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新闻 五河新闻 固镇新闻 怀远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蚌埠市 > 怀远新闻 > 正文

“血染黄花”的江淮三英烈

来源:江淮时报 2011-09-30 10:29   https://www.yybnet.net/

开栏的话:

翻阅一段历史总有一种感慨,聆听一段故事会有一种触动,今年恰值辛亥革命100周年。本报自即日起,开设“辛亥革命·皖忆”专栏,专栏将带着读者重温那段风云岁月中,与安徽有关的珍贵回忆。

——编者

1911年4月27日爆发的广州黄花岗起义,是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中最英勇、最壮烈的一次起义,它是倪映典领导的广州新军起义的继续,是辛亥革命胜利的先声。起义失败后,在战斗中壮烈牺牲和被俘后英勇就义的72名烈士的遗骸,被广州革命志士潘达微收殓,葬于广州城郊白云山麓的黄花岗,此即著名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七十二烈士之中属安徽籍的就有三人,即宋玉琳、石德宽、程良。他们英勇战斗、奋不顾身,被俘后大义凛然、慷慨赴死。

三义士均热心革命

宋玉琳为安徽怀远人。生于1879年,字建侯,亦名豫琳。他自幼聪慧,文思敏捷,擅长诗文。他十九岁时娶本县孙氏女为妻,感情甚笃,婚后不久妻逝去,有亲戚朋友张罗为之续弦,但他倾心革命,为免除后顾之忧,未予许诺。后来便毅然离家,去寻求革命的路径,临行写下诗句:“富贵利禄岂能动,生死绝不变初衷”,以表达坚定的革命意志,他后加入了同盟会和岳王会。1907年,宋玉琳入安徽巡警学堂学习,是年7月6日,革命党人、光复会首领、巡警学堂会办徐锡麟率众起义,枪杀了安徽巡抚恩铭,失败后被捕,清军残忍地将徐锡麟当众剖腹挖心。杀害徐锡麟时,清军将宋玉琳、朱蕴山等四名巡警学堂学生押赴刑场陪斩,但他毫不畏惧。 1908年,熊成基在安庆领导新军马炮营起义,宋玉琳和范传甲是主要策划人,起义失败后,熊成基被迫逃往东北,范传甲因刺杀清军协统余大鸿未成而被捕,临行刑时,宋玉琳夹在围观的人群中为之送行,尽管范传甲怒目制止,宋玉琳不怕株连,痛哭失声,决心为之报仇。 1910年秋,宋玉琳再次到安庆,考入高等巡警分校,并积极筹款,准备奔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策源地——广州。

石德宽是安徽寿县石家集人,生于1885年,字景吾,后易名敬武。少年能文,胸怀大志,甲午战争之后,受革命言论鼓吹和铁血搏斗影响,产生了报效国家的革命思想,加上受留学日本的堂兄石德纯的影响,走上了革命道路。 1903年,他到省城安庆,与同乡张树侯、段子祥等考入安庆武备练军学堂,并结识了陈独秀、潘赞化等人。 1905年,石与好友范传甲、毕镜波等人加入安庆的新军,他们在新军中团结有志青年,传播革命思想,准备武装反清。他先是加入了反清秘密组织——“岳王会”、后又经吴旸谷介绍加入了中国同盟会,成为当时年龄最小的同盟会员。 1907年夏,徐锡麟领导的巡警学堂起义失败后,他感到起义时机尚不成熟,于是应堂兄石德纯函召赴日本留学。 1908年11月,石德宽从日本回国,奔赴安庆参加了熊成基领导的新军马炮营起义,因准备不足,未能攻进城去(马营、炮营均驻扎安庆城外),加之起义军弹药不足,难以久战,于是先退至集贤关,再退至桐城,因大局不利,军士们逐渐走散。熊成基、石德宽在转移途中又遭清军提督姜桂题堵截,起义终致失败。石德宽又跟随熊成基于1909年至哈尔滨,谋刺载洵未成,熊成基被捕殉难,石德宽再次逃亡日本。次年入东京市日本大学法律科学习。

程良是安徽怀远人,生于1883年,字元亮,亦名学梁,亮元。少年时稍通文史,且臂力过人,诚朴侠义,人称“呆公子”,安庆陆军小学肄业。1905年由倪映典、郑赞丞介绍加入同盟会,赵声统领新军三十二标(团)驻守南京时,程良任其部下正目(班长),赵声率兵于明陵出操时,常常借机演讲革命道理,讲到精辟处,程良则感动得泪流不止,难以自抑。后因形势变化,赵声去了广州,程良亦赴广州仍任其下级军官。1908年返回安徽,与熊成基、宋玉琳共谋安庆新军马炮营起义,失败后再次到南京。 1911年春,他与宋玉琳相约同去广州。

