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曾铁强 本报通讯员 韦文孟 刘德磊
“跟着‘龙头\’走,不易摔‘跟斗\’。生产不用愁,致富有奔头!”10月16日,田东县祥周镇百银村村民曾锦兴在田垌给“小圣女”菜苗施肥。谈起龙头企业,他兴奋地用一首山歌唱出来。
他告诉记者,新亚东公司每亩给种子、化肥、农药补贴500元,免费指导技术,并与他签订保护价收购协议。他觉得成本和风险比较低,一口气就种了15亩,比往年翻两番。
为把千家万户的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市场对接起来,增强农民抵御风险能力,该县大力培育、扶持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让其带动农户专业化、规模化生产,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目前,该县拥有自治区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8家,带动农户约4.85万户。同时,还引导、扶持农民成立160家专业合作社,吸收社员3.1万户,注册资金7000万元。
该县先后出台一系列用地、用电、用水、奖励、减税等优惠政策,整合发改、农业、林业、水利、畜牧等部门的项目资金,向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倾斜,积极排忧解难。比如对思林丁香鸡养殖专业合作社等14家产业成规模、带动能力强、示范效果好的合作组织,每家给予10-25万元不等的资金扶持,总额达245万元。对龙头企业实施的重大项目,制订专门的工作方案和落实专职人员提供良好服务。(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该县加大金融机构信贷支持力度,着力破解龙头企业、农民贷款难问题。成立助农融资担保公司,完成资本金增资2000万元,倾力为龙头企业和农民提供贷款担保。健全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农户凭借信用等级,轻松获得小额信用贷款。此外,还推出农村产权抵押贷款。今年上半年全县涉农贷款余额达39.63亿元,占全县贷款余额66.38%。
龙头企业与专业合作社带领农民闯市场,闯出了特色农业的新天地。该县的竹子、甘蔗、蔬菜、水果、生猪、家禽等产业由“小打小闹”向10亿元大产业华丽转身,建成思林竹子育苗和加工综合园区、林逢现代畜禽产业园区、平马甘蔗原料加工园区、祥周农产品批发冷链物流园区等四大园区。打造出“达力”牌竹纤维纸、“增年”牌山茶油、“东星”牌白砂糖、“鸿平”牌香葱等名特优农产品,先后获得国家级、自治区级名牌产品称号。今年年初,田东县被确定为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龙头企业与专业合作社带领农民闯市场,让农民脱贫致富的道路越走越宽广。2011/2012年榨季,南华糖业有限责任公司进厂糖料蔗140万吨,农民蔗款总收入7亿元,户均蔗款收入达1.82万元。祥周镇中平村无公害蔬菜合作社带领社员种植香葱等蔬菜,每年蔬菜收入高达1800多万元。据统计,2011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5414元,同比增长21.64%,总量和增速均居百色市第1位。今年头三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7245元,同比增长27.8%。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徐顺东谌怡秋本报通讯员王秋霞核心提示:9月22日下午,右江鱼梁航运枢纽第3号机组顺利通过72小时试运行,正式并网发电。至此,鱼梁航运枢纽三台机组全部实现并网发电,标志着鱼梁航运枢纽...
田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田东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