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园里建起塑料大棚种植花卉,把大棚办成服务学生的实践基地,这样的特色教育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新鲜的牛事。可喜的是,这样的好事就兴起在白银市特殊教育学校。
6月18日,记者慕名走进白银市特殊教育学校的两座塑料大棚,实地感受了大棚实践基地给该校25名高中同学带来的特色教学成果。
图为学校塑料大棚里色彩夺目的花卉。
本报记者张虎文/图
塑料大棚建起课堂实践基地
夏日的市特殊教育学校,花木葱茏、校园幽静。位于学校西南一角的两座塑料大棚,格外引人注目。大棚门口“掌握实践技能,美化生活环境”的标语直映眼帘。走进塑料大棚,花香四溢、满目芬芳,分列在两侧成百上千盆的花卉色彩鲜艳,让整个大棚成了一片花卉的海洋。
市特殊教育学校职业高中技术班教师杨振宇告诉记者,大棚里的花卉现有四季海棠、凤仙、吊金钟等10多个品种,共计2000余盆花卉。“学校自今年开办花卉课堂以来,职业高中技术班的学生们兴趣浓厚,动手能力明显增强,部分高二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花卉扦插技术。”听着杨振宇老师的介绍,记者对市特殊教育学校的特色教育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记者了解到,2015年经市发改委立项拨款25.6万元,学校出资8万元,开始投建塑料大棚。2016年,共计占地800平方米的两座塑料大棚拔地而起,以学校合作企业的形式让市特殊教育学校有了课堂实践基地。据杨振宇老师介绍,学校校职业高中技术班现有高一、高二两个年级,共25名同学。“学校通过与榆中天盛花卉合作社合作的形式,学校出地方,合作社出技术,让塑料大棚培成了同学们的课堂实践基地。”杨振宇老师告诉记者,大棚课堂实践基地科目专门为高中两个年级的25名同学开放,专门教授花卉培植、扦插、看护等知识,两座大棚的功能分设为花圃培植和花卉看护,每周4节课的课堂极大地丰富了25名同学的课堂。
花卉培植唱响特色教学旋律
采访中记者得知,课堂实践课程是一门以贴近学生现实生活、注重社会实践为主题的特色教学课程。今年以来,市特殊教育学校从充分利用学校优势、挖掘教育资源、将学习与生活融入综合实践活动课为切入点,开展起了具有学校特色教学内涵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实践活动课堂充满了花香草韵。
“在花卉扦插过程中,同学们要认真观察。凤仙扦插要想成活,必须由根部从下到上找到第二个叶子,找到扦插点……”在专门培植花卉的另一座塑料大棚里,杨振宇老师每为同学们讲授一句,职业高中技术班的班主任秦兴红随即用手语的方式向孩子们进行意会翻译。
“特殊教育学校的同学,在学校老师们的眼中就是我们自己的孩子。有些同学虽然不能说话,但内心世界却很美好,在花卉课堂上表现得也很出色。有位同学用口语告诉我,他毕业了要回到父母身边,在靖远县刘川镇自家的塑料大棚里培植花卉。”班主任秦兴红老师告诉记者,丰富多彩的花卉课堂让同学们在实践中品尝到了劳动成果的滋味,领略到了充满“花草芬芳”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无穷魅力。
记者了解到,目前市特殊教育学校的花卉课堂采取合作社提供苗木、花肥、培植技术与学校老师教授以及学生动手的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们的课堂知识面。“从我们本学期花卉培植实践课堂开办以来,25名同学分4个环节已经成功扦插培植出以凤仙花卉为主的4茬花卉,目前培植成功花卉已过2000株,扦插培植率达95%。学生们已初步掌握了培植花卉的名称、特质、产地、种植方法、价值等知识和嫁接、培育新品种等花卉培植技术。”杨振宇老师告诉记者,学校开办花卉培植综合活动实践课程的初衷就是为了拓宽知识面、提高社会能力、锻炼品质、陶冶情操,尽情发挥出了其特有的魅力和异彩。“同学们在花卉培植课堂上,不仅要动手,还要动口、动耳、动眼、动脑。我们学校植花养草,不单是为了观赏,更要打开孩子们心灵的窗户,让他们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世界的精彩,在毕业后多一条就业渠道,多一份自身价值。”
记者感言:
市特殊教育学校办起的两座塑料大棚,让记者感受到了花卉姹紫嫣红的美。而学校高中职业技术班25名学子扦插的2000株花卉,更让记者感受到了学生们心灵手巧的美。闻着散发着温暖怡人的花卉,记者由衷为市特殊教育学校花卉课堂的勃勃生机和无限活力点赞,更为学校的特色教育而高兴喝彩。
图为负责给职业高中技术班讲授花卉培植课的杨振宇老师。
图为两名同学正在思考花卉课堂讲授知识。
图为学校职业高中技术班师生们正在实践花卉扦插技术。
图为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塑料大棚外景。
图为学校职业高中技术班师生们的花卉培植课堂。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宋秉棣)7月8日上午,在第二十二届“兰洽会”重点项目签约仪式上,靖远县与北京春晖医管集团成功签约,签订了总投资17.5亿元的靖远县中医院、康养院医养结合建设项目。至此,靖远县在本...
靖远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靖远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