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离不开的好书记”——沈浩的事迹在全省引起了热烈反响,也让广大农民朋友激动不已。不少农民读者结合自己亲历的农村选举现状,通过本报“两会民声”栏目发出心愿:“希望派沈浩式好干部到俺家乡来! ”
1月15日,在看了有关沈浩的宣传报道后,手机号码为152****7329的读者有感而发,给“两会民声”发来了短信:“农村现在像沈浩这样的干部不太多,希望省里能多派这样的干部到农村来。 ”记者随后通过“两会民声”平台发现,这样的呼唤代表了不少农民读者的心声。
怀远县唐集镇唐集村读者彭总芝说,村干部多数是本村人,裙带关系多,有好处一般首先想到自己的亲戚朋友,因此在低保、征地补偿等方面难做到公平公正。金寨县青山镇读者江小波则表示,现在村干部大多还是老一批基层干部,习惯按照老眼光办事。看了沈浩的先进事迹,就会明白他们与新形势下农民要求差距太大了!
和小岗村村民集体按手印强烈挽留沈浩留任相比,彭总芝感叹说,现在一些基层干部能做到不让老百姓不满就不错了。造成这种状况是什么原因?彭总芝认为,其根源在于农村选举不透明、不规范,导致最后当选的村干部并不是老百姓心里满意的干部。她告诉记者,现在农村一到选举时,就有候选人给村民家里送烟送糖,关系好的还要请到饭店吃上一顿。临泉县一名读者则反映说,一些候选人在当地家族大,到选举时就派几个亲戚往选票箱前一站,村民想不选他都难。枞阳县农民胡章国也表示,当选的村干部在当地要么有钱要么有势,真正有文化、能干事的人很难当选。
由于一些地方选举没有体现老百姓的真实意愿,干群关系不太融洽。因此,当看到沈浩的事迹后,一些农民朋友被深深地震撼了。 “沈浩关心群众,为群众着想,群众爱护他,这样的干部不仅仅党员干部要向他学习,我们农民都应该向他学习。 ”手机号码为137****4438的读者写道。彭总芝则建议说:“农民都盼望有能力带领老百姓致富的村干部,上级应该多派干部到农村来。 ”江小波不无羡慕地表示:“能碰到沈浩那样的好村官就是我们的福气! ”
本报记者 张玉芳
新闻推荐
怀远170万亩麦田“半夜机叫”全县6400台收割机“歇人不歇机”,日夜“奋战”
全县6400台收割机“歇人不歇机”,日夜“奋战”
怀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怀远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