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新闻 会宁新闻 靖远新闻 景泰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白银市 > 会宁新闻 > 正文

自谋生路,会宁一残疾人摆摊修鞋“养活”自己 身残志坚,县城租房陪侄女侄子读书12年 “只要活着,就不想拖累别人”

来源:兰州晨报 2012-05-02 16:18   https://www.yybnet.net/

艰难地取放修鞋工具。

他自己因残疾无法走路,却用轮椅接送侄儿上学,风雨无阻;在政府的帮助下他衣食无愁,但仍坚持每日摆摊修鞋,用残疾的身体实现自己的价值。这位名叫张国胜的会宁残疾人,用他的行动感动着更多的人。

一个残疾“父亲”的一天

这是会宁县城南关小巷最深处的一间普通出租屋,只有9平方米,张国胜和侄儿、侄女租住在这里。房间太小,里面支了高低床,加上做饭的灶台,落脚的地方就很小了。

清晨6时,张国胜准时掀开被子摸黑下了床。黑暗中摸到了床边的拐杖,来不及洗漱,他摸索着来到灶台前坐下,准备给侄儿侄女做早餐。

因厨艺不高,之前的早餐只是开水泡馍,但今年侄女要参加中考,为了增加营养,早餐变成了荷包蛋。这时,侄女起床了,并喊醒了侄儿。侄女今年上初三,侄儿才上幼儿园。

吃完早餐,侄女自个上学去了。

清晨7时30分,张国胜双手拄着拐杖,倾斜着身体,拖着一条残疾的腿,缓缓地移到门前的轮椅旁。背着书包的侄儿爬到轮椅的座位上,靠着后背站着。张国胜扶着轮椅的把手,将拐杖放在轮椅上,然后挪动身体吃力地坐上轮椅,站在他身后的侄儿抓紧了他的肩膀。

就这样,张国胜载着侄儿张宝,在咯吱咯吱的轮椅声中出发了。

在狭窄的巷道,他控制着轮椅,转了好几个弯来到马路上。穿过马路,就是张宝就读的春苗幼儿园。张宝跳下轮椅,和大伯说了再见后就蹦蹦跳跳地进了幼儿园。送侄儿上幼儿园的任务完成了,张国胜开始了自己的工作——在不远处的南关什字摆摊修鞋。

因行动不便,他把修鞋的工具寄存在附近的一家门房外。他从轮椅上慢慢地移下来,一只手拄着拐杖,半个身子靠着轮椅,然后拿起修鞋的工具袋,一件件放到轮椅上,然后再坐上轮椅,摇着轮椅到每天摆摊修鞋的地方。

早上来修鞋的人不多,很快到了中午时候。张国胜让旁边修鞋的人给他看摊,他摇着轮椅又到幼儿园,接侄儿回到出租房,侄女也回“家”了。

坐在灶台前,削土豆、下面条,一锅洋芋面很快出锅了。就着一盘咸菜,张国胜和侄儿、侄女10分钟的时间就一锅面见底了。

下午2时,和早上一样,张国胜又送走了侄儿来到修鞋摊前。

到下午5时30分收摊时,这一天他总共挣了11元。

活着就不想拖累别人

今年50岁的张国胜来自距县城40公里的党岘乡。3岁时他因小儿麻痹症左腿残疾。

但就是这样一位自己连路都不能走的人,硬是凭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读完了初中。张国胜告诉记者,小时候要去离家五六公里外的小学上学,还要翻一座山,平常学生得走一个小时,而他要比其他学生多一倍的时间。小学毕业以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初中,因叔叔在中学教书,他就在叔叔的照顾下顺利地读完了初中。

他上学的时候也是有梦想的,他说他想当一名医生,治病救人,为他人减少痛苦。可是,由于种种原因,残疾的他不得不放弃继续求学的机会。

他开始拄着拐杖放羊,以此减轻家庭的负担。但是后来,因过度劳累,以及生活条件不好,他的左腿残疾越发严重,最终连放羊的活都干不了了,他开始学习修鞋。

“我就是想靠自己的能力活下去,不想给父母和兄弟们添负担,只要活着就不想拖累别人。”张国胜时不时重复着这样一句话。

张国胜修鞋已15年了。刚开始在县城修鞋的时候很难,连续40天没有揽到一件活。他的房租、面粉、煤油炉和锅碗都是赊欠的。熬过了艰难的一段时期,生意好转,他还清了欠账,后来有了轮椅,慢慢在县城立足,自己挣钱生活。

“修鞋是我的第二起跑线,我没有拖累父母和兄弟,比沿街乞讨的要好。”

陪侄女侄儿读书十二年

张国胜弟兄三人,他是长子,有两个弟弟。他目前陪读的侄女和侄儿是大弟弟的孩子。

张国胜告诉记者,当年他在县城修鞋,有一次回老家,家里的人都下地干活去了。当时家门紧锁,他进不了门,只有3岁的侄女在家门口玩耍。侄女看到他回来,很是高兴,看到大伯长途劳累,就从墙脚下一个用于排水的洞里爬进去,从家里拿了一杯水给他喝。

“我当时很感动,那么小一个孩子,对我这么好。” 考虑到侄女到上幼儿园的年纪了,而他们所在的地方没有幼儿园,小学也离家很远,而且农村的小学师资薄弱。为了让侄女从小接受好的教育,他就想带侄女到县城上幼儿园,一边修鞋挣钱,一边为侄女陪读。

就这样,他带着侄女一边修鞋,一边陪读。从幼儿园到小学,从小学到初中,后来,有了侄儿,也就顺理成章地陪着侄儿和侄女一起陪读。

“我已陪读12年了,能陪到什么时候就什么时候。既然选择了,就要坚持下去。”张国胜介绍说,他的侄女现在读初三了,成绩还不错。

张国胜很尽力地照顾着两个孩子,虽然他弟弟会每学期给一定的生活费用,但是他修鞋所挣的钱,也几乎全都花在两个孩子身上了。

“我是五保户,每年政府补助2000元,要是在农村生活也就够了,但是,在我能生活下去的情况下,我想活得更有价值。尽自己的力,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苦一点、累一点,我也心甘情愿。”

文/图本报记者 张鹏翔

新闻推荐

记者张鹏翔会宁县老君坡乡三名村干部利用职务之

本报讯(记者张鹏翔)会宁县老君坡乡三名村干部利用职务之便,共同侵吞公共财物36750元。7月19日记者从会宁县法院获悉,鉴于三被告人认罪态度较好,积极退赃,最后均判处三人有期徒刑2年6个月,宣...

会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会宁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自谋生路,会宁一残疾人摆摊修鞋“养活”自己 身残志坚,县城租房陪侄女侄子读书12年 “只要活着,就不想拖累别人”)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