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蚌埠 今日五河 今日固镇 今日怀远
地方网 > 安徽 > 蚌埠市 > 今日固镇 > 正文

负重前行的乡村医生

来源:蚌埠日报 2020-03-14 07:11   https://www.yybnet.net/

3月10日上午,村医吴娟向前来巡查的燕山乡卫生院院长彭德利汇报工作。村医吴娟在卡点给村民测量体温。小蚌埠镇赵宋村村医王保鲁给村民送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再一次让散落于成千上万个村庄里的乡村医生挺身而出,为防疫抗疫献智献力,鞠躬尽瘁。而当我们有意识地把目光聚焦到这个群体发现,“非常”时期冲锋陷阵的乡村医生,在“日常”的默默付出中却遭受着难以言明的苦楚:尴尬的半农半医身份,难以提高的社会保障水平,青黄不接的人才队伍现状,看不到希望的职业前景……正因为此,去年不断有媒体曝出某些偏僻村庄出现弃医从商、弃医打工的村医流失现象。

蚌埠现有923个村卫生室、近2000名村医,他们当前的职业魅力尚没有因为同行的不断“出走”而明显提高,但他们坚信,经过新冠肺炎一疫,村医的生存境遇或会被相关部门重新检视,更加重视,得到改善。

一对村医夫妻的抗疫自白

◎义无反顾、责无旁贷地站到防疫第一线,当好百姓守门员

◎一停、二问、三消、四测,24小时守护村民生命安全

◎舍小家顾大家,已经连续工作50多天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它的开场带给世人太多惊骇,也带给世人太多伤痛。

起初,我们夫妻俩只是从新闻中零零星星地看到关于武汉新冠肺炎的报道,并没有太多关注,直到1月21日,记得当天下着零星小雨,我们突然接到乡卫生院紧急会议通知,职业的敏感让我们开始警觉。果不其然,当天会议传达的内容是:乡医村医均不得擅自接诊发热病人,所有发热病人必须做好登记后送去二级以上医院首诊。

两天后的1月23日,我们又接到紧急会议通知——区卫健委主持召开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部署会议。会场上,每个参会人员都被要求按规范戴上了口罩,眼神中闪烁着担心和焦虑,丝毫没有即将过年的喜悦和开心。大年初二,乡领导带领全乡医务工作者和村干部,又集体开了个“军令状”大会,紧张气氛一直笼罩着会场,挥散不去,令人终生难忘。

情况紧急,我们清楚地知道,作为乡村医务工作者,必须义无反顾、责无旁贷地站到防疫第一线,当好百姓守门员。

一份份文件,一条条指示,一项项工作,我们和同事一起逐项落实,跟村干部一起挨家挨户摸排信息并做好登记,同时还抽出时间为村民解决部分基础医疗问题。

随着新冠肺炎确诊病人的数字不断攀升,我们每个冲在一线的干部群众都紧绷着神经,牢牢坚守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后来,包括我们在内的所有从入户摸排、体温监测等具体事项中抽身出来的村医,都被安排到村口卡点和村干部、志愿者一起执勤,一停、二问、三消、四测,24小时守护村民生命安全。

夜里是真的冷啊!气温低至零下五摄氏度,大风呼呼地刮。我们牵挂着独自留守在家里的孩子,吃饭了没,睡了吗,冷不冷,怕不怕。“每天都是我一个人,好孤单啊,你们什么时候能陪我一起吃饭?”孩子的埋怨在非常时期只能放在一边。我们告诉他:疫情一天不结束,就有很多人不能和家人团聚,为了疫情早点过去,我们更应该一起努力,你守好家,我们站好岗,这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冰雪融化了,春天还会远吗?加油吧所有人,明天可期,愿我们早日摘下口罩,微笑地面对春暖花开。

——以上文字,出自蚌山区燕山乡孙家圩子村村医吴娟及其丈夫——洼张村村医陆甲之手。疫情当前,他们夫妻二人双双战斗在乡村“疫”线,为守护村民生命安全“舍小家顾大家”,已经连续工作了50多天。

