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时
本报记者 谭卓雯
A 镜头一: 农民贷款难不难,个人信用说了算
今年开春,田东县四平村村民黄俊生走进田东农商行农金村办服务室,想向银行申请贷款来种植西红柿。田东农商行信贷员梁忠学热情地接待了他。
面谈、填表、签字,一系列简单程序走完后,梁忠学说:“经过‘三农\’金融服务室成员讨论通过后,你很快就能拿到贷款了。”
“像我们信誉好的,贷款手续非常简单,不用抵押担保,一两天就能拿到贷款。”黄俊生笑着说。
幸运的不只黄俊生一人。现在田东所有的农户都能在村里的“三农”金融服务室申请贷款。贷款能不能批、额度多少由个人信用等级来决定。
“信贷员审核时,信用评分是主要依据,而信用评分则来自覆盖全县农户的信息系统,里面采集了农户的收入、房产等资产,及违法犯罪记录等80多项信息,达到A级以上的信用,不需联保抵押,就可以获得信用贷款。”人民银行田东县支行有关负责人说,A级就给3万元信用贷款额度,3A可以得到5万元甚至更多。
改革亮点:
信用体系建设破解农民融资难
过去,由于没有担保和可用于抵押的财产,贷款难让许多农户想扩大种养规模却难以实施。为解决金融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由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牵头,我区早在2007年就成为全国较早一批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地区。
获得全国首个“信用县”金字招牌的田东县,自2008年金融改革试点开始,便以信用体系为依托,突破金融服务改革瓶颈,为全县近8万户农户建立信用档案,评出A级以上新用户4.1万户,使农民获得小额信用贷款的时间由原来的7天缩短为10分钟。5年来,该县金融机构累计向4.7万户农户发放小额信用贷款超过15亿元,实现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全覆盖。
截至2013年12月末,广西全区已经创建了3个信用县,61个信用乡镇,756个信用村,为293万信用农户累计发放贷款1081亿元,贷款余额617亿元。
“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之后,广西各县级金融机构对信用农户实行贷款优先,额度放宽到10万元,实行优惠利率,加上贷款手续简便,农户生产、消费等投资需要贷款在5万元以内的绝大部分是向金融机构申请借款解决,金融机构对有贷款需求的农户符合条件的满足率达到100%。”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有关负责人说。
对于县级金融机构,开展小额信用贷款业务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田东农商行有关人士告诉记者,小额信用贷款对农户优惠力度大,好处多,大家借款、还款的积极性都很高,行里70%以上的贷款都是小额信用贷款,贷款户都会积极主动按期偿还贷款本息,信贷资产质量有了很大提高。
“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之后,信贷员减少了贷前调查、贷款审批等很多环节,剩下了许多业务成本。另外,我们加大了农户小额信贷营销,充分营运信贷资金,提高了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率,实现信贷业务快速发展与收益快速提高双丰收。”
去年,人民银行百色中心支行与田东县政府大胆尝试,在成功搭建农户系统、企业系统的基础上,又开发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评级系统,创建农户-农企-合作组织“三位一体”的农村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引导涉农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入,有效破解县域经济融资难题。
B 镜头二: 土地承包合同也能贷到款
今年春,广西田东壮乡福地农业科技公司总经理覃焓的几千亩香蕉遭遇了严重的冻灾,急需大笔资金“善后”。情急之下,他带着土地承包合同找到田东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办理抵押登记,希望从能银行贷点款应应急。
经过产权交易中心审核评估后,覃焓成功地从银行带出了应急款。
“想不到用租来的土地也能从银行贷款。原来要用房产抵押,最多也只能贷到二三十万元,现在居然贷得300万元。”他开心地说。
田东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有关负责人说,该中心共开展了包括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农业生产设施所有权、农村房屋所有权等11类农村产权的交易信息发布、产权交易鉴证、产权抵押贷款、农村资产评估、农业项目投融资、政策法规咨询等一条龙服务,让农村产权交易从私下、分散,转向集中、规范。
改革亮点:
产权可抵押,破解农民贷款难
对于农村专业合作社等机构的大额资金需求,田东县近年来在全国率先推出了产权抵押贷款,鼓励银行机构推出林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
