。”果化村村民黄成佳介绍。在2009年前,由于缺乏保护,群众长期在该泉水处清洗农具、洗衣物、游泳、放牧,附近洪水、雨水冲入泉眼而使该取水点受到污染。同时,南百高速公路跨过泉眼上空,对泉水的安全也存在安全隐患。经常有村民喝了泉水后闹肚子,但苦于附近只有这个水源,大家没有办法。“现在政府实施惠民工程,村民们从此可以喝上干净的水,以后这样的工程越多越好。”
在果化镇,还有槐前屯、独山屯、太平屯共用的一个水源地。记者在现场看到,这里也修建了围墙,有效避免了污染。
据了解,为了保护村民的饮用水源地,2009年国家下达给平果县中央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100万元,用于果化镇槐前村进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同时,平果县政府还下达了20万元的配套资金,实施《平果县果化镇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工程》。据悉,果化镇的两个水源保护工程的建设,让8500人受益。
“这只是百色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的一个缩影。”百色市环保局副局长颜正纯告诉采访团,近年来,百色市围绕实现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田园清洁、水源清洁、家园清洁”的目标要求,重点做好乡镇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定、乡镇饮用水源基础环境调查及评估、技术报告编制和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项目实施等基础性工作,加强农村污染防治和水源保护,确保了全市122个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源的安全。
2 自来水通到了咱农家
“挑水喝了大半辈子,没想到有一天在家门口就能直接用上自来水。”5月28日,在田东县思林镇英竹村那料屯,90岁的黄炳康拧开水龙头,清冽的自来水喷涌而出。过去,黄炳康每天都要挑着水桶来回几趟,到200米外的古榕江取水,回来用白矾沉淀后饮用。2009年,自来水管铺设到黄炳康的家门口,老人再也不用挑水了。
黄炳康的女儿黄美社掰着手指头算了一笔账:水价是每吨2元,家里每个月用6吨水,一共是12元,完全可以承受。
5月29日,记者来到田东县作登瑶族乡陇穷村,烈日下,工人正在抓紧时间铺设到户的自来水管道。陇穷村村主任颜仁滕指着已经建好的水柜说,饮水工程项目采用龙须河水作为饮水水源,通过层层提水、加压后,将净化后的河水送至陇穷村的陇穷、陇弄、陇敏等5个屯。
“村子离河边有好几公里山路,以前,每户每天要抽一个人专门挑水,一天最多也只能来回3趟,家里来了客人,白开水都是珍贵的礼物。”颜仁滕介绍,项目完工后,将解决5个屯537人、陇穷小学师生246人和陇穷村规模化养猪场3750头生猪的用水难问题。
通上自来水,家住百色市右江区龙景街道东怀村洞琴屯的李保佳上街购置了洗衣机和热水器,有滋有味地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李保佳把这一切归功于东怀村饮水工程项目的建成。“以前东怀村的群众多饮用自家打的井水或屯边的鱼塘水,但原水源含铁、锰、大肠杆菌等重金属及病菌超标,不符合卫生引用标准,加上旱季水量不足,严重影响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产生活。”
随行的右江区水利局党组书记梁永红告诉记者,2010年初,东怀村饮水工程新水源取于那怀水库,水库有效库容为414立方米,设计日供水量250立方米,工程的建成使用解决了2335人及牲畜的饮水安全问题。
3 水源地安全仍存隐患
截至2011年底,百色市农村饮水安全达标率提高到67%,自来水普及率提高到61%。采访中,农民对用上自来水普遍持欢迎态度。
但在解决了农民喝上水的问题后,如何确保他们喝上安全、放心水?
其实,在不少少于200人的村屯内,农民饮用的“自来水”水源多是从河流或经水柜直接进管网,供水端缺乏必要消毒、过滤等处置设施。在流向终端居民用户的漫长旅途中,饮用水源地是水作为资源的第一站。在此情况下,对水源地的环境监管显得尤其重要。
5月29日,在龙须河流经的陇穷取水点,田东县环保监测站的检测员现场对水质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水体溶解氧浓度值为7.4毫克/升,达到一类标准。“最近降水较多,我们每月对水质进行1—2次的检测,今年已经进行了9次检测,水质均达标。”田东县环保监测站站长李启后介绍,常规的数据检测在取水点取水后就地就可完成,详细的检测项目还需立即拿回实验室分析完成。
虽然常规检测非常重要,但这种检测只能实时显示水质是否达标,并不能进行预测。记者在采访时发现,作为覆盖东怀村7个自然屯和那怀煤矿的水源地,该水库却完全是开放式的,水库边就是农田,种满了甘蔗等农作物,农民使用的农药、化肥等对水库水安全构成了一定威胁。
“如此重要的饮用水源,为何没有划定水源保护区?”
面对记者的提问,右江区水利局党组书记梁永红给出这样的解释:目前,右江区水源保护区只划定到乡镇一级,村级水源地保护区正被列入划定计划,下一步会与村民协商,将周边农田迁出水库,确保全村人饮用水源安全。
那么,如果真的发生水体严重污染,百色是否能够启动应急预案,或提供后备水源?
对此,在5月30日举行的汇报会上,百色市有关部门负责人坦言,由于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基础薄弱,农村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和机制不健全,截至目前,该市尚未出台相关规划方法。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陈静本报通讯员张雷郝孝力文/图田东,革命老区、大石山区、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典型的“老少边山穷”县份。在这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贫困人口大都分布在生态脆弱地区,生态...
田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田东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