3月10日上午,记者在001县道与孙家圩子村三岔口的卡点处,见到了正在和村干部、志愿者一起执勤的吴娟。

“我们这个卡点看上去是不是很‘拉风’?”循着她的话记者看到,空旷的路口撑着一个没有围挡的红色顶篷,顶篷下摆着两张长条桌、六把办公椅、一只小喇叭、一个喷雾器和一支额温枪,顶篷四周是几块被拉拢来遮挡风雨的宣传展板和横幅。

“难是难了一点,每天风吹日晒的,人人出现了‘口罩脸’,但也没什么好计较的。夜晚真是冷得扛不住了,就钻到私家车里暖和一会。”吴娟说,特殊时期,办法总比困难多。

交谈中记者了解到,吴娟是一名80后医生,2002年毕业后进入燕山乡卫生院工作,后来结识了同一系统的老公陆甲。2004年,两人回陆甲老家开了家“夫妻店”——洼张村私人卫生站。去年8月,两人响应区卫健委号召,关停了卫生站,正式加入到国家基础医疗队伍中,成为孙家圩子村和洼张村村医。

“成为村医不到半年就遭遇了这场疫情,我和我的另一名同事轮流倒班,一边在卡点处宣传防疫抗疫政策和行为规范,扼住村民进出的‘咽喉’,一边上门为特殊人群量血压血糖、测体温、办健康证,服务村民小毛小病和复工复产,一切工作都挺顺利的。”吴娟说,虽然每天的工作都很琐碎,上班时间也很长,但是,比起疫情严重的地方,还谈不上多辛苦,“作为一名乡村医生,服务疫情防控大局是我们应尽的义务;作为一名党员,在人民群众需要的时候冲锋在前更是我们应担的责任。”

在疫情防控中,像吴娟这样有觉悟、执行力又强的乡村医生,蚌埠还有近2000名。淮上区小蚌埠镇赵宋村村医王保鲁,藏住老母亲突然离世的悲痛,每天守在卡点为村民测量体温、讲解防控知识、交代居家隔离注意事项、做好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工作,并自费购置了20套防护服送到医护前线;包集镇高庄村村医张宏,拄着双拐也要上门为外地返乡村民监测体温,为贫困户免费体检……

他们奔走在广袤农村,既是乡村医生,也是健康管理员、防疫宣传员、返乡排查员。他们为全市200多万农民乡亲坚守岗位,牢牢筑起“最后一公里”安全防线。

一个青黄不接的基层群体

◎极少有年轻医生愿意充实到基层医疗队伍中

◎村医后继无人、青黄不接的矛盾已经在很多乡村暴露

◎收入低、风险大、身份认定难、社会保障弱、职业前景不明成掣肘

受疫情影响,燕山乡卫生院彭德利院长自腊月二十七至今,同样没休过一天。10日上午,记者在孙家圩子村口巧遇了独自开车前来巡查的彭德利。虽然戴着口罩和帽子,他两鬓上的白发还是很抢眼地露了出来,眼神中满含倦意。

他告诉记者,近两个月以来,燕山乡卫生院所有工作人员除部分承担培训指导、报表填写人员外,全部下沉到村庄以补充村卫生室力量,同村医一起承担如下工作:配合村委会对返乡人员进行摸排;在各村卡点值守、指导咨询、测量体温;对外地返乡人员、本地发热患者及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密接者进行追踪随访;对确诊或疑似家庭及居住环境周围进行消杀等。

“重要时期卡点值守需要24小时全天候,人手不够怎么办?我们的医生常常是下了夜班,回家稍稍休整后再接着回卡点上白班。”彭德利介绍,燕山乡下辖19个村,有3.5万人口,所有村卫生室的村医加起来不过27名,大多数村庄是一两千人口、1名村医,“想倒个班都倒不了”。

在彭德利的记忆里,他自2003年进入燕山乡卫生院工作至今,除了区级层面将部分“个体医生”收编入村外,还没有年轻医生充实到基层医疗队伍中,而在现有的村医队伍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村医和他年龄相当,“再过两年就要退休了”。

