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淮河支流涡河北岸,有一座不起眼的小镇,但地处咽喉要道,其曲折的建制上可追溯到西汉,钩沉出一段段丰富而又精彩的皖北文化历史风貌——
■ 本报记者 丰静
来到怀远县,说起龙亢镇,当地人首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纠正外地人的发音:“龙亢”的“亢”不读“抗”,而读“缸”,意为龙的颈部。龙亢镇名两千多年不变,不难看出其在历史上的战略地位。还有,东汉初年,桓氏祖孙“三代御先生,五代帝王师”更是让居民津津乐道。
淮河要塞两千年
据史料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龙亢还只是一个小村庄,随着居住人口增多,逐渐演变成集市。公元前137年,汉建元四年置龙亢县。一条古官道在这里纵贯,北通徐州,南达寿春,与自西向东穿境而过的涡河十字交叉,形成了便利的水陆交通运输体系。
省文博专家李晖的系列研究文章显示,龙亢古镇历史建制曲折。约在公元前112年,汉武帝封樛广德为龙亢侯,龙亢为侯邑。 7年后,龙亢侯因罪被废除县制,直到公元510年的北魏宣武帝时期才恢复,15年后,兖州刺史赵景悦攻取了北魏政权下的龙亢城,设龙亢郡。随后的北朝东魏、北齐、北周,都保持着这种建制。隋文帝开皇初年,省去龙亢郡、县的建制,辖入当时的蕲县(今宿州市境内)。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再于原地恢复龙亢县建制,但没有恢复龙亢郡。恢复的县制存在时间不到20年,唐太宗贞观年间即废去。自此,涡河岸边的原龙亢县,也就在全国县的编制中消失了。
虽不再是郡、县建制,龙亢却多了一份淮河岸边的沉寂与宁静,其影响力仍然辐射周边,成为怀远县西部重要的农副产品集散地。清代诗人程在嵘 《初夏舟过龙亢》诗里,描绘了当时这座古城的水乡风情:“水窄岸无陟,人居傍柳斜。陇黄将割麦,畦绿待耘瓜。牧竖眠芳草,村姑折野花。 ”
1940年7月,新四军进军淮上开辟抗日根据地,在当时的龙亢集设立淮上办事处,为行署一级政权。集上72家盐行带动百业兴旺,每天上缴的税金在3000块银元以上,有效地解决了部队、学校、机关的衣、食、军饷问题。直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龙亢镇还是怀远全县唯一一个天天逢集的乡镇。每年的农历三月三,远近居民都要到龙亢赶庙会,至今仍有10万人之多。
桓傅故里薪火传
作为南北分界线的淮河流域,向来是兵家你争我夺的拉锯战场。龙亢古镇也不例外,仅有记载的史实就有:曹操陈留起兵路经龙亢,魏文帝舟师循涡入淮,南齐与北魏兵战龙亢,周世宗柴荣筑城屯兵,宋将夏贵与元人交战,李闯王部下火烧龙亢、捻军张乐行与太平军攻打龙亢,抗日战争时期,日寇三次轰炸,三次攻陷龙亢。在龙亢的田间地头、夏日树荫下,随时可见当地男女老少聚在一起较量一种古棋——六州棋,这种古棋不同于围棋的只下不走,也不同于象棋的只走不下,而是分为两个阶段,有下有走,据说此棋由岳家军发明,内含演军布阵,用于骑兵作战演练的。
战火纷飞,加上淮河水患,这座历史重镇上古代建筑几乎毁失殆尽。但行走在龙亢,仍能不时找到千年的记忆。街边巷道的人们总会自豪地告诉你:“俺们这是桓傅故里。”相传桓氏家族系春秋战国齐桓公后代,齐国被秦国所灭后,桓氏家族被迫迁至龙亢定居,至经学大师桓荣已为第六世。东汉光武年间,桓荣为刘秀赏识,拜为太子少傅,此后桓荣、桓郁、桓焉祖孙三人教授五位帝王经书,被誉为“三代御先生,五位帝王师”。
龙亢桓氏家族自公元43年桓荣入宫,至公元404年桓玄兵败,传11世362年,历经东汉、三国、西晋、东晋4个朝代,先后有17位将军手握兵权镇守一方。至今在龙亢镇北2.5公里处,仍有两座汉墓,规模宏大,非普通人家所能建造,“汇源桥北桓公墓,古汉城南烈女碑”的古楹联让当地人确信这是桓氏家族的墓地。
桓玄篡权,满门被斩,族人四散逃离,龙亢地区已无桓姓,但龙亢人仍以桓荣为荣,明代时曾捐款在涡河北岸畈坡上建一砖砌拱形大门,门额砖雕阳文“桓傅故里”。 1955年,因筑涡北大堤,拱门被拆,1985年,在原址北重建。 2002年龙亢镇政府应当地群众要求,重修拱门,呈如今样式。此外,龙亢还有很多古迹、文物、文化遗产与桓氏家族有关。俗语称龙亢有“九阁十八庙”,其中魁星阁、四门阁是纪念桓氏家族兴学办教的,城隍庙是桓荣出生地,碧霞宫为桓荣童年读书处,宫后一潭洗砚池,乡贤祠中也供奉着桓氏诸贤事迹。
千年古镇焕新生
岁月流转,沧海桑田,怀远龙亢迎来了崭新的历史篇章。2003年8月,龙亢涡河大桥建成通车。一桥飞架,改变了当地人世代依靠摆渡过河的生活状态。南北相连,同时依托南部的307省道,龙亢交通更加便利。
当地政府带领,大力发展经济,在涡河南部开辟工业园区,先期开发的1300亩工业小区实现“五通”,即:路通、电通、水通、电话通、宽带通。区内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现有轧花、水泥预制、板材加工、制种等8家企业在小区投资建厂。龙亢镇南部的龙亢农场入选全国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今年,龙亢经济开发区接力原怀远马城经济开发区,成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在怀远县的“十二五”规划中,龙亢镇、河流镇、徐圩乡以龙亢农场为核心,也全面融入试验区中,将实现规划、机构、财政等“五统一”,共同形成一个集聚20万人口的怀远西部经济副中心。
龙亢镇党委书记尚元跃告诉记者,伴随着经济重心南移,龙亢涡河以北的老城区,将重点修复历史文化人物古迹,打造文化旅游强镇。在当地政府的努力下,两座汉代的双崮堆古墓成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除对桓氏家族遗址进行保护外,还将大力开发红色旅游文化资源。 1999年,当地居民自筹经费,在新四军淮上办事处旧址办起纪念馆,修缮了19间古色古香的传统民居,重点展出彭雪枫将军带领新四军三进淮上抗日、扩军、办学、建立地方武装等事迹。2010年,怀远县重修纪念馆,2012年,纪念馆入选安徽省第六批省级文保单位。目前,已对外展出300多场次,参观群众达40多万人次。
“下一步,我们还将利用龙亢大桥下的河滩地,修建一个占地20亩左右的雪枫广场,为龙亢群众提供一个娱乐休闲的场地,进一步完善城镇功能。 ”尚元跃表示,镇里通过指导乡镇文化站整理《龙亢志》,每年举行三月三古庙会,以及六州棋艺大赛,延续这颗淮水明珠的文化基因。(本栏图片:郑维维 摄)新四军淮山办事处旧址。
新闻推荐
◆ 7月8日,马鞍山市和县在长江支流石跋河流域开展人工增殖放流活动,投放的420万尾鱼苗用于保护长江生态环境,促进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本报见习记者 温沁 本报通讯员 程在俊 摄▼ 7月8日,蚌埠市怀远...
怀远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怀远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