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中午12点,罗叔罗婶总有一人会走到家门口,看看我帮他们送来的《百色早报》到了没有,像久违的父母等待着“游子”早日归家。
罗叔名叫罗仲清,现住在田东县平马镇城西社区,与罗婶一样是原林科所的退休职工。1967年,刚从区林业学校毕业的罗叔,毅然放弃回梧州老家工作的优厚条件,只身一人到田东工作。从百笔林场到思林林场,再到县林科所,从林业技术员干到场长(所长)的领导岗位,罗叔一步一个脚印,工作成绩骄人,并在田东安家扎根。1981年,《百色早报》的“母亲”——《右江日报》复刊后,罗叔便带头订阅,带领全所干部职工共同学习党的方针政策。退休后,罗叔还坚持订阅《右江日报》。
《百色早报》创刊后,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我向罗叔推荐了《百色早报》,结果他非常喜欢,马上叫我帮订阅。罗叔的老伴罗婶也被《百色早报》吸引,报纸一到手,夫妻俩争相阅读,先睹为快。他们对我说,只要人还在,就会一直订阅《百色早报》。
去年底,在《百色早报》发行期间,我考虑到投递点增多,欲“忍痛割爱”放弃罗叔一直订阅的《百色早报》。但今年刚入年头两天,罗叔罗婶没有看到《百色早报》,就联系我。那时的我还有意躲避,谁知,却为此“摊上了大事儿”。每天早上,罗叔夫妇不管谁到我弟弟的猪肉摊买肉,都会向弟弟“诉苦”,还叮嘱弟弟“帮帮忙”,叫我继续为他们订报。那几天,是我作为党报党刊发行员有生以来最难以入眠的时光。作为一名发行员,怎么能够为一己之私,剥夺了罗叔夫妇既足不出户,又能获知天下信息的权利?在自责中,我立马收集几天来的《百色早报》给罗叔罗婶送去,并向他们道歉。
9月22日,农历八月初十,是罗叔七十晋三的好日子。古稀之年,他还热衷与《百色早报》一路同行,我在佩服之时,也见证了《百色早报》在广大读者的关爱中茁壮成长。对于这份情缘,我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只有深深地祝福。
新闻推荐
“互联网+农户”创业模式初显成效,村民网上销售火龙果,快捷还省时省心 “客户在网上下单,我们在村里发货”□本报记者 李海雁 通讯员 李 媛 文/图 50岁农民网
梁日础在护理火龙果苗
11月24日,题为“架设信息通信桥梁
助力农村经济发展”的广西“宽带村通...
田东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田东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