在固镇县石湖乡陡沟村,当前村医的难题还不在于青黄不接,更在于严重稀缺:全村4200多人口只有1名村医,这样的村医配比堪称“可怜”。

“如果按照每千名农村人口至少配一名村医的标准计算,我村村医缺口在3人以上。”驻村扶贫第一书记童俊杰告诉记者,陡沟村之所以顺利脱贫摘帽,主要得益于“农粮驿站”产业扶贫,相较之下,健康扶贫的短板比较突出:“健康扶贫的一项工作是‘351’和\‘180’的政策保障,另一项工作是贫困户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送药上门服务,后者是最耗时费力的工作,一个村医,既要坐诊,又要上门给贫困户体检、送药、登记,一般村民找不到村医坐诊就有意见。一个字,难!”

童俊杰坦露,去年,他曾费尽心思让本村一个贫困家庭学护理的大专生到村医务室工作,几个月后人家就去了县医院,“医学院毕业的,哪有愿意来农村上班的?”

年轻力量的长期缺位,一定程度上成为村医队伍“两低一高”(学历低、执业资质合格率低、年龄高)的主要原因。有资料显示,怀远县淝南镇共有村卫生室17个,在岗村医包括8名已到龄返聘村医和3名护士,共计35人,其中仅有3人能够熟练操作电脑;五河县50岁以上村医占60%以上;固镇县现有村医450人,但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仅有112人,大部分只是持有乡村医生执业证书,计有328人。

事实上,村医资质低、后继无人、青黄不接的矛盾已经在很多乡村暴露,甚至“零村医”村庄也大有所在。有关这点,从去年安徽省选派优秀医疗人才深入省域村医“空白村”驻村帮扶的举措就可以看出来。

据了解,去年7月初开始,安徽省启动“百医驻村”健康扶贫工作计划,从省、市公立医院选派业务过硬的医生对口帮扶村医空白村,时间为2年。选派的医生不仅要为驻村百姓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还要通过传帮带,培养村卫生室接班人,以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蚌埠三院副主任医师王建生和李勇,就是去年被选派驻村的“新村医”成员。3月9日下午,正在黄山市休宁县源芳乡渔林村工作的王建生在电话中告诉记者,他所驻的村是山村,地广人稀,卫生室是按全省要求统一配建的,有诊疗室、治疗室、药房、健康教育室,属于硬件齐全、人员奇缺的“零村医”状态。“要知道,乡村医生承担着公共卫生防疫、传染病、疫情上报等公共卫生服务职责,如果没有乡村医生,一旦村里发生大的传染病疫情,将无法精准上报,延误最佳处理时机。”他说。

然而,收入低、风险大、身份认定难、社会保障弱、职业前景不明,都是村医群体成长壮大的掣肘因素。

去年,蚌埠市在一份报送省政府信息办的材料中也对村医面临的主要问题作出客观总结:一是半医半农的身份状态导致养老难以保障,不能与体制内医务工作者享受同等待遇;二是高学历、高资质的专业人才匮乏,导致农村医疗服务水平整体不高;三是工作量与服务经费不匹配,导致村医工作积极性不高;四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导致村医职业环境较差;五是运行补助资金不足,导致村卫生室运行不畅;六是三级卫生服务网底的村卫生室无任何形式的医疗纠纷防范政策、医疗风险基金等,导致村医问诊风险大。

这些,或许正是很多乡村村医缺口大、要不来、留不住的共同原因。

一场“保补优训”的人才行动

◎建立退出村医待遇保障机制和多渠道补偿机制

◎新招聘村医与乡镇卫生院编制外医疗卫生人员同工同酬

◎用5年时间实施乡村医生培养轮训计划

“占绝对主流的基层医疗机构,却是最缺乏适宜型医疗人才的地方,这是医疗领域发展极度不平衡不充分的表现,必须采取行动。”说这话的是市卫健委副主任袁长江。在他眼里,加大基层医疗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力度已是当务之急。

现实中,借助“县域医共体”、“城区医联体”建设,探索“保、补、优、训”做法,已经成为蚌埠市稳定乡村医生队伍,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激发基层医疗运行活力的积极行动——

