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韦文孟 本报记者 徐顺东
搬砖、垒砖、运浆……近日,田东县作登瑶族乡更怀、班老易地安置点,施工队和村民干得热火朝天。
“大家都想搬出山旮旯,现在终于有机会了,政府没叫投工,我们一样要来。”村民阮承设天天来帮工,他就将搬进新家,见人都是乐呵呵的。
更怀、班老接纳作登陇穷村陇外、更二屯共58户222名群众,之前这两个屯地处自然条件恶劣的大石山区,是特困村,群众迫切要求搬迁。田东县2013年决定投资1000多万元,将这两个屯易地安置,年底就可交付使用。据了解,由于老百姓大力支持,这批项目建设进度都超预期。
2013年,田东为民办的实事有社保惠民、健康惠民、教育惠民、强基惠民、安居惠民、土地整治惠民、农补惠民、生态惠民、文化惠民和通畅惠民等达十大类60项,计划投入资金10亿多元。
如此多的项目撒下去,如何切分“蛋糕”,以便更好激发老百姓的积极性?
“‘两个弄清\’基本扫清了障碍!”田东县政府一位领导介绍,在敲定项目前,该县组织力量广泛开展“两个弄清楚”调研活动,即弄清楚群众需要政府做什么,政府能为群众做什么。在深入调研和集思广益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讨论、多方研究后才拍板的。
据了解,项目确定后,县政府与各责任牵头部门签订“军令状”,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牵头部门全力抓、相关部门协助抓的工作机制。同时加强督查,查看方案是否制作、资金是否匹配、责任是否落实、人员是否到位等,对工作进展不大的项目,发出督查整改通知书或约谈。
截至2013年11月30日,已落实资金8亿多元,各项目进度总体良好,完成任务没问题。
“60件实事,件件都办到我们心坎上,件件都落地生根,件件是及时雨、雪中送炭、锦上添花,我们生活更幸福了。”作登瑶族乡梅林村民阮世伯说出广大群众的心声。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周红梅本报实习生磨长春春节抢“红包”,微信成为最大赢家“亲们,我在群里发了千元红包,大家快来抢啊!”大年三十的晚上,桂林一广告公司负责人马扬在单位群里派发了10个“微信红包”,引来员工的...
田东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田东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