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村民刘先生挖出的抗日时期的炸弹。白银市公安局供图
本报讯(记者乔斌)近日,靖远县一村民刘先生在南华山挖树坑时,铁锹碰到一个金属硬物,当刘先生扒开泥土时发现了一个长约30厘米的铁疙瘩,外壳已锈迹斑斑。刘先生怀疑其为炸弹,立即报警。据警方介绍,这枚炸弹可能是抗日战争期间日军遗留下来的。
炸弹虽已腐蚀但仍可能爆炸
靖远县城关派出所民警赶来后初步判断,这是一枚飞机触地航空炸弹。随后赶来的甘肃久联爆破公司专家鉴定,该枚炸弹为1938年11月侵华日军从山西运城起飞轰炸靖远时遗留的。因落入软泥中而未引爆,如遇到较大的外力,仍有爆炸的可能。
专家告诉记者,这枚炸弹经受了长时间的雨水浸透和腐蚀,现在只要不对它进行高温加热和剧烈敲打,炸弹总体是安全的,不会爆炸,但里面的炸药至今应该尚未失效,一旦引爆仍具有很强的杀伤力。“所以,不能掉以轻心,也不能剧烈晃动,只能靠人工一点点挖出来,并且每一步都要小心翼翼。”专家告诉记者。
为消除隐患已成功引爆
专家建议采取雷管引爆的方法处置这枚炸弹,爆破地点应选择在一处偏僻的山坳里。日前,随着爆破员启动引爆装置,只听一声巨响,山坳间冒起浓烟,炸弹被成功引爆。
采访时,刘先生告诉记者,他以为是一枚不会爆炸的“哑弹”,但听说有可能爆炸时,想起挖弹的情形,他感到后怕了。专家介绍,若挖到这类物品,要轻放,避免引起爆炸,随后远离,看护好现场并报警,交由警方处理。市民不要擅自进行处理,以防发生危险。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朱德军)从5月份开始,白银市“营改增”试点工作全面推开。据统计,截至5月1日15点30分,全市6个办税服务厅代开增值税发票11张,金额91083元。试点纳税人自行开具增值税发票39张,金额44...
靖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靖远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