首先,“保”。对现任村医实行薪酬加补贴制度,确保收入待遇达到乡镇卫生院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对全市2014年底前已经退出村医岗位或在岗已年满60周岁的村医,出台《蚌埠市退出村医生活补助工作实施方案》,按其从事村医工作年限落实生活待遇,分类发放退出村医补助。从2019年开始,执行全省补助新标准,工作年限超过30年的退出村医按每人每月不低于528元补助。

其次,“补”。对全市923所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建立基本药物零差率补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村卫生室运行补助、一般诊疗费补助、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补助、基本医疗服务补助等多渠道补偿机制。在这方面,五河县行动迅速,仅2018年就拨付村级公卫经费1440.5万元,占乡镇公卫资金总额的50.33%。同时,村卫生室运行补助,由县级财政按每个村卫生室不低于3600元/年的标准,对日常运行发生的水电费、网络使用费等公用支出给予补助;一般诊疗费补助,按户籍人口人均1.5-2次和5元/人次的报销标准,进行总额预算控制。

第三,“优”。利用中央项目资金改(扩、新)建村卫生室,优化村卫生室的执业环境,同时,对新招聘村医实行“院派院管”,确保与乡镇卫生院编制外医疗卫生人员同工同酬。

最后,“训”。出台《蚌埠市乡村医生培养五年轮训计划》,让全市1200名乡医、1800名村医在五年内普遍接受与岗位需求相适应的知识和技能培训。目前,已完成600名乡镇卫生院骨干、900名村医的理论和实践技能培训,城市医务人员下沉到基层医疗机构开展服务的也达600余人次。

去年,袁长江曾带着对乡村医生问题的思考,专门深入固镇县刘集卫生院开展了一次实地调研。他认为,安徽省从省级层面为基层医疗机构统筹考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的培树之举相当明智,“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村医队伍的建设和发展”。

据介绍,安徽省早在2010年就探索推出医学院校订单式定向医疗人才的培养模式,如今,在经历5年高校培养、3年规范化培训之后,去年已经陆续在基层实践中发挥了作用。“刘集卫生院原有80多名医务人员,没有一个是科班出身,去年却一次性接收了6名定向培养的本科生,成功刷新了该院建院以来的历史。”袁长江据此分析,这种订单培养的人才模式运用在基层医疗机构,已经发挥出为基层输送人才、守住阵地、激发活力的积极作用。

紧随固镇之后,五河也启动了全科医生定向培养的试点工作。而为了防止身边偶有发生的“宁可赔付高昂的本科学费、规培费和毁约费也不愿下到基层”的临阵脱逃现象发生,市卫健委还计划就此提出“对选择沉入基层的订单医疗人才高看一眼、厚爱一分”的全套方案,比如,生活上关心——在工资待遇、子女教育、住房等方面实行政策性倾斜,让他们收入有保障、生活无后顾之忧;事业上关照——在科室建设、设备配置、学习深造、职称评定等方面予以政策性倾斜,让他们晋升有机会、发展有前途;在情感上关爱——在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学习环境等方面营造和谐氛围,让他们安心工作、放心作为;政治上关怀——在入党、升职上为他们创造空间,让他们在基层有奔头、有发展。

村医吴娟在接受采访时也坚定地表示,经过今年新冠肺炎一疫,村医的生存境遇或将会随着疫情的消散而被相关部门重新检视,更加重视,并最终得到改善。

“全中国亿万农村居民的健康,需要大批合格的乡村医生来守护,一个健全的国家医疗卫生体系,同样需要有坚实的基层力量做支撑。只有把乡村医生面临的生存与发展的问题解决好,让村医有希望、有奔头,有体面的收入和充足的保障,才能真正为实现健康中国添砖加瓦。”——这是卫健系统的心声,更是一线村医的呼声。

新闻推荐

固镇城关镇智慧农业助春耕

本报讯(记者庞贵军通讯员潘玉响)连日来,固镇县城关镇农村随处可见农民在田间运送农家肥,平整土地,或在温室大...

固镇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固镇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负重前行的乡村医生)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