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正楠
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白银市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扶贫攻坚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自2013年以来,白银市率先在全省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去年又全面开展以“百村美丽、千庄整洁、水路房全覆盖”为主要内容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行动,积极打造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因地制宜实践探索让农业成为有奔头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美好家园的新路子。
幸福民乐勾勒美好生活
黄河之滨传承农耕文化,幸福民乐演绎西部风情。走进白银区四龙镇民乐村,映入记者眼帘的是村里的水泥硬化道路如网交织,纵横交错;一盏盏路灯笔直挺立,整齐明亮;规划整齐、粉刷一新的农家小院坐落有致,庄前屋后到处都很干净整洁。村里的文化广场上,村民们在惬意地打球、健身。
一个特色鲜明、别具风格的美丽民乐,让村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四龙镇民乐村通过整合扶贫、一事一议、住建等各级财政专项资金,促使各类建设项目向村里重点倾斜、集聚。深入开展以清柴草、清杂物、清粪堆,治乱弃、治乱排、治乱建,改厕、改圈、改灶为内容的“三清三治三改”环境综合整治。栽植各类绿化树种3800株,基本实现村旁、路旁、水旁、宅旁的绿化全覆盖;依托 “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特色采摘、农家餐饮于一体的田园风情游,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美丽乡村。
立足地方资源优势,民乐村大力发展红富士苹果种植、“农家乐”特色旅游。全村发展优质红富士苹果526亩,“农家乐” 57户,鱼池280亩,逐步形成以种植为基础,农家乐休闲旅游为重点的产业经济。
民乐村是去年白银市全力打造的全市首批1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之一。白银市借鉴浙江吉安、陇南康县等省内外先进典型,2014年从各县区筛选出两个代表村——会宁县八百户村、道口村,靖远县庄口村、张滩村,景泰县龙湾村、青城村,白银区民乐村、白崖子村,平川区吊沟村、枣园村,实现净化、绿化、硬化、亮化、美化“五化”同步推进建设美丽乡村。
数据显示,1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省市县三级投入财政奖补资金3000万元,其中每村300万元,实施项目71项;共整合项目95项,投入整合项目资金1.24亿元。硬化村内道路126条、73.88公里;改建(粉刷)农户庭院1478户、7.53万平方米;衬砌村庄内水渠56.76公里;新建村内公共场所1.27万平方米;新增自来水入户1944户,各村实现安全饮水全覆盖;10个示范村庄“四旁”植树9.66万株,绿化率均达到35%以上。
自2013年以来,白银市委、市政府以持续整治农村环境为切入点,深入推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行动。先从条件较好的沿河、沿路、沿川“三沿”区域抓起,打造环境整洁村。从去年开始,白银市还在69个乡镇每年建设两个环境整洁村。第一批筛选138个环境整洁村,以集中治理柴草乱放、粪土乱堆、垃圾乱丢、废旧农膜乱飞、尾菜乱弃、乱搭乱建、乱贴乱画、残垣断壁零乱等“八乱”现象为建设内容,全面推行“四清”常态化,当年投入村庄整治资金2.8亿元,其中市、县财政1620万元,项目整合2.49亿元,群众自筹1470万元;共清垃圾18.6万方、清杂物1.9万方、清残垣1万余处、清庭院6.9万户;增设垃圾点520处、垃圾箱1130个、垃圾清运工具138辆、垃圾填埋场75处。一个乡村环境卫生保洁考评、保洁员管理、垃圾收集处理的运行模式已在全市基本形成。
提速达标亟须破解难题
白银是工业城市,但全市乡村人口占78.96%,居住在699个行政村、2000多个相对集中的村庄。与城镇相比,白银农村人居环境较差,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有关数据显示,白银市基本实现安全饮水村、村内主道路基本硬化村的比例分别为70.1%和69.1%,中心广场、文化活动室、标准卫生室、健身器材等配套基本齐全的村级文化阵地有362个、仅占51.8%。农村生活垃圾收集拉运、污水管网排放等设施完善的村达不到10%。再加上农村建设规划滞后,一些村庄布局无序、重建轻管,农业产业支撑能力不强,农民持续增收难度较大,农民群众改善人居环境的内生力量薄弱,建设美丽乡村对项目投入依靠程度很高。
随着经济的发展,白银市农业污染比较严重,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白银每年农膜覆盖220万亩,使用量约2万吨,回收率仅为75%;每年化肥使用量17万吨,农药800吨,有效利用率不高,造成土壤水质污染;每年产生的260万吨秸秆,平均利用率仅有70%;全市蔬菜年总产量达128.8万吨,其中尾菜占38万吨,处理率仅为27.5%。
白银市气候干燥、降雨偏低,植被稀少,生态环境复杂多样而且十分脆弱。全市平均林木绿化率14.12%,比全省美丽乡村村庄绿化率考核指标最低标准35%,低20.88个百分点。这些不利因素严重制约着美丽乡村建设。
大力探索推进建设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对白银市来说,需要探索走出一条欠发达地区“农村美起来”的新路。
围绕到2020年,全市建成10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1000多个环境整洁村庄“百村千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目标,白银市坚持每年建设10个以上美丽乡村示范村,150个左右的环境整洁村。
为此,白银市继续按照“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的思路,以县为主,把以工代赈、小城镇建设、土地整理、造林绿化等涉农资金统筹起来使用,最大限度发挥资金效益。通过落实奖补政策,市、县各级确保同比例配套建设资金落实,并逐年提高投入比例。积极引导社会投资,探索社会化、市场化融资办法,通过村企共建,吸引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广泛参与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对集中投入打造的美丽乡村,继续抓好扫尾工程建设,着重加强长期运行管护,始终保持美好标准。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白银市还将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坚持着眼长远、规划引领,新村重在建,老村重在改,古村重在保,兼顾现实需要和长远发展。白银市还提出,根据全市沿黄老灌区、高扬程提灌区、干旱半干旱山区村庄的实际情况,稳步推进建设计划,不大拆大建、不套用城市建设标准、不拘泥于统一模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今后,白银市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将以满足农民日常生产生活需要为重点,不断完善提升教育、卫生、文化、商业网点等公共服务水平,达到活动有场所、学习有阵地、购物有网点、看病有保障、五保有供养的“五有”标准。通过大力培育种植、养殖、文化、旅游等致富产业,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合作经济,拓展群众增收致富门路,既让农村美,更让农民富。在保护自然生态的前提下,充分依托和有效利用现有林木、草地、河道、农田等生态元素,让乡村融入于美丽的自然风光之中。通过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和村规民约,引导农村形成“民风朴实、文明和谐,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明礼诚信、尊老爱幼,勤劳节俭、奉献社会”的良好风尚。
新闻推荐
陶政聪瞄准市场不断创新推出新产品,让甘肃亿维电力变压器有限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地发展壮大。甘肃亿维电力变压器有限公司紧盯国家的“节能”降耗政策,推出的节能型、低噪音、智能化的SH15...
靖远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靖远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