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新雄
“自从我记事以来,全屯的人都为喝水用水发愁,当时我眼中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家里能喝上自来水。现在最幸福的事情落到我身上了,我家装上了自来水。”田东县作登乡陇穷村村支书颜仁腾说起接通他家不到3个月的自来水时,一脸的幸福。
家住大石山区的颜仁腾对岩溶地貌有一种复杂的感情,在他眼里,岩溶地貌造就出仙境般的美丽山水,但岩溶地貌也是最脆弱的生态系统,许多岩溶地区季节性旱灾突出,居住在大石山区里的群众饮水问题成为难题。近年来,随着我区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像颜仁腾一样居住在大石山区的千万农民告别了饮水难的日子。
1 从“饮水解困”到“饮水安全”
年降雨量1000多毫米,但一到干旱就没水喝,这就是广西大石山区的水源状况。独特的岩溶地貌就像一个大漏斗,虽然降雨量不少却留不住水,造成许多岩溶地区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严重缺乏,而岩溶地区的农民居住地地势较高。在山高路远的大石山地区,解决农民饮水问题,是一项投入多、难度大的工作。
广西49个重点贫困县中,有44个处于石漠化治理区,其中29个是列入国家连片特困地区之一的滇黔桂石漠化片区。尤其是百色市、河池市地处云贵高原边缘,境内山岭绵亘,岩溶广布,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大石山地区,石漠化严重,生态环境脆弱。
广西水利科学研究院工程师黄凯告诉记者,广西农村饮水安全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
2005年之前为第一阶段,是饮水解困阶段。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兴修水利发展灌溉的同时,通过挖井、修水池等简单工程措施来解决人畜饮水问题。上世纪七十年代,广西从农水经费中拨出一部分作为修建人畜饮水工程补助资金,在饮水比较困难的石灰岩地区,修建了一批浆砌石水柜。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大会战形式解决人畜饮水困难,成效显著,累计解决近千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从2000年开始,广西全面开展农村饮水解困工程,投资7.77亿元,建成各类饮水工程2600多处,解决饮水困难人口200多万人。但由于受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十一五”之前仍然以解决农民的喝水问题为主,对于农村供水工程的供水水质、供水保证率等考虑得不多或不够,而且大部分项目的规模小,缺乏规范管理,难以良性运行。
“十一五”时期为第二阶段,广西启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从“解困”步入“安全”,开展有计划、有步骤的推进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投资更有保障,工程建设标准明显提高。
“十二五”时期为第三阶段,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第二阶段。
从“饮水解困”到“饮水安全”,一走就是几十年。
2放下扁担拧开水龙头
百色市田东县作登乡陇穷村是个瑶族村民聚居的村子,石漠化非常严重。“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是陇穷村民的生活写照。在那里,石头是山的主体,泥土是山上的点缀。村民们用锄头一点点挖开坚硬的岩石,把稀薄而珍贵的土壤一点点地聚集到一起,圈出一小块一小块土地。“从山下往上看满眼都是石头,从山上往下看才可以看到一窝窝泥土,是典型的缺土、缺水地区。”
今年4月,陇穷村的颜仁腾一家终于喝上了自来水。从落水洞到地头水柜再到自来水,35岁的颜仁腾经历了广西大石山区农村饮水的三大阶段。年少时,全屯的人都靠从村口大榕树下的落水洞里挑水喝,落水洞的水量不多,家家户户都省着用。尽管如此,遇到干旱,村里人只能翻山越岭到山外的龙须河挑水喝,一个壮劳力一天只能挑两三担水;青年时,政府帮助村里建起了地头水柜,但遇到最缺水的时候,附近村屯水柜和水池都曾经全部干涸,完全依靠政府、群众从山外运水维持基本生活用水。如今,颜仁腾盼来了自来水。而这最令人振奋的变化,是源于中央财政资金的扶持。
田东县水利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山高路远,陇穷村饮水工程从龙须河提水后,必须经过3次加压提升后才能供水,从取水口到最高的泵站达到240多米。投资170多万元的饮水工程,能让陇穷村民喝上龙须河的水,能解决陇穷村5个屯的537人、陇穷小学师生246人和陇穷村规模化养猪场共3750头生猪的用水难问题。
3 “财神爷”助力保护生命之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受益于中央财政资金支撑,泉水、溪水、河水等农村饮用水水源得到了有效保护。
平果县布三顶泉是果化镇槐前村村民的饮用水水源。长期以来,由于缺乏保护,村民在泉水边洗农具、洗衣物、游泳、放牧,附近洪水、雨水冲入泉眼,使泉水受到污染,同时南百高速公路跨过泉眼上空,对泉水的水质造成污染,影响村民的饮水安全。
2009年,国家给平果县下达中央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100万元,用于果化镇槐前村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同时平果县配套资金20万元。当地在泉水周围修建排洪沟、围墙和外水池等,防止了山洪、农田水、洗衣水、牲畜饮水等对泉水造成的污染,对两个饮用泉水全面保护。项目建成后,使得那郭屯、槐前屯、独山屯、太平屯3个屯共1713人、果化初中约1500人、果化镇约5000人受益。
百色市右江区龙景街道东怀村,距百色城14公里,交通非常方便,但喝水很困难。村里80%的群众靠挑山上的溪水度日,20%的群众靠打井取水。最近几年干旱,一些小溪干涸,群众的饮用水受到严重威胁,水量、水质都没有保障。借助于中央财政专项投资72万元及地方配套27万多元,东怀村饮水安全工程在2010年12月建成。从此,东怀村有了简易自来水厂,2300多人喝上了附近那怀水库的放心水。
“十一五”期间,中央下达给广西的农村饮水安全项目总投资56亿元,实施工程项目1.3万余个,已解决1066万人的饮水问题;规划内大中型水库移民及移民安置区饮水安全问题已全部得到解决。
新闻推荐
■财经观察韦文孟阅读提示田东是全国唯一的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点县,2008年12月开始“破冰之旅”。如今,“试水”三年多,金融网点、支付体系、社会信用体系实现了全面覆盖,惠农保险、...
田东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田东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