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灵璧老人杨延凤向当天落成的怀远县陈集乡胡刘烈士陵园献上鲜花。这里,安放着她寻找了70年的爱人、抗日烈士陈树胜的遗骨。
1944年,抗日战争中的“木城围歼战”在怀远县陈集乡打响,入伍才一年的陈树胜壮烈牺牲。他的妻子杨延凤从得知噩耗起就开始四处寻夫,却始终没有结果。直到2012年,当地开始给烈士墓搬迁,打开最可能葬有陈树胜的两个墓穴,发现其中一个里有擦拭机枪栓的工具(陈树胜当年正是机枪手),根据这个线索,烈士的长眠之所得以确认。昨天,杨延凤终于得知这一消息,一桩心事得以了却。
杨延凤老人在丈夫的墓碑前放上鲜花。
一场围歼战意义重大
1944年秋,新四军第四师在萧县、永城一带取得军事胜利后,挥戈南下,开辟宿怀县。但当时国民党韩金山部是一大障碍,必须将其歼灭。当年10月,任新四军四师三十五团机枪连班长的陈树胜,在怀远县陈集乡境内,参加了围歼韩金山部的木城战役,担任机枪手的他在战争中壮烈牺牲,随后,其遗体被乡亲们就地安葬在陈集乡瓦四村朱庄北湖位置。
昨日下午,蚌西北阻击战胡刘烈士陵园的讲解员刘科丽告诉新安晚报、安徽网记者,正是有了木城围歼战的胜利,才使得盘踞在当地的日、顽、伪人员及据点被摧毁,其意义可谓重大。此后,经国家民政部批准,陈树胜被追认为抗日战争革命烈士。
一次苦寻却无疾而终
丈夫牺牲了,远在灵璧老家的妻子杨延凤一开始并不知道。
杨延凤老太太的女儿,如今已经72岁的陈同英告诉记者,父亲牺牲在怀远战场时,自己刚刚11个月大。母亲告诉她,噩耗是一同参军打仗的同门叔叔告知的。
得知这个噩耗后,上世纪50年代,杨延凤卖了家里值钱的东西,用换来的一点钱,带着女儿一路周折来到怀远陈集境内。可是,同门叔叔只说是“第三座墓”,此后再也联系不上,面对眼前一排东西方向的六座无名烈士墓,究竟是从东数第三座还是从西数第三座,就不得而知了。
怀远当地的老百姓也都知道有一位姓陈的烈士葬在这里,但具体哪座墓穴是他的,谁都说不清楚。
一件工具成重要线索
带着深深的牵挂和遗憾,杨延凤带着女儿回到了灵璧老家。虽然家境贫寒,但杨延凤一辈子没有改嫁,她始终有个心愿,就是确认丈夫葬在哪里。每年春节、清明时,在向烈士证拜祭后,她就会和孩子念叨:“你爹在哪里,怎么也不托个梦说下。”
2012年7月,怀远县陈集乡决定兴建胡刘烈士公墓,在迁移烈士墓的过程中,西侧数第三座墓葬里发现了一个擦拭机枪栓的工具,根据陈树胜的机枪手身份,当地最终确定,这正是他长眠的位置。
陈同英昨天告诉记者,得知父亲墓穴位置确定下来的消息后,欣喜若狂的同时,却没有立即告诉母亲杨延凤,她担心老人一时承受不了。
一生期盼终于有答案
昨日一大早,家人对老人说要到怀远墓园看看,就这样,毫不知情的杨延凤老太太被带到了整修一新的胡刘烈士陵园。直到抵达陵园门口,杨延凤才从家人口中得知,她整日牵挂、苦苦思念的丈夫,终于有了明确的“归宿”。
在现场,全体人员祭奠后,一直撑着根竹竿当拐杖、靠人搀扶的老人,突然做出了一个举动,她慢慢地自己挪到了陈树胜的墓穴前。“当家的,我们看你来了,找了你70年了,你知道吗?”看着丈夫的墓碑,老人喃喃地说。
据了解,胡刘烈士陵园昨日正式落成。怀远县陈集乡党委书记丁秀好告诉记者,陵园内共安葬88位烈士,已确定身份的只有21人。
D
对话
杨延凤:
一辈子都不会怪他
记者:还记着您丈夫的模样吗?
杨延凤:当时是家里人介绍的,(我们)都是21岁,只记得他个子不太高。
记者:他出去当兵时和您说了吗?
杨延凤:他是和同村的堂弟一起去当兵打仗的,出门就没有再回来。走的时候没有打招呼,哪里有话能留下来。
记者:找了这么久,最大的心愿是什么?
杨延凤:知道他没了后,就想知道他能在哪,会在哪。
记者:这么多年家里就靠您一个人坚持,现在您怪他吗?
杨延凤:这么多年了,谁还会怪他呢。现在我找到了他,好!好!
郑维维 本报记者 李勇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近日,由怀远县检察院侦查终结并提起公诉的该县行政执法局执法大队原副大队长王晓卫受贿案,该县法院一审以受贿罪判处其有期徒刑7年6个月,违法所得8.8万...
怀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怀远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