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青少年职业教育扶贫,是实现***、精准脱贫目标的一个有力保障,可以带动贫困家庭脱贫,意义重大。近年来,百色市通过职业教育普惠政策与特惠政策相结合,让贫困学生愿意接受职业教育,使所有贫困家庭的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新闻加点料:
全市共创办16个
职业教育扶贫助学班
为了能够更精准地帮扶贫困家庭,中共百色市委、市人民政府围绕职业教育***,以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为主要对象,采用干部跟踪扶助的方式,落实到每个贫困户,抓好贫困家庭每户一人的职业教育就业扶持,以实现“上学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为目标,以对接产业企业需求和贫困家庭子女就业为办学方向,办好一系列职业教育扶贫助学班,不断探索职业教育***新路子。
2011年7月,市政府成功创办国家教育扶贫试点项目,委托田东职业技术学校承办“百川励志班”。同年,创办扶贫“巾帼励志班”、“506职业教育扶贫班”等,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成为百色市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方式的新亮点,得到国家发改委、自治区发改委、自治区教育厅的高度肯定。
为进一步扩大职业教育扶贫助学规模,2014年,百色市人民政府出台《百色市职业教育扶贫助学计划总体方案》,以“9+3”免费教育工程与***的有机结合为出发点,全面实施职业教育***。目前,全市共创办16个职业教育扶贫助学班。到2017年,实现1.7万农村新生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获得一技之长并稳定就业,带动1.7万个贫困家庭脱贫致富。
免学费
圆广大贫困学子继续就学梦
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广西对所有中职学生免学费。来自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护理普通班一年级学生黄彩香,便是这一政策的直接受益者之一。
2015年6月高中毕业后,黄彩香一度很迷茫,分数虽能填报普通大专,但一年7000元的学费让她不知如何向父母开口。“弟弟刚上小学六年级,父母又常年腰痛,干不了太多重活,”黄彩香说,“可是就这样放弃上学的机会,我又不甘心。”黄彩香一家以三分田地种植玉米、稻谷为生,生活很是贫困,在她还未高中毕业前,曾几次因学费的问题想辍学,但父母坚持让她读完了高中,可是大专院校昂贵的学费让黄爸黄妈对着女儿的高考志愿表深感无奈。
在黄彩香迷茫的时候,偶然听说如今就读中专可全部减免学费,一直想学护理专业的她便和家里商量,并报读了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父母一开始觉得我可以报一所专科院校,却因为家里的原因读了中专学校,对我有些愧疚,”黄彩香说,“但做护士一直也是我的理想,加上学校有高考班,我打算再报名参加成人高考。”对于理想的学校,黄彩香说想报考右江民族医学院。2015年9月入学后,黄彩香还申请了国家助学金,得到了一个学期1000元的生活补助。黄彩香所在的班上,60名学生里有10名学生获得该项补助。
助学班
***助特困生完成学业
“原来在田东三高读了一个学期,高中的学习对我来说很吃力,每次考试考不好就特别内疚,觉得对不起父母,心情也不好。”田东职业技术学校“上海芬芳巾帼励志班”学生班英科告诉记者,2014年,一度想辍学去广东打工的她在初中老师的推荐下,进入该校就读幼师专业,因为成绩优秀,被分到“上海芬芳巾帼励志班”。今年7月即将毕业的她,还想继续深造,报考一所大专或本科院校。
“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地无三分平,群众困难多。”这是田东县作登瑶族乡石湾村的真实写照,一直以来当地群众靠在石缝地种玉米维持生计,人均年纯收入仅1000余元。班英科的家就在这个贫困村里的敢灵屯,父母是普通的农民,家里的生活很是艰苦,何况还要供一个孩子读书,这也是班英科一度想辍学的主要原因。而在机缘巧合下,辗转前往田东职业技术学校就读的班英科不仅得以继续学习,也重新收获了自信。
“我在这里读书学费是全免的,开学只交了200元班会费,我每个月还有300元的助学金。另外我在学校里勤工俭学,打扫学校卫生,每个月还有200元的补贴,基本不用家里出钱。”班英科乐呵呵地说,“我还省下了一些钱给妈妈补贴家用。”说到所学的课程,班英科更是掩不住喜悦,“高中都是以文化课为主,但在这里我们学到真正的技术,像我所学的幼师专业,有音乐、舞蹈、绘画、钢琴等专业课,每一天的学习都让我觉得很开心。”
班英科告诉记者,她所在的“上海芬芳巾帼励志班”学前教育专业,班上25名学生主要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初中毕业生,每人每年可以获得3000元的生活补助。除了班英科所就读的这个专业,田东职业技术学校还有“百川励志班”,每年资助500名学生,每生每年资助2500元;“海南成美巾帼励志班”和“上海芬芳巾帼励志班”一起共资助100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每生每年资助3000元;“加拿大协力文更班”资助45名电子电器应用专业学生,每生每年资助1500元。贫困学生在校期间全部享受免学费政策,学校免收学生的住宿费和水电费,品学兼优的学生还可获得奖学金。同时学校充分利用引企入校这一平台,组织贫困生利用课余时间到电子厂、汽修厂、服装厂、幼儿园等校内企业学生专线打短期工,获取生活补助费,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与此同时,学校积极对接高职院校,先后与区内外高职、本科技术应用型大学合作,采取“2+3”或“3+2”联合办学模式,为中职生深造搭建直通车。现已有78人进入高职院校深造,有71名学生进入北京应用技术大学全免学费就读。据统计,近3年来,该校贫困生就业率达98%,很多学生已经成为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如2007届模具专业学生麦丽婕,毕业后应聘到浙江纤美缝纫有限公司,年薪达15万元,真正实现了“读书一人,带富一家”的教育脱贫目标。
新闻推荐
阿建和阿设兄弟俩自十八九岁就加南下打工,如今已有十三四年了,可他们仍然穷得叮当响,老婆嘛,“八字”也没见一撇。为此,他们年迈的母亲没少唠叨。
 ...
田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田东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