奔赴黄兴旗下

1910年2月,倪映典(安徽合肥人)领导的广州新军起义失败后,革命形势相当低落,革命党人中不少同志产生了悲观失望的情绪。鉴于这种情况,孙中山先生于这年的11月13日于马来半岛的槟榔屿,召集黄兴、赵声等同盟会的骨干人员举行秘密会议,要求大家切不可因失败而气馁,而应当坚忍不拔地继续斗争。会后,黄兴、赵声等人回到香港,在这里组成了领导起义的总指挥机关——统筹部。黄兴、赵声分别担任正、副部长,然后便紧锣密鼓地筹备起义工作,他们一方面派专人分别到新军、防营、巡警及一些会党中开展联络工作,一方面决定从南洋各地和国内的四川、安徽、江苏、福建抽调同盟会中的坚决分子800人组成选锋队 (亦即先锋队),作为中坚力量举行武装起义。其时,安徽有97名“选锋”队员在宋玉琳、程良等人的率领下奔赴香港集中,而后潜入广州,准备起义。起义原定于4月13日举行,后因故推迟。 4月23日,黄兴赶到广州,主持起义的领导工作,由于清军搜捕甚严,起义军的部分秘密机关陆续遭到破坏,形势刻不容缓,于是黄兴决定4月27日晚举行起义。

这天下午5时,起义军号角齐鸣,黄兴亲自率领 “选锋队员”120余人,臂扎白布,手执枪械和炸弹,从小东营指挥部出发,直扑两广总督衙门,只见一时间 “枪声喧如急雨,枪弹浓如乱云,喊呐崩天,血华溅地”。两广总督张鸣岐闻讯潜逃,于是起义队伍焚烧了总督衙门,随后又分兵攻打督练公所等处,途中遭遇清水师提督李准部队的截击,双方展开了激烈的巷战。

黄花红土埋忠骨

宋玉琳从起义一开始就跟随黄兴自指挥部出发攻打两广总督衙门,他荷枪实弹冲在前面,沿途击毙许多抵抗的巡警,一直攻入总督衙门之内,搜查张鸣岐不见,知其业已逃匿,于是随黄兴转而攻打督练公所,在华宁里遭到清军的拦截,双方展开激战,宋玉琳冲锋陷阵,浴血奋战,后终因弹尽力竭而不幸被俘。宋玉琳身陷囹圄后仍大义凛然,在敌人审讯时,他痛斥清朝政府腐败无能、卖国求荣的种种罪行,并借机宣传革命思想,连一些敌兵听了都为之动容。宋玉琳牺牲时年仅32岁。

此次广州起义前,宋玉琳在广州的马鞍街设立机关部,委派程良往返于广州、香港之间,冒充哑人,专门传递机密事宜。 4月27日下午,程良与宋玉琳一同从小东营出发,先攻总督府,再转战华宁里。大战到黄昏,程良士气高昂,拼死搏斗,冲锋陷阵,如入无人之境。尽管血染襟袖,依然坚持战斗。由于敌众我寡,起义军士兵愈战愈少,宋玉琳见大势已去,便高声命令程良先行撤退,但程良坚决不下战场,同样高声说,与君同来,何忍忘义而去。后终因弹尽而被捕。被捕后,清水军提督李准对其严刑逼供,程良破口大骂:“吾与满奴无可言者。 ”后来,无论敌军如何逼问他,他始终怒而不答。大义凛然,英勇就义,年仅28岁。当时被称为“哑党人”。

1911年,赵声曾赴东京联络革命党人执行起义的计划,按照孙中山与黄兴等人事前的筹划,待广州起义胜利后拟兵分三路,北上南京、安徽、武汉,因石德宽原在江淮之间做过革命组织工作,于是推他为安徽方面的军事负责人。 3月中旬,石德宽收到同盟会在上海的联络员郑赞丞发去的急电,催他急回,他知道大计已定,便于3月17日回国。在上海看到“到香港见面”的留言后,又急速奔赴香港集中。受黄兴的委任,他专事组织暗杀炸弹队,奔波于香港和广州之间。4月27日广州起义开始后,他亦随同黄兴攻打总督衙门,遭到清军卫队列队抵抗,他与林文、何克夫奋勇当先,向敌人投掷炸弹,炸死十多人。他们冲进总督大堂时,见空无一人便随之退出,而等到从总督府退出转战他处时,遇到清提督李准带领的新兵营蜂拥而至,石德宽奋不顾身,与数倍于己的敌兵展开激战,身受重伤,仍咬牙坚持战斗,最后,连中数弹身亡,年仅26岁。

黄花红土埋忠骨,丹心英名映江淮。为纪念三位英烈,民国初年,安徽省决定把安庆市的若干条路分别命名为“玉琳路”、“德宽路”、“程良路”,以及“锡麟街”、“吴越(弹炸清朝五大臣的桐城人)街”,至今安庆仍保留此“三路两街”,近日,安庆市又在加紧修复当年的巡警学堂旧址;而怀远县人民为纪念宋玉琳、程良二烈士,则在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白乳泉东南的山岗之上建造了“双烈祠”。前不久,又在背山面水的荆山革命公墓景区内,建立了一座“双烈亭”,以告慰他们的在天之灵。

□张和敬

宋玉琳

新闻推荐

李卫华率巡视组到宿州蚌埠巡视让民生工程落到实处

本报讯 7月29日至31日,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主席李卫华率领省政协巡视组到宿州、蚌埠市巡视民生工程实施情况。7月29日下午至30日,巡视组先后巡视宿州市社会福利中心项目点、胜利路棚户区改...

怀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怀远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王支书的三次震撼2011-09-30 10:29
评论:(“血染黄花”的江淮三英烈)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