作为产权抵押的先决条件,产权明晰是重中之重。“田东在实行农村金融改革之前,农民的房屋等财产是无法用于抵押贷款的,原因在于这些财产价值难以估算、产权不明晰。没有抵押,农民就与大额信贷资金无缘。”田东县农商行有关人士说。
为此,田东大力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狠抓林权、土地经营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集体“三资”等农村资产资源确权登记工作,为农村产权上市提供条件。同时,出台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实施方案、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工作意见、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奖励办法等一揽子政策,为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为规范农村产权交易行为,田东县首创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为农村产权交易提供信息交流平台和交易场所,让所有产权交易都晒在阳光下。
新政激活了农村生产要素。2013年,该县开展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生产设施、农房、收益权等抵押贷款余额1.59亿元;土地流转面积达1.3万亩,全县累计土地流转11.5万亩,促进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建立明晰的土地产权,赋予农民更多土地财产权,破解了长期以来农民贷款难的坚冰,这对农民自主创业发家致富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自治区金融办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我区要推广三权三证抵押贷款,让更多农民享受到普惠金融。
C 镜头三: 信贷支农助力农民脱贫致富
“蒋书记,什么时候回南宁,我准备了一头土猪,送去给大家尝尝!”凌云县沙里瑶族乡沙里村的养猪大户刘文学三番五次热情地对国开行广西分行选派到沙里村脱产挂职的第一书记蒋小勇说。
近年,通过国开行广西分行探索实施的“三台一员”的农户小微贷款模式,刘文学从该行获得了50万元贷款,迅速建成标准化的养猪场,成立养猪合作社,带动10户农户通过养猪致富,养猪场生猪存栏从原来的20多头发展到最多时300多头,成为当地最大的养猪场。
说起国开行,刘文学的感恩之情溢于言表:“真没想到能得到这么多贷款,而且利息还这么低,我多年的脱贫致富梦终于成为现实。”
“凌云县农村金融机构少、网点不足,农户很难申请到利率低、额度高的贷款。想发家致富的村民多数外出务工,创收不多,也难以照顾家里老人和孩子。为此,行里专门安排500万元扶贫小微贷款规模帮助村民在家门口创业。”蒋小勇说。
除了刘文学的养猪合作社,同村的何首乌蛋鸡、乌鸡养殖合作社、生猪养殖示范点等农户也得到了国开行20万元至50万元不等的小微贷款支持,解决了他们特色养殖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也带动了更多农户发家致富。
改革亮点:
发展村镇银行,满足农村金融服务需求
“针对凌云县贫困村产业融资难题,我们积极创新思路,构造了符合当地特点的“三台一员”的小微贷款模式,即以基层政府为管理平台,以百色福地金融投资集团旗下小贷公司为转贷平台,以百色市中小企业担保公司为担保平台,通过分行委派专员驻地负责业务推进,划拨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向凌云县农户发放小微贷款。”蒋小勇介绍说。
农民融资难多年悬而未决,主因是涉农金融机构匮乏、涉农贷款投入不足,农村金融产品不足。国开行的创新贷款模式,开创了一条农民融资新思路。
自治区金融办有关领导表示,我区农村的金融机构非常单一,导致农民融资难、融资贵,难以满足农村多层次的金融服务需求。要在引导现有金融机构多关注农村融资问题、创新融资模式的同时,大力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为农民提供丰富的金融产品和差异化金融服务,让农民融资不再挤“独木桥”。
在广西农村金融改革风向标的田东县,近年来新型金融机构纷纷设立。一家村镇银行行长反映,以前农村合作银行的贷款利率是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50%-70%,而村镇银行设立后贷款利率只上浮30%-40%,农合行不得不大幅调低贷款利率。
随着金融机构服务意识不断加强,金融机构纷纷优化贷款受理和审批流程,减少中间环节,提高授信审批效率,农民贷款得到了实惠。
新闻推荐
重走小平路 增强使命感 全区高校大学生开展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社会实践活动
本报南宁讯(记者/罗琦通讯员/谢宇奇)8月20-22日,全区高校优秀大学生“重走小平路”红色社会实践活动在百色隆重举行。来自全区各高职院校的35名优秀大学生,在百色市右江区、田东县等革命圣地,开展了主...
